教材编写的质量和水准具有坚实保障,集中了国内优秀舞蹈编导和教育专家的精品教学组合,拥有全国最具权威教师组成的考官队伍。教材更多地入了中华文化与舞蹈精的内容,经过专家编委们的精心编制与而成。
以孩子年龄为切入点,在训练的基础上引领孩子立志成才,在快乐舞蹈中认识社会,在风格特点中了解多民族大家庭,在异域风情中体验我中华之包容,一套良心之作,这是一套负责任的教材,它代表着一定的高度,势必要引领舞蹈考级的教育之路。
一级和二级4岁以上
三级5岁以上 四级6岁以上
五级7岁以上 六级8岁以上
七级9岁以上 八级10岁以上
九级11岁以上 十级12岁以上
1、教考通账号信息齐备后于开考前30-90天提前提交考前备案表至考级管理员在教考通上申请考级活动,考生于开考前5天完成报名。
2、考生按报名操作视频准备相关资料进行扫码报名。
3、上传单张不大于500k蓝底两寸电子证件照片。
4、全部无纸化扫码报名, 网上查询 考级的时间、地点、指导教师、考后成绩、考官点评等信息。
教学法
1、训练目的:
训练坐姿,同时训练脚踝的灵活性及勾、绷脚的动作形态。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双吸坐:双腿屈膝收回,平脚落地,后背直立。
b.插腰手位:四指并拢虎口张开,插于腰间,手腕下压,肘尖向旁。
b.正步位绷脚伸坐:两腿并拢,直膝绷脚,伸坐于地面,后背直立 。
c.双勾脚:脚踝用力,脚跟往远蹬,脚尖带动整脚最大限度的勾起,
脚与腿形成勾曲式造型。
d.双绷脚:脚踝伸展,脚背用力,脚尖下压,与腿部形成流线式造
型。
e.扩指:五指最大限度张开,指根发力。
f.坐压前腿:正步位绷脚伸坐,上身保持直立,向前折叠俯于腿上,
后背延伸拉长。
g.招手:扩指,指尖前后摆动。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双吸坐插腰手位
准备音乐:(两个八拍)
(1)-(2)准备位
第一段 (四个八拍)
(1)1-4 双吸坐 ,胸前拍手两次
5-6 双勾脚,双手指尖点脚尖,眼视脚
7-8 回至准备位
(2)重复(1)
(3)1-4 双吸坐 ,胸前拍手两次
5-8 正步位绷脚伸坐,同时双手至正上位扩指招手
(4)1-2坐压前腿
3-4回至绷脚伸坐,双手插腰
5-6 双勾脚
7-8 双绷脚
第二段 (四个八拍)
(1)-(4)重复第一段
4、教学提示:
a.坐姿强调后背直立,头顶和尾椎向两头延展。
b.在双吸坐勾脚时,眼随手动,看脚趾方向。
5、教育意义:教育小朋友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从小注重仪态。
6、歌词:
拍拍小手,点点头;拍拍小手,插好腰;
我把小手举起来, 我们大家做的好。
我把小脚向前伸,两脚并拢踮一踮;
再用脚尖转一圈,我们大家做的好。
二、《小手拍拍》扩指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训练扩指手型及手的灵活性。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双跪坐:双腿并拢,跪坐于脚,后背直立。
b.旁按手位:五指并拢,指根发力,指尖延伸,位于旁斜下位,双
手与地面平行。
c.扩指:五指最大限度张开,指根发力。
d.双人击掌:双手五指并拢,面对面击掌。
e.拍腿:双跪坐,五指并拢,拍打大腿。
f.点肩:大臂架平,手指点肩。
g.爬呀爬动作:食指中指沿着脸颊到头顶交替上行。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面对面双跪坐,旁按手
准备音乐:(一个八拍)
(1)保持准备位
第一段 (四个八拍)
(1)1-4 肩前位握拳、扩指两遍
5-6 双手在前斜下位平摊手扩指,眼视手
7-8 双人击掌两次
(2)1-6 重复(1)1-6
7-8 拍腿两次
(3)1-6 重复(1)1-6
7-8点肩两次(经旁平位)
(4)1-6 爬呀爬动作,一拍一动
7-8 正上位扩指招手
间奏 (一个八拍)
(1)1-8 双手落至旁按手位
第二段 (四个八拍)
(1)-(4) 重复第一段
4、教学提示:
a.肩前扩指时手肘靠近身体,扩指时指根发力。
b.前斜下位扩指眼视手。
c.爬呀爬动作食指与中指交替沿着脸颊上爬至头顶,注意距离均
匀,节奏准确。
d.边唱边舞,提高学习兴趣,便于动作记忆。
5、教育意义:
培养孩子对身体的简单认知,建立相互交流与配合的能力。
6、歌词:
捏拢放开 捏拢放开 小手拍拍
捏拢放开 捏拢放开 小手放腿上
捏拢放开 捏拢放开 小手放肩上
爬呀爬呀 爬呀爬呀 爬到头顶上
三、《我勇敢》头部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初步认知头的运动方式,训练颈部的灵活性。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低头:后背直立,双肩平正固定不动,下巴颏找锁骨,颈后肌
肉最大限度拉长,颈前肌肉最大限度收缩,眼视下方。
b、仰头:后背直立,双肩平正固定不动,下巴颏向上方仰起,颈
前肌肉最大限度拉长,颈后肌肉最大限度收缩,眼视上
方。
c、点头:仰头与低头的连续动作,幅度略小,重拍向下。
d、倾头:后背直立,双肩平正固定不动,颈部一侧肌肉最大限度
收缩,一侧肌肉最大限度拉长眼视前方。
e、转头:后背直立,双肩平正固定不动,头保持平行向两侧转动。
d、正步位:双脚对齐,内侧并拢。
f、平脚碎踏步:正步位的基础上 ,平脚交替碎踏,膝盖放松。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正步位站立,双手插腰手位。
准备音乐:(十拍)
(1) 1-4 准备位
5-10 点头,打喷嚏三次,重拍向下,两拍一动。
第一段 (两个半八拍)
(1) 1-6 双手食指、中指点太阳穴,大拇指贴脸,右左倾头六次。
7-8 回至准备位
(2)1- 右转头
2- 回正
3- 左转头
4- 回正
5-8 平脚碎踏步,双手扩指于前平位碎摆手。
(3)1-2 双手掌型点胸两次,头随动,轻点头。
3-4 左手插腰,右手至斜上位,伸出大拇指。
间奏 (十拍)
(1)重复准备音乐的动作
第二段 (两个半八拍)
(1) 重复第一段(1)的动作
(2)1- 低头
2- 回正
3- 仰头
4- 回正
5-8 平脚碎踏步,双手扩指于前平位碎摆手。
(3)1-4重复第一段(4)的动作
4、教学提示:
a.打喷嚏的动作注意形象性。
b.启发孩子的表现力,配合歌词表现难受、勇敢、开心的表情。
5、教育意义:教育孩子们正确认识和对待生病;打喷嚏要捂住口鼻,
做讲卫生的好孩子。
6、歌词:
阿嚏 阿嚏 阿嚏
哎呦哎呦哎呦呦 娃娃病了
听听呀 看看呀 不怕 不怕 病就好了
阿嚏 阿嚏 阿嚏
哎呦哎呦哎呦呦 娃娃病了
听听呀 看看呀 不怕 不怕 病就好了
四、《爷爷亲奶奶亲》腿的柔韧练习
1、训练目的:训练腿的柔韧性。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坐压前腿:正步位伸坐,上身保持直立,向前折叠俯于腿上,
后背延伸拉长。
b.松膝捶腿:双手握拳捶腿,膝盖松弛抖动,晃头。
c.吸腿抱团身:双腿最大限度收回,双手手腕交叉,右手在上抱于
小腿上,额头贴膝盖。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直腿绷脚伸坐,双手旁斜下位,掌型,中指点地
准备音乐:(两个八拍)
(1)-(2)1-8 准备位
第一段 (四个八拍)
(1)1-2 坐压前腿,双手指尖相对空掌扣于膝盖上,做亲吻动作并
发出“啵”的声音
3-4 上身回正,双手前斜下位,指尖延伸,点在腿的上面
5-8 重复1-4动作
(2)1-4松膝捶腿(大腿中间)
5-6双拳经上抛物线捶脚尖前压腿
7-8起身到直腿伸坐,双手旁斜下位点地
(3)重复(1)动作
(4)重复(2)动作
间奏 (两个八拍)
(1)1-8吸腿抱团身,第五拍到位。
(2)1-8打开到直腿伸坐,第五拍到位。
第二段 (四个八拍)
(1)1-4坐压前腿,双手握拳捶腿,位置分别是大腿中部、膝盖、
小腿中部、脚尖(眼睛分别看前、前、前、下)
5-8依次捶腿回到伸坐,位置与前压腿顺序相反(眼睛分别看
下、下、下、前)
(2)重复第一段(2)动作
(3)-(4)重复第二段(1)-(2)动作
4、教学提示:
a.压腿时强调双腿并拢,双膝伸直,后背平直;压腿幅度因材施教。
b.前压腿(亲吻式):指尖相对扣于膝盖上,肘尖向旁,身体前倾
做亲吻状。
c.前压腿(捶腿式):四次捶腿的位置为大腿中部、膝盖、小腿
中部、脚尖。俯身时视线为前、前、前、下,
收回时视线为下、下、下、前。
d.前压腿(捶脚):双手经上弧线向前落于最远处,一拍到位。
5、教育意义:通过教授亲吻爷爷奶奶,给爷爷奶奶捶腿等动作,教
导孩子尊老敬老,孝顺老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6、歌词:
爷爷亲呦 奶奶亲呦 我是你的好宝宝呦
宝宝不撒娇呦 宝宝不哭闹呦 我是你的好宝宝呦
咚咚咚咚 敲敲背呦嘿呦 两只小手忙的欢呦
咚咚咚咚 敲敲背呦嘿呦 两只小手忙的欢呦
五、《小猫咪》胯的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训练胯的柔韧性。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对脚盘坐压胯:脚心相对盘坐 ,骨盆固定不动,上身前倾,
同时肩、胸打开,后背延伸拉长。
b.旁开腿压胯:双腿勾脚,同时向旁打开到最大限度,骨盆固
定不动,上身前倾,同时肩、胸打开,后背延
伸拉长。
c.小猫胡须:双手嘴旁扩指,手背向一点,双肘架平。
d.小猫挠手:对脚盘坐,松腰低头,双手空拳胸前位向前交替划
立圆。
e.小猫爬:扩指交替往1点爬,先左后右,提腕轻落地。模仿小
猫走路。
f.猫爪1(招财猫):双手空拳于胸前,拳眼相对,顶腕,手背
向上
j.猫爪2:五指张开,前斜下位点地,两手与肩同宽。
h.小猫扣手舞姿:猫爪1立腕扣腕,重拍是扣腕。
i.可爱猫舞姿:手握空拳,拳眼贴住脸颊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对脚盘坐,猫爪1造型。
准备音乐 (两个八拍)
(1)1-8保持准备位
(2)1-8可爱猫舞姿,左右倾头四次
第一段 (四个八拍)
(1)1-4小猫扣手两次
5-6前压胯,小猫胡须手
7-8收至准备位
(2)1-8反复(1)
(3)1-4小猫挠手
5-8前压胯,双手猫爪1经前平位打开至旁平位立腕
(4)1-8反复 (3)
间奏 (一个八拍)
(1)1-4 旁开腿,勾脚,猫爪2造型
5-8 左右倾头各一次
第二段 (四个八拍)
(1)1-2旁开腿压胯,猫爪2 指尖相对,肘尖对3、7点
3-4 起身回正
5-8反复1-4
(2)1-4旁开腿压胯
5-8起身回正
(3)1-8旁开腿压胯,小猫爬四次
(4)1-4保持(3)完成后的姿态左右倾头两次
5-8 起身坐正(一拍到位),猫爪2造型
间奏 (一个八拍)
(1)1-4 收至准备位
5-8左右倾头两次
第三段 (五个八拍)
(1) -(4) 重复第一段 (1)-(4)
(5) 重复准备(2)的动作
4、教学提示
a.压胯时根据学员的程度因材施教,不强行按压。
b.提示孩子们寻找小猫的形象感,动作要求生动鲜活。
5、教育意义:通过小猫的形象教学,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与模仿能
力,树立孩子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6、歌词:
小猫咪呀小猫咪 你这坏东西
抓小鸡玩儿金鱼 还弄坏东西
我要我要罚罚你 你这坏东西
不给你吃鱼啊 饿你坏东西
六、《小雪花》手的方位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手的方位的基本认知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扩指:五指最大限度张开,指根发力
b.手臂的方位:旁平位,胸前位,旁斜下位,旁斜上位,正上位
c.抖手:扩指,以食指为轴,抖动整个手掌
d.抖手指:手掌不动,手指交替抖动向下,模仿雪花飘落
e.接雪花:掌形,屈肘,双手靠近托于锁骨前,下巴颏微微扬起,
眼视前斜上位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身向一点,双跪坐双手放在腿上准备。
准备音乐: (四拍)
1-3
2-3
3-3
4-3
第一段 (一个八拍)
(1) 1-3 双手旁平位扩指
2-3 双手扩指胸前抖手,右倾头
3-3 双手旁平位扩指
4-3 双手扩指胸前抖手,左倾头
5-3 双手正上位扩指
6-3 抖手指将手落至双腿上
7-3
8-3
第二段: (一个半八拍)
(1)1-3
2-3
3-3
4-3
5-3 双手旁斜下位扩指
6-3 双手旁斜上位扩指
7-3
8-3
(2)1-3 双手旁斜下位扩指
2-3 双手旁斜上位扩指
3-3
4-3
第三段:(一个八拍)
(1)重复第一段(1)
4、教学提示:
a.手的方位准确到位
b.注意3/4节奏的强弱关系
5、教育意义:引导孩子认识季节交替变换并感知不同季节特点,
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6、歌词:
小雪花 小雪花 你的家住在哪 你离我们很远吗
你飘呀飘呀飘呀飘呀
飘过春 飘过夏 等到冬天才飘下
等到冬天才飘下 才飘下
小雪花 小雪花 你的家住在哪 你离我们很远吗
七、《大鼓小鼓》节奏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通过拍手、敲背、敲肩的动作,训练掌握2/4节奏。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敲鼓(小鼓):双手握拳于胸前位,肘部架平,拳心朝里。
双手于胸前位做快速敲击状,晃头。 b.敲鼓(大鼓):双手握拳于胸前位,肘尖向下,体前曲臂,拳
心相对,重拍向前敲击。
c.敲肩:握拳交叉于胸前,敲击肩部(左手在外,右手在里)。
d.晃头:在倾头的基础上,动作幅度变小频率加快。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正步位,双手握拳于胸前位,肘部架平,拳心朝里
准备音乐( 两个八拍)
(1)-(2)面对7点,保持准备位不动 四人一组
第一段(四个八拍)
(1)1-4 胸前拍手两次
5-8 敲大鼓动作轻敲前面同学肩膀两次,两拍一动
(2)1-4 胸前拍手两次
5-8 敲大鼓动作轻敲前面同学肩膀三次,一拍一动
(5、6、7拍各敲一次,8不动)
(3)1-8 胸前拍手四次,两拍一次
(4)1-4 敲大鼓动作轻敲前面同学肩膀两次,两拍一动
5-8 敲大鼓动作轻敲前面同学肩膀三次,一拍一动
间奏 (两个八拍)
(1)1-4 双手于胸前位敲小鼓,晃头,平脚碎步
5-8 1-4的动作转至1点方位
(2)1-4 继续转身至3点方位
5-8 第5拍正步位站住,双手握拳胸前位微敲
第二段( 四个八拍)
(1)-(4)面对3点,重复第一段(1)-(4)的动作
间奏 (两个八拍)
(1)1-4 双手于胸前位敲小鼓,晃头,平脚碎步
5-8 1-4的动作转至1点方位
(2) 1-4 1-4的动作继续做
5-8 第5拍正步位站住,双手握拳胸前位微敲
第三段( 四个八拍)
(1)1-4 胸前拍手两次
5-8 敲肩两次
(2)1-4 胸前拍手两次
5-8 敲肩三次(5、6、7拍各敲1次,第8拍不动)
(3)胸前拍手四次
(4)1-4 双手于胸前交叉,敲肩两次
5-8 敲肩三次(5、6、7拍各敲1次,第8拍不动)
结束 (一个八拍)
(1)1-4 双手于胸前位敲小鼓,晃头,平脚碎步
5-6 第5拍正步位站住,双手握拳胸前位重敲
7-8:右倾头
4、教学提示:
a.注意队形的保持。
b.注意2/4拍节奏的准确性及强弱关系。
5、教育意义:初步培养简单的队形意识及团队配合。
6、歌词:
大呀嘛大鼓咚咚 小呀嘛小鼓咚咚咚
大呀嘛大鼓小呀嘛小鼓 咚咚 咚咚咚
八、《碰碰身体》身体认知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训练对身体部位的认知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单脚踏:在正步位的基础上,右脚向前平脚踏地(右脚脚后
跟与左脚脚尖平齐)重拍在下 ,注意保持屈伸动律。
b.屈伸动律:在正步位的基础上,膝盖放松,上下屈伸,重拍
在下。
c.盘坐:双腿交叉盘于体前,坐于地面。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中间一个小朋友,正步位叉腰对1点 ,其他人围圆圈
交叉盘坐,叉腰位,目视中间小朋友。
准备音乐 (四个八拍)
(1)-(4) 保持准备位
第一段 (七个八拍)
(1)1-4 胸前拍手正步位屈膝两次
5-7 双手拍头屈膝三次
8- 不动
(2)1-4胸前拍手正步位屈膝两次
5-7 双手前平位向前击掌三次
8-不动
(3)1-4胸前拍手正步位屈膝两次
5-7 双手拍屁股三次
8- 不动
(4)1-4胸前拍手正步位屈膝两次
5-7 双手叉腰,踏右脚三次,同时眼睛看脚
8- 不动
(5)1-4 胸前拍手正步位屈膝两次
5-7双手拍头屈膝三次
注:(1)-(5)围圈的小朋友一直拍手拍膝盖,1-4胸前拍手
两次,5-8拍膝盖三次
(6)1-8握拳屈肘摆臂,同时碎步小跑,寻找小朋友接力
(7)1-2正步位半蹲向前伸手平摊掌,邀请小朋友
(坐于地面被邀请小朋友搭手)
3-6 拉起邀请的小朋友面对面站好
(被邀请的小朋友站起,两人面对面)
7- 两人同时双手插腰
8- 不动
注:围圈的小朋友拍手八次
(本段单人面向一点独立完成)
第二段—至第七段
两人相对配合完成
第八段 (六个八拍)
(1)-(6) 重复第一段(1)-(6)动作
结束造型:二点正步位半蹲,转身对1点做ByeBye舞姿。(围坐的
小朋友对圈内的小朋友做ByeBye舞姿)
4、教学提示:
a.准确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b.强调游戏性。
c.平踏步必须保持膝盖松弛。
d.在完成组合的基础上,建议教师延伸对身体各部位的认知
5、教育意义:通过肢体语言的互动,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沟通协
作能力。
6、歌词:
碰碰身体碰碰碰
拍拍小手拍拍拍
摇摇屁股摇摇摇
摸摸脚丫摸摸摸
碰碰身体真好玩
九、《过马路》方位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训练学生对自身方位的认知与反应;认知身体方位
的一 、三、五、七点。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交警手势1:(左转弯信号)右臂向前平伸,立掌,掌心向体前,
(两拍)左臂前斜下位伸出,五指并拢,左转头右
倾(两拍)。
b.交警手势2:(右转弯信号)左臂向前平伸,立掌,掌心向体前,
(两拍)右臂前斜下位伸出,五指并拢,右转头左
(两拍)倾。
c.交警手势3:(直行信号)双臂旁平位打开,掌心向前,右转
头(两拍),右臂以胳膊肘为轴,向左折小臂,同
时左转头(两拍)。
d.驾车舞姿:手握实拳,双臂屈肘于胸前,手心向里,双手握方
向盘状。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教室三七方向准备,正步位,双手垂于体侧,中指
贴住裤缝。
准备音乐:(四个八拍)
(1)-(2)保持准备位
(3)1-8左脚启动高抬腿踏步向前行进,双臂前后斜下位交替
摆臂
(4)1-6第一拍转身对一点,继续做摆臂踏步动作
7-8收正步位,双手垂于体侧,中指贴住裤缝
第一段 (四个八拍)
(1) 1-2屈膝半蹲左转头,驾车舞姿
3-4直膝,头回正
5-8重复1-4动作,做反面
(2) 1-4平脚碎步
5-8脚停住正步位,点头两次
(3)-(4)反复(1)-(2)
间奏 (一个八拍)
(1)1-2 右手轻扫左肩
3-4左手轻扫右肩(注意收到双垂手位置)
5-8 抬头视前斜上位双手扶帽檐
第二段 (八个八拍)
(1)1-4 平脚碎步转向3点,双手收至驾车舞姿
5-8 交警手势1
(2) 反复(1)
(3)1-4 平脚碎步转向5点,驾车舞姿
5-8 交警手势3
(4) 反复(3)
(5) 1-4 平脚碎步转向7点,驾车舞姿
5-8 交警手势2
(6) 1-8反复(5)
(7) 1-4 平脚碎步转向1点,驾车舞姿
5-8 交警手势3
(8) 1-8反复(7)
第三段(四个八拍)
(1) 1-8左起踏步向一点前进,双臂前后斜下位摆臂八次
(2) 1-8原地踏步,双手扶帽檐位置(一拍到位,有一个微
微的低头到抬头的动作)眼视一点
(3) 1-8踏步向一点前进,双臂前后斜下位摆臂八次
(4) 1-4 原地踏步扶帽檐
5- 左脚收住正步位站好
6- 不动
7- 垂手于身体两侧,中指贴住裤缝
8- 右手行军礼
4、教学提示:
a.体现交通警察挺拔姿态,动作干净利落,英姿飒爽。
b.交警手势指挥的动作要准确。
5、教育意义:通过组合了解交通手势的指令,培养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6、歌词:
过马路要注意 交通规则要牢记
左看看右看看 红绿黄灯是命令
红灯停 绿灯行 黄灯亮了要注意
人人遵守红绿灯 标志标线一定要看清
交通规则要牢记 红绿黄灯是命令
人人遵守红绿灯 标志标线一定要看清
过马路要注意 交通规则要牢记
左看看右看看 红绿黄灯是命令
十、《美丽的夜晚》再见曲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训练手臂的位置及路线认知。同时增进孩子与孩子,
孩子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 弯月亮:正步位站立,双手掌形位于3、7点斜上位,手臂
保持圆弧,呈月亮状。
b. 眨眼睛:双手团手胸前位交叉(右手在里),重拍扩指,同
时倾头(手心向内)。
c. 飞吻手:双手掌型,指尖点唇,低头,立掌前平位推出。
d. 拥抱安抚:上右脚并左脚,同时双手经旁折臂,手掌贴住对
方背部,然后向下抚摸背部两次。
e. 行礼:正步位站立,旁按手位,屈膝半蹲,低头,后背保持
直立。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两人相对,正步位牵手
准备音乐:(十拍)
(1)1-4 保持准备位不动
5-8 倾头两次 (两人都先向五点)
9-10回到准备位
第一段:(四个八拍)
(1)1-2 双手从旁撩手到旁斜上位
3-4 推按掌到“弯月亮”舞姿
5-8 在“弯月亮”舞姿的基础上旁弯腰两次(两人都先向
五点)
(2)1-2 双手扩指手到正上位交叉,眼随手动身体回到直立
3-4 屈双肘落至胸前交叉,双手握拳,对视
5-8 “眨眼睛”舞姿两次,同时倾头
(3)1-2 双手五指并拢,经正上交叉
3-4 到旁斜上位推按掌到“弯月亮”舞姿
5-8 在“弯月亮”舞姿的基础上旁弯腰两次
(4)1-2 “飞吻手”
3-4 双手前平位按掌,抬头对视
5-6 上步并脚(上右并左)“拥抱”
7-8 双手向下微用力抚摸背部
间奏 1-4 平脚碎步转向1点,正步位双手插腰位
第二段(四个半八拍)
(1)重复第一段(1)的动作,右左旁弯腰
(2)重复第一段(2)的动作,右左倾头
(3)重复第一段(3)的动作,右左旁弯腰
(4)1-4 “飞吻手”
5-8 双手打开旁斜下位按掌手位
(5)1-2 “行礼”屈膝半蹲,同时低头
3-4 站直,头回正
4、教学提示:
a.安抚时,要给予力量,按住背部同时重拍向下抚摸。
b.两人面对面站立时,要有眼神交流。
5、教育意义:通过拥抱抚摸等动作让孩子懂得互相关爱,勇于表达
自己的爱意。
6、歌词:
弯月亮 笑眯眯 小星星 眨眼睛
美丽夜晚静悄悄 晚安 晚安 小宝贝
一、《大脚丫小脚丫》勾绷脚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训练脚踝灵活性及勾绷脚的动作形态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吸腿坐姿:双腿屈膝收回,平脚落地,后背直立。
b.勾脚(单、双):脚踝用力,脚跟往远蹬,脚尖带动整脚最
大限度的勾起,脚与腿形成勾曲式造型。
c.绷脚(单、双):脚踝伸展,脚背用力,脚尖下压,与腿部形
成流线式造型。
d.勾脚双开脚:保持勾脚状态,髋关节带动两腿最大限度外旋。
e.绷脚双开脚:保持绷脚状态,髋关节带动两腿最大限度外旋。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面向一点,双吸坐,双手旁点地
准备音乐 (两个八拍)
(1) 1-8 准备位
(2) 1-2 右倾头
3-4 头还原
5-6 左倾头
7-8 头还原
第一段 (两个八拍)
(1) 1-2 右倾头,右脚勾脚(双吸坐)
3-4 头脚还原
5-6 左倾头,左脚勾脚 (双吸坐)
7-8 头脚还原
(2) 1-4 双手后撑地,双抬腿屈膝勾踢,眼视脚
5-6 双吸坐
7-8 正步位绷脚伸坐
第二段 (八个八拍)
(1) 1-2 右倾头,右脚勾脚 (双伸坐)
3-4 头脚还原
5-6 左倾头,左脚勾脚 (双伸坐)
7-8 头脚还原
(2) 1-2 双勾脚,上身前倾,双手扶膝,眼视一点
3-4 双绷脚,上身还原
5-8 重复1-4
(3) 1-2 双勾脚
3-4 勾脚双开脚
5-6 绷脚双开脚
7-8 双绷脚
(4) 1-2 双勾脚
3-4 勾脚双开脚
5-6 绷脚双开脚
7-8 双绷脚
(5)-(8)重复第二段(1)-(4)
结束(一个八拍)
(1) 1-4 双手后撑地,双抬腿屈膝勾踢,眼视脚
5- 双吸坐
6-8 保持
4.教学提示:
a. 勾脚与绷脚时要做到最大限度。
b. 勾脚与绷脚的双开脚,注意运用肌肉带动骨骼向外旋转。
c. 动作过程中要保持后背直立、挺拔。
5.教育意义:通过比较妈妈和宝宝脚丫的大小养孩子的观察力。
6.歌词:
谁的脚丫大 妈妈的脚丫大 妈妈的脚丫啪啪啪 高兴的踏踏踏
谁的脚丫小 宝宝的脚丫小 宝宝的脚丫啪啪啪 高兴的到处爬
二、《牙刷火车》头部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进一步认识头的运动方式,训练颈部的灵活性。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低头:后背直立,双肩平正固定不动,下巴颏找锁骨,颈后肌
肉最大限度拉长,颈前肌肉最大限度收缩,眼视下方。
b.仰头:后背直立,双肩平正固定不动,下巴颏向上仰起,颈前
肌肉最大限度拉长,颈后肌肉最大限度收缩,眼视上方。
c.点头:仰头与低头的连续动作,幅度略小,重拍向下。
d.倾头:后背直立,双肩平正固定不动,颈部一侧肌肉最大限度
收缩,一侧肌肉最大限度拉长眼视前方。
e.转头:后背直立,双肩平正固定不动,头保持平行向两侧转动
f.摇头:在转头的基础上,幅度变小频率加快,下巴颏微微扬起。
g.小牙刷舞姿:握空拳,伸出食指,表示小牙刷拿在手上。
h.火车跑舞姿:手指上下快速摆动,在嘴前或一侧向另一侧行进。
i.大嘴巴舞姿:左手胸前,右手头顶前斜上位,右手拍向左手同
时点头四次,最后一次头回正。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右脚在前盘坐双手叉腰不动。
准备音乐 (一个八拍)
(1) 1-8 准备位
第一段 (四个八拍)
(1)1-2右手小牙刷造型,同时向右倾头
3-4手右叉腰头回正
5-8反面
(2)1-8大嘴巴舞姿四次(最后一拍头回正)
(3)1-4左手叉腰,右手火车跑动作,同时左倾头
5-8反面动作
(4)1-6刷牙舞姿同时摇头
7-8身体回正,眼视一点,手保持不动
第二段 四个八拍
(1)1-4 仰头两次
5-8低头两次
(2)1-4左转头两次
5-8右转头两次
(3)1-4左手叉腰,右手火车跑动作,同时左倾头
5-8反面动作
(4)1-6刷牙舞姿,同时摇头
7-8身体回正,眼视一点,手保持不动
第三段 两个半八拍
(1)-(2) 重复第一段(1)-(2)
(3)1-4刷牙舞姿,同时摇头
4.教学提示:
a.大嘴巴舞姿最后一拍把头回正。
b.仰头、低头、转头时刷牙舞姿手保持不动。
5.教育意义:通过学习刷牙的动作,培养孩子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6.歌词:
小牙刷手中拿 张开我的大嘴巴
牙刷火车出发啦 嘁擦嘁擦 呜~~~
上刷刷 下刷刷 左刷刷来右刷刷
牙刷火车嘴里跑 嘁擦嘁擦 呜~~~
刷完牙 笑哈哈 漏出牙齿白花花
三、《不倒翁》腰部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训练脊椎伸展、弯曲、转动的能力。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松腰:上身按照尾椎、腰椎、胸椎、颈椎、头的顺序依次迅速
下沉放松,后背呈弧线。
b.提腰:身体迅速按照尾椎、腰椎、胸椎、颈椎、头的顺序依次
迅速提起,后背直立。
c.旁弯腰:手扶地时,肘要放松,另一侧旁肋最大拉长。
d、转腰:骨盆固定不动,以腰为轴,腰以及腰以上的身体部位
向左或向右最大限度转动。
e.喜的表情:手指提起在脸颊两侧呈笑脸状。
f.怒的表情:双手握拳按在脸颊两侧呈生气嘟嘴状。
g.哀的表情:双手握拳于眼前转动做伤心状。
h.乐的表情:双手形成摆剪刀状于眼旁做乐呵呵(手心向前)。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盘坐(左腿在前),手自然位于膝盖上
准备音乐:(两个八拍)
(1)-(2) 准备位
第一段 (八个八拍)
(1)1-4 松腰
5-8 提腰,同时喜的表情
(2)1-2 旁弯腰,左手单手撑地,右手抬起至上位,扩指碎摆手
3-4 回正
5-8 反面动作
(3)1-4 松腰
5-8 提腰,同时怒的表情
(4)重复(2)的动作
(5)1-4 松腰
5-8 提腰,同时哀的表情
(6)1-2 双手旁按位转腰至3点方位
3-4 回至1点方位
5-8 反方向动作
(7) 1-4 松腰
5-8 提腰,同时乐的表情
(8)重复(6)的动作
间奏 (两个八拍)
(1)1-2 保持斜下手位,弯腰朝左,左手撑地
3-4 保持斜下手位,弯腰朝右,右手撑地
5-8 重复1-4动作
(2)1-2 保持斜下手位,弯腰朝左,左手撑地
3-4 保持斜下手位,弯腰朝右,右手撑地
5-8 盘腿坐姿,手自然位于膝盖上
第二段 (五个半八拍)
(1)-(4)重复第一段(1)-(4)的动作
(5)重复第一段(6)的动作
(6)1-4 乐的表情
4.教学提示:
a.用语言启发孩子做出喜怒哀乐四种情绪
b.四种表情在完成组合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启发学生自编其他表情。
c.转腰时肩时以腰为轴最大限度转动,后背保持直立。
5.教育意义:让小朋友认知喜、怒、哀、乐,并学会正确表达自己
的情绪。
6.歌词:
说你呆 你不呆 胡子一把 样子像小孩
说你呆 你不呆 推你倒下 你又站起来
四、《亲爱的爸爸妈妈》腿的柔韧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前腿和旁腿的柔韧性训练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坐压前腿:正步位绷脚伸坐,上身保持直立,骨盆固定不动,
向前折叠俯于腿上,后背延伸拉长。
b.旁压腿:坐地旁开腿,上身保持直立,骨盆固定不动,向旁折
叠下压于腿上,后背延伸拉长。
c.吸腿抱团身:双腿最大限度收回,双手手腕交叉,右手在上抱
于小腿上,额头贴膝盖。
d.双分手:双手掌形,经体前、正上位,向旁打开到旁斜下位,
感觉双手在身部上方画一个弧线然后落下。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 双吸坐,托腮花型手
准备位音乐:(两个八拍+两拍)
(1)1-8 准备位
(2)1-8 正步位双吸坐右、左四次倾头
(3)1-2绷脚直腿伸坐向前,同时双手打开旁斜下位点地
第一段 (四个八拍)
(1)1-2 左倾头,同时右手折臂到嘴前,指尖点唇(亲吻状)
3-4 反面动作
5-6 双手打开经前平位,带动上身折叠下压,贴
于腿上,后背保持平直,目视腿面。
7-8 双手打开旁斜下位点地,同时起身回到正步位直腿伸坐
(2)1-4吸腿抱团身
5-6滑至前压腿
7-8打开手起身到直腿伸坐。
(3)重复(1)
(4)1-4吸腿抱团身
5-6开胯到对脚盘坐,双手握住脚弓处;
7-8打开旁开腿,直膝绷脚,双手旁斜下位点地。
第二段 (四个八拍)
(1)1-4在旁开腿上做亲吻舞姿2次 (先右手再左手)
5-6双分手到旁斜下位
7-8双手掌形胸前折臂搭手(右上左下),同时右旁压腿,
后背保持平直,头倾于手上,目视1点
(2)1-6重复(1)1-6
7-8双手掌形胸前折臂搭手(左上右下),同时左旁压腿,
后背保持平直,头倾于手上,目视1点
(3)1-2双脚收回对脚盘坐,双手旁斜下位
3-4合胯到双吸坐,双手旁斜下位
5-6绷脚伸坐前压腿,双手经旁向前
7-8起身回到直腿伸坐,双手旁斜下位
(4)1-4双吸坐对腕花型手右左倾头
5-8双吸坐,双分手至旁点地
结束段 ( 四拍)
(1)1-2 在吸坐上,两脚绷脚碎步点地
3- 双手亲吻同时开胯到对脚盘坐
4- 前平位掌心向前,上身前倾,目视前方
(4)教学提示:
a.压腿时,后背保持平直,双膝伸直。
b.双吸坐对腕花形手,肘尖放在膝盖上。
c.旁压腿时注意上身拉长,绷脚。
(5)教育意义:通过边唱边舞,增进孩子与父母的感情及让孩子懂
得感恩。
(6)歌词:
亲爱的妈妈 我要谢谢你
梦里陪伴我找寻 甜美的香气
亲爱的爸爸 我要谢谢你
灌溉我每一天 满满的勇气
亲爱的妈妈 我要谢谢你
梦里陪伴我找寻 甜美的香气
亲爱的爸爸 我要谢谢你
灌溉我每一天 满满的勇气
啦啦啦啦啦
五、《时钟在说话》手的方位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训练手的方位的准确性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时针、分针舞姿:一手旁平位,一手正上位,五指并拢,手心
向前(左手平位时是3点钟,右手平位时是
9点钟)
b、时钟表盘:想象一个以身体为中心的表盘,时针秒针在表盘上
运动,五指并拢,正下位(手心向里)、旁斜下位
(手心向下)、旁平位(手心向下)、旁斜上位(手
心向下)、正上位(手心向前)两拍一动。
c、时间滚滚:双手由正上位握空拳相互缠绕至胸前,松腰低头。
d、时钟布谷:双臂屈肘于体前,双手握空拳顶碗,食指伸出,身
体前倾45°(模仿钟表里的小鸟报时)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身向一点,前人双跪坐,后人站立,双臂收体侧
准备音乐:(两个八拍+四拍)
(1)-(2)+四拍 准备位
第一段 (四个八拍+四拍)
(1)1-4 右臂旁平位右转头,手心一点
5-6 左臂正上位左转头,手心一点
7-8 双臂收准备位,头视一点
(2)同(1)反面
(3)1-8 时钟表盘
(4)1-4 时钟滚滚
5- 收准备位
6-8 不动
(5)1-4点头两次,重拍在下
第二段 (四个八拍+四拍)
(1) 1-2 双臂斜下位,手心向下;3-4斜上位
5-6身前倾做布谷鸟状;7-8收准备位
(2) 反复(1)
(3)-(5)+四拍 反复第一段 (3)-(5)
第三段 (四个八拍+四拍)
(1)-(5) 反复 第一段
第四段 (三个八拍)
(1)-(3)反复第一段(1)-(3)
结束(一拍)
(1)1- 右臂落至旁平位
4.教学提示:
a.注意手的方位的准确性,强调一拍到位,有机械感。
b.时钟布谷动作要做出布谷鸟快速从时钟里探出身体的感觉。
5.教育意义:通过时针、分针、秒针、时间滚滚等动作帮助小朋友们
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和意识。
6.歌词:
听谁在说话 叮咚 叮咚 时钟在说话 叮咚 叮叮咚
时钟啊提醒我 时间不停在溜走 时钟啊我知道 时间走了不回头
听谁在说话 叮咚 叮咚 时钟在说话 叮咚 叮叮咚
谢谢它提醒我 做事不要慢慢拖 谢谢它提醒我 用功才会有收获
听谁在说话 叮咚 叮咚 时钟在说话 叮咚 叮叮咚
六、《宝宝要睡觉》手臂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训练手臂的表现力及手臂运动路线的认知。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 单臂立圆:扩指手型,手心向外,经体前由下到上至旁斜上
位划立圆。
b. 双撩手:双臂由大臂带动肘、小臂、腕和手指尖,依次提起
和落下,手臂弧线圆长。
c. 静悄悄舞姿:握空拳,食指伸出,指尖向上放于嘴前做“嘘”
状,屈膝。
d. 微风舞姿:双臂与肩同宽正上位,掌心相对,小臂右左摆动,
模仿柳枝在随风飘荡。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正步位站立准备,双手在身体两侧垂直向下
准备音乐:(一个八拍)
(1)1-8 保持准备位不动,目视1点
第一段:(四个八拍)
(1)1-2 右臂单臂立圆掌心向外至旁斜上位,右脚向3点迈步
旁移,左脚旁点地
3-4 左臂单臂立圆掌心向外至旁斜上位,重心移至左腿
5-8 双手锁骨前抖手指,掌心向内,左右移动重心
(2)1-4 双撩手原地平脚碎步,掌型
5-8 正步位屈膝半蹲,静悄悄舞姿
(3)1-4 微风舞姿,右左移动重心
5-8 双手锁骨前抖手指,掌心向内,左右移动重心
(4)重复(2)动作
第二段(两个十二拍)
(1)1-8 双撩手同时平脚碎步向前移动,掌型
9-12正步位屈膝半蹲,静悄悄舞姿
(2)1-12重复第二段(1)1-12
4.教学提示:
a.移动重心时,经松膝转换重心,上身随动 。
b.双撩手向上时下巴颏微扬眼视前斜上位。
5.教育意义:在柔美的音乐之中,引导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生活有规
律的好习惯。
6.歌词:
星星在闪烁 月光柔柔照 鸟儿不再闹 宝宝要睡觉
微风轻轻吹 花儿弯弯腰 听着妈妈故事 宝宝要睡觉
哼嗯~哼嗯~宝宝要睡觉......
七、《拍皮球》跳跃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训练正步位跳跃,提高跳跃能力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正步位跳跃:双手叉腰,正步位准备,经蹲推地跳起,
空中直膝,双腿并拢,落地时先蹲后起。
b、 拍皮球:左手插腰,右手扩指作拍球状,双腿配合屈膝。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音乐:(两个八拍)
(1)1-8 插腰,面对面正步位站立
(2)1-8 保持
第一段 (五个八拍)
(1)1-4 拍皮球两次,对面同学双手插腰正步位屈膝两次
5-8 双手胸前击掌两次,双腿配合屈膝两次。对面同学正
步位跳跃两次
(2)1-8 两人(1)动作互换
(3)1-8 拍皮球四次
(4)1-8 正步位跳跃四次
(5)1-8 平脚碎步牵手旋转换位
间奏(一个八拍)
(1)1-8 双手插腰面对面正步位站立准备
第二段 (五个八拍)
(1)-(5)重复第一段(1)-(5)的动作
结束 (一个八拍)
(1)1-8 重复间奏的动作
4.教学提示:
a 注意两个人的相互配合。
b 腾空时,空中膝盖伸直。
c整个跳跃过程中要保持身体直立。
d强调跳跃时蹲的重要性
5.教育意义:在舞蹈中提高小朋友相互配合与协作的能力。
6.歌词:
大皮球 圆又圆 拍一拍 跳一跳
拍的轻 跳的低 拍的重 跳得高
我的皮球接住了
八、《老鹰捉小鸡》节拍与应变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训练顺序节奏、平踏步、队形与调度认知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平踏步:双膝微曲放松,平脚交替行进,踏地有声。
b.小鸡舞姿:体旁曲臂折腕,掌形。
c.小鸡展翅:五指并拢,旁斜上位顶腕
d.小鸡学飞:五指并拢,由旁按手位到小鸡展翅
e.小鸡啄米:面对一点为例,双手于身体4、6点斜下方扩指抖
手,掌心相对,俯身向前,后背保持平直
f.老鹰飞:双臂由大臂带动肘、小臂、腕和手指尖,依次提起和
落下,手臂弧线圆长。手是爪型。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小鸡)双腿跪坐,双手旁按手
(母鸡)正步位站姿,双手旁按手
准备音乐:(一个八拍)
(1)1-8保持在准备位不动
第一段:(六个八拍)
(1)1-2母鸡起左手“小鸡舞姿”,眼睛看左手
3-4小鸡做母鸡的镜面动作
5-6母鸡起右手“小鸡舞姿”,眼睛看右手
7-8小鸡做母鸡的镜面动作
(2)1-2母鸡起左手“小鸡展翅舞姿”,眼睛看左手
3-4小鸡做母鸡的镜面动作
5-6母鸡起右手“小鸡展翅舞姿”,眼睛看右手
7-8小鸡做母鸡的镜面动作
(3)1-2“小鸡啄米”舞姿
3-4回准备位手型
5-8小鸡动作相同
(4)重复(3)1-8
(5)1-4 母鸡和小鸡同时做小鸡学飞动作两次,两拍一动
5-6 起右腿上步,左腿跪立
7-8 起左腿,双腿正步站立(母鸡不动)
(6)1-8 平脚踏步,小鸡和母鸡站成一排,双手搭腰(母鸡双手
到旁平位左转身在小鸡队伍的最前面)
第二段 (六个八拍)
(1)1-4平脚踏步右脚启动,一拍两次,转头看一点
5-8小鸡学飞舞姿两次,同时双腿屈伸
(2)重复(1)
(3)重复(1)
(4)1-8左转身到教室的六点方向
(5)1-4平踏步到准备位置
5-8母鸡转身对小鸡
(6)1-4右腿跪,左腿跪
5-8跪坐(母鸡双手由旁平位到旁按手位)
第三段 (六个八拍)
(1)-(6)重复第一段(最后一个八拍老鹰飞平脚踏步二点方向
上场)
第四段 (五个八拍)
(1)1-4 平踏步右移(老鹰平踏步左移)
5-6右弓箭步,右倾头(老鹰左腿重心,旁斜上位扩指)
7-8回正(老鹰右腿重心,旁斜上位扩指)
(2) 1-8 重复(1)做反面动作
(3)-(4)老鹰、母鸡、小鸡都做双撩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老鹰向
后带成半圆
(5)1-8老鹰在半圆前面跌倒,最后一拍造型结束
4.教学提示:
a.母鸡的动作与小鸡的动作是镜面动作。
b.强调游戏性,老鹰的动作鼓励小朋友们自己创编,保留平踏步。
c.平踏步在节奏中进行,一拍两步。
5.教育意义:培养孩子们的应变能力和合作意识。
6.歌词:
老鹰抓小鸡 老鹰抓小鸡 哎呦呦 老鹰 跑东又跑西
小鸡跟着母鸡跑呀 哎呦呦 哎呦呦 躲过来又躲过去 躲呀躲过去
哎呦哎呦呦
老鹰抓小鸡 老鹰抓小鸡 哎呦呦 老鹰 累的直喘气
老鹰抓鸡 抓不着呀 哈哈哈 哈哈哈 小鸡团结得胜利 得呀得胜利
哈哈 哈哈哈
老鹰抓小鸡 老鹰抓小鸡 哎呦呦 老鹰 累的直喘气
老鹰抓鸡 抓不着呀 哈哈哈 哈哈哈 小鸡团结得胜利 得呀得胜利
哈哈哈哈哈
九、《芭比时装秀》表演与造型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培养孩子的造型感,提高孩子的表现力。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娃娃化妆:自己创编,模仿妈妈化妆。
b.芭比造型:自己创编,模仿芭比娃娃的造型。
c.炫美造型:自己创编,模仿模特走秀摆造型。
d.吸跳步:动力腿吸至主力腿小腿处,主力腿蹦跳,交替进行。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领舞,其余人芭比娃娃造型每人一个摆住不动
第一段(八个八拍)
(1)-(4)小女孩自己化妆(自己编排)
(5)-(8)小女孩与芭比娃娃互动,调整芭比的造型
间奏 (开门音效、高跟鞋音效、魔法棒音效)
小女孩听到妈妈去上班非常高兴,拿下芭比娃娃手中的魔法棒
让芭比娃娃复活,一起时装秀。
第二段 (二十二个八拍)
(1)1-8芭比娃娃开始复活,动作要求机械化
(2)1-8芭比娃娃复活成功,吸跳步胸前拍手与小女孩站成一横排
准备走秀
(3)-(18)芭比时装秀。每人两个八拍,第一个八拍走T台
第二个八拍摆造型(四拍一个)然后三七点下场
(19)1-8三七点上场站一排,吸跳步胸前拍手
(20)1-8各自摆造型
(21)-(22)吸跳步胸前拍手二龙吐须
间奏(开门音效、高跟鞋音效)
妈妈回来了,芭比娃娃各回各位,小女孩提醒芭比娃娃安静
第三段 四个半八拍
(1)-(5)小女孩用魔法棒使没有回位芭比回到最初造型
最后把魔法棒放回芭比娃娃手中,结束
按照故事教学:
这是一个小女孩和她的芭比娃娃的故事。 1、有一个小女孩,她有好多好多的芭比娃娃,这些芭比娃娃形态各异,姿势各不相同。(最初造型固定不动)
2、小女孩非常爱美,她经常学着妈妈的样子化妆,喜欢穿各式各样的衣服,有时候还会穿上妈妈的高跟鞋-----(小女孩自己化妆动作4个8拍) 3、小女孩每天最爱做到事情就是摆弄她的芭比娃娃,她会经常给她的芭比娃娃摆成不一样的造型,今天摆摆这个,明天调调那个,芭比娃娃们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女孩,很乐意让小女孩给自己摆出优美的舞姿,小女孩也非常满意自己给她的芭比朋友们摆出的优美造型。(小女孩给芭比娃娃调整造型4个半8拍) 4、 有一天,小女孩的妈妈出门去买菜,留下小女孩和芭比娃娃们在家玩耍。小女孩开心极了,因为她有一个秘密,在众多的芭比娃娃中有一个仙女娃娃手里有一只神奇的魔法棒,当她拿下仙女手中的魔法棒时,挥舞魔法棒,芭比娃娃们就能复活,当小女孩看到妈妈离开家的时候,赶快取下了仙女娃娃手中的魔法棒,轻轻一划,她要让芭比娃娃们复活,和大家一起来一场芭比时装秀。(音效部分) 5、在神奇的魔法棒发挥作用后,芭比们的头、肩、手、身体的各个部位慢慢的开始灵活起来(1个八拍)
6、他们手上拍着节奏走成一排,准备在T台上上演一场精彩的芭比时装秀啦(1个八拍) 7、他们一个一个的走出来,摆出各种各样的美妙舞姿,展示着自己的风采。(走T台1个8拍)(造型两个各4拍)(然后分3、7点下场)(共16个8拍) 8、当他们每人都展示过后,大家集体跑上场,一起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相互比美(上场1个8拍,造型一个摆1个8拍)
9、小女孩和芭比娃娃们高兴极了,在T台上蹦啊跳啊。(二龙吐须队形吸跳步2个8拍)
10、正当他们玩儿的开心的时候,门外传来了妈妈的高跟鞋的声音,小女孩跑到门口隔着窗户往外一望,果然是妈妈回来了,她提醒芭比娃娃们赶快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摆好造型。(音效部分) 11、其中有几个芭比娃娃由于紧张把原来的位置和造型都摆错了,小女孩用手中的魔法棒帮他们一个一个恢复了原来的位置和造型,整理完毕后,小女孩把魔法棒依然放回仙女娃娃的手中,因为,这可不能让大人知道这个魔法棒是有魔力的,这可是小女孩和芭比娃娃们的小秘密。(最后一段4个半8拍)
4.教学提示:
a.造型要丰富多样,提示孩子以模仿芭比娃娃为主。
b.音乐类型不同的变化节奏要明确。
c.剧情变化中芭比娃娃的动作要做得僵硬一些,强调动作质感。
5.教育意义:让孩子认识到玩具也是有生命的,要爱惜玩具。
6.歌词:无
山东省艺术培训行业
考级、师训、比赛、交流
的高品质综合服务平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详情~
十、《礼貌歌》表演组合
教学法
1.训练目的:通过抬踏步、踵步、顶胯的练习,加入情景互动,引
导孩子们合理运用礼貌用语的肢体动作。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抬踏步:正步位站立,一腿提膝抬至90度,全脚落地,踏地有
力,重拍向下,交替进行。
b.踵步:一腿半蹲,另一腿直腿勾脚,脚后跟着地。
c.双顶跨:(以右为例)髋部向右顶出同时,左膝松弛弯曲连续重
复同一侧单顶胯动作两次。
d.“请”舞姿:掌形手经前打开至斜前位,眼视手的方向。
e.“谢谢”舞姿:旁按手,屈膝点头行礼。
f.“对不起”舞姿:肩前位扩指摆动,微微低头。
g.“再见”舞姿:屈膝,眼睛互看,里手屈肘斜上位扩指摆动。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正步位,双手握拳于肩前,肘部架平做背书包状.在教
室两侧按按照队形排好顺序,等待上场。
准备音乐 (两个八拍)
(1) 1-8体对3、7点,保持准备位姿态
(2) 1-8右脚起步平踏步行进,从两边出场
第一段 (四个半八拍)
(1) 1-4双手掌形经上位分开至旁按位
5-6屈膝点头行礼
7-8身体直立
(2) 1-4外手插腰,里手握空拳伸出食指,拳心朝里,上下刷牙
两次,同时点头两次
5-8双手掌形,手心朝上靠腕,先朝外再朝里倾头两次
(3) 1-4回准备位姿态
5-8踵步,眼视脚尖
(4) 1-8双手握拳于肩前,肘部架平,双脚分开双顶跨,先外
后里两次
(5) 1-4 收外面脚回正步位双手插腰
第二段(四个八拍+两拍)
(1) 1-2 “请”舞姿
3-4 “谢谢”舞姿
5-8 对不起”舞姿
(2) 1-4掌形,指尖相对,手心向上位于胸前,肘部架平
5-8双手竖大拇指前平位伸出,先外后里摆动三次,头随手
的方向倾头
(3)-(4)重复(1)-(2)的动作,
(5) 1-2双手插腰
第三段(四个半八拍)
(1) 1-8右脚启动,原地抬踏步,双手插腰
(2) 1-8中间两人抬踏步转身向一点方向前进,两边的人抬踏步
继续向中间前进
(3) 1-8形成两竖排
(4) 1-8 走回原队形
(5) 1-4正步位不动
第四段 (四个八拍)
(1)-(4)重复第二段(1)-(4)的动作
结束段 (四个八拍)
(1) 1-4 回准备位
5-6 “再见”舞姿
7-8回准备位
(2) 1-4平踏步向3、7点转身
5-6上身转向一点,“再见”舞姿,
7-8回准备位
(3)-(4)右脚起步平踏步行进,从两边下场
4.教学提示:
a.做准备位姿态时,强调学生肘部需架平。
b.踏步动作时全脚踏地,重拍向下。
5.教育意义:从点滴入手,通过教授小朋友刷牙、洗脸、绑鞋带、“请”
“谢谢”、“对不起”等动作,用语言启发引导孩子们
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6.歌词:
When i wake up in the morning 说早安 刷牙洗脸吃早餐
背书包 绑鞋带 给爸妈一个Kiss goodbey
请 谢谢 对不起 有礼貌得小孩笑嘻嘻
Please thank you excuse me 懂礼貌的小孩让人欢喜
When i go to school See my friends 说声Hey 跑跑跳跳一起玩
放学前 说再见 谢谢老师辛苦一整天
请 谢谢 对不起 有礼貌得小孩笑嘻嘻
Please thank you excuse me 懂礼貌的小孩让人欢喜
一、《数星星》勾绷脚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训练勾绷脚和腿部开与关的控制能力。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勾脚双开脚:保持勾脚状态,两腿最大限度向外旋转。
b.绷脚双开脚:保持绷脚状态,两腿最大限度向外旋转。
c.交替勾绷脚:两脚交替做勾绷脚,要领同勾绷脚。
d.25度前抬腿:上身保持直立,腿伸直绷脚,外开抬起25°,
一脚位于另一脚正上方。
e.睡觉舞姿:体对2点燕式坐,上身俯于地面,双手重叠(左上
右下)手肘贴于地面,右倾头脸贴于手上。
f.星星眨眼:双手经团手扩指。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 睡觉舞姿
准备音乐:(两个八拍)
(1)1-8 睡觉舞姿
(2)1-4 起上身,右手旁点地,左手扩指,手心对一点划立圆到
旁斜下位点地,眼随手动
5-8 双吸坐对一点,双手扶膝。
第一段 ( 四个八拍+两拍)
(1)1-2 双勾脚,仰头,眼视一点斜上方
3-4 头脚还原;
5-8 重复1-4
(2)1- 右倾头,双手肩前位扩指
2- 右倾头,双手右旁斜上位扩指
3- 左倾头,双手左旁斜上位扩指
4- 左倾头,双手肩前位扩指
5-6 双手掌形交叉点肩(右里左外),眼视前斜上方
7-8 正步位绷脚伸坐,手旁点地
(3)-(4)正步位伸坐,重复(1)-(2)的动作。
(5)1-2 保持舞姿
第二段 (四个八拍)
(1)1- 双勾脚
2- 勾脚双开脚
3-4 绷脚双开脚
5-6 右腿25度前抬腿,眼视8点斜上方
7- 右腿落,绷脚双开脚,眼视1点
8- 双绷脚回正
(2)1-2 右脚勾脚,右倾头
3-4 交替至左脚勾脚,左倾头
5-7 交替勾绷脚三次,倾头
8- 还原至双脚绷脚
(3)1-8 重复(1)的动作,反面
(4)1-2 左脚勾脚,左倾头
3-4 交替勾绷脚,右倾头
5-7 交替勾绷脚三次,倾头
8- 双绷脚
第三段(两个八拍)
(1)1-4 双吸腿团身,双手扶膝
5-8 后背拉直,眼视一点
(2)1- 右倾头,双手肩前位扩指
2- 右倾头,双手右旁斜上位扩指
3- 左倾头,双手左旁斜上位扩指
4- 左倾头,双手肩前位扩指
5-7 双手掌形交叉点肩(右里左外),眼视前斜上方
8- 双分手,燕式坐对2点
(3)1-2双手经上打开至旁点地,眼视2 点斜上方
第四段(两个八拍)
(1)-(2)右左倾头(八次),眼视2点斜上方,
结束在燕式坐左倾头,眼视2点斜上方。
4、教学提示:
a. 进一步加强训练脚踝与腿部肌肉外开旋转的能力与灵活性。
b. 交替勾绷脚要注意同时进行,注意头和脚的配合。
c. 25度前抬腿时,注意两脚交叉,一脚位于另一脚上方,后背直
立,胸廓内收。
5.教育意义:在情境教学中,引导孩子观察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
热爱大自然,探索星空的奥秘,热爱科学。
6.歌词:
满天都是小星星 闪闪放光明
好像微笑的眼睛 看着我和你
星星数也数不清 代表我的心
星星闪闪亮晶晶 满满的爱都给你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六五四三二一
我的爱和我的心全都属于你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六五四三二一
星星如果有听见 请它告诉你 我爱你
星星如果有听见 请它告诉你 我爱你
二、《兰花草》兰花掌与手位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初步认识兰花掌及古典舞基本手位。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兰花掌:拇指指肚与中指最下面一个指肚相贴,指根下压,食
指至小指逐一伸直错开,中指突出,小指微翘,呈兰
花状。
b.双山膀:兰花掌形,双手位于体旁,手臂呈圆弧形,要求沉肩、
沉肘、展腕、挑指。
c.双托掌:兰花掌形,双手位于额头斜前上方,手臂呈圆弧形,
要求沉肩、展腕、挑指。
d.双按掌: 兰花掌形,双手腕部交叉按于胃前一竖掌有余的位置,
肘微架起,小臂呈斜坡状,展腕、挑指,右手在上。
e.双背手:掌形,沉肩,双手手背贴于臀部,指尖交汇于尾椎处。
f.闻花香:保持兰花掌形,双手指尖位于鼻子前方,同时低头吸气 。
g.脆亮相:山膀手位,右转头看手,头迅速回正看一点,重拍亮
相。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交叉盘坐双背手,目视1点
准备音乐:(两个八拍)
(1)1-8 准备位
(2)1-8右左倾头八次
第一段:(四个八拍)
(1)1-4双手经团手至2、8点斜下位,五指并拢掌形
5-6右手兰花掌,眼看手
7-8左手兰花掌,眼看手
(2)1-2右手收到右腮下方
3-4左手收到左腮下方,兰花掌对腕
5-6闻花香
7-8回准备位
(3)1-4双手经团手到2、8点斜上位,掌形,仰头
5-6右手兰花掌,眼看手
7-8左手兰花掌,眼看手
(4)1-8重复(2)
第二段:(四个八拍)
(1)1-2双山膀 ,脆亮相
3-4双托掌
5-6双按掌 (右手在里)
7-8双背手
(2)1-4双手正上位提压腕,手心相对,右左四次
5-6闻花香
7-8双背手
(3)重复第二段(1)
(4)重复第二段(2)
第三段:(四个八拍)
(1)-(4)重复第一段(1)-(4)
4.教学提示:
a.舞姿沉肩、立颈、拔背,手臂圆长。
b.双山膀注意亮相要干脆,一拍到位。
c.注意点和线的节奏处理。
5.教育意义:通过对古典舞兰花掌和古典舞手位的学习,让孩子们了
解中国古典舞是由中国的戏曲和武术发展而来,继而了
解我们的戏曲、武术等国粹艺术,兰花草的音乐作为中
国的经典音乐在舞蹈中得以传承。
6.歌词:
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
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 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 苞也无一个
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
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 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三、《鹅鹅鹅》腿的柔韧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进一步加强训练腿的柔韧性。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坐压前腿:正步位伸坐,上身保持直立,向前折叠俯于腿上,
后背延伸拉长。
b.白鹅造型:斜上位屈肘折臂,顶腕,四指并拢,大拇指指肚与食
指第二个指节相捏,像白鹅的头和脖子。
c.白鹅戏水:后背保持平直向前,双臂后斜下位,手心相对,
扩指抖手。
d.白鹅划水:燕式坐,身体前倾,手臂前后斜平位交替摆臂,手腕
带动,眼看1、5点。
e.双分手:双手经体前交叉到正上位经旁平位落至旁按手位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三点方向正步位绷脚伸坐
准备音乐:(四个八拍+六拍)
(1)-(4) 准备位置
(5)1-6 准备位置
第一段 (八个八拍)
(1)1-2坐前压腿,双手沿脚尖方向向远延伸
3-4起身,左手旁按手位点地,右手白鹅造型,左倾头微微
左转头,眼视一点中位。
5-7点头三次,右手前点三次(模仿白鹅伸脖子)
8- 不动
(2)重复(1)
(3) 1-4白鹅戏水
5-8吸腿抱团身
(4)重复(3)
(5)-(8)重复(1)-(4)
间奏 (四拍)
(1) 1-4转身面向8点方向,左腿在前燕坐式,右脚脚尖对4点
方向,双手经双分手到旁点地
第二段:(四个八拍)
(1)1-3右手叉腰,左手白鹅造型,前点三次,点头三次,(模仿
白鹅伸脖子)
4- 不动
5-8重复1-4
(2)1-2双手白鹅头的手型,指尖带领由正上位经体前、沿身体下
线至正下位
3-4双手旁斜上位提腕,掌形,仰头
5-8摇头
(3)1-8 白鹅戏水,头延伸,眼视地面,摇头
(4)1-6 白鹅划水三次
7-8回准备位
第三段:(四个八拍)
(1)-(4)重复第一段(1)-(4)
间奏 (四拍)
(1)1-4 同上一个间奏动作
第四段:(四个八拍)
(1)-(4)重复第二段(1)-(4)
结束动作:一个八拍
(1)1-8 自己摆一个白鹅的造型
4.教学提示:
a.前压腿要尽量保持后背平直,让孩子循序渐进的开发柔韧性,
不能强行压迫。
b.白鹅的造型鹅头状动作留有空隙,有眼睛的感觉。
5.教育意义: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启发孩子对古
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6.歌词:
鹅鹅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前面湖上游来一只鹅 白白的小脑袋在呀在唱歌
好想伸出手把它抚摸 它望着我好像有话对我说
前面湖上游来一只鹅 好像在对我说真呀真快乐
拍一拍翅膀 从头上飞过 原来它是癞蛤蟆想吃的天鹅
鹅鹅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天上一只鹅 地上一只鹅 鹅飞鹅打鹅碰鹅 到底几只鹅
天上一只肥鹅鹅 嫁给一只瘦鹅鹅 鹅飞鹅打鹅碰鹅 鹅鹅鹅鹅鹅
天上一只鹅(鹅鹅鹅) 地上一只鹅(鹅鹅鹅)
鹅飞鹅打鹅碰鹅 到底几只鹅(曲项向天歌)
天上一只肥鹅鹅 地上一只瘦鹅鹅(白毛浮绿水)
鹅飞鹅打鹅碰鹅 鹅鹅鹅鹅鹅(红掌拨清波)
四、《小飞机》腰背肌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训练腰的柔韧性,腰背肌的爆发力和控制力。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 .划叉并腿:在旁开腿压胯的基础上,双臂贴地向前,大腿内侧
肌发力,保持绷脚带动双腿向后划动至正步位并
拢。一拍完成动作,膝盖伸直。
b .背肌:俯卧,双手旁平位,手脚同时向上伸展,双腿自然打开,
膝盖伸直,绷脚。目视前斜上方。
c .转腰:骨盆固定不动,以腰为轴,腰以及腰以上的身体部位向
左或向右最大限度转动。
d .旁弯腰:一手指尖旁按手位点地,一手旁斜上位,一侧旁腰尽
量压缩,另一侧旁腰尽量拉长。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正步位绷脚伸坐对一点,双手旁平位,五指并拢,掌心
向下,目视1点
准备音乐 (三个八拍)
(1)1-8保持准备位不动
(2)1-4向3点转腰
5-8转回准备位
(3)1-4向7点转腰
5-8转回准备位
第一段 (八个八拍)
(1)1-2右旁弯腰,右手旁斜下位,指尖点地,左手旁斜上位,
右倾头,目视1点,双手掌形
3-4 还原准备位
5-6 左旁弯腰,左手旁斜下位,指尖点地,右手旁斜上位,
左倾头,目视1点,双手掌形
7-8 还原准备位
(2)1-2上身向前折叠45度,后背平直,双手旁平位,上下抖动,
模仿飞机起飞时机翼快速上下振动。
3-4 上身坐直,双手模仿飞机起飞时机翼快速上下振动。
7-8 重复1-4.
(3)-(4)重复(1)-(2)
(5)1- 双手旁斜上位提腕,目视一点上位,下巴颏儿微扬
2-4 保持舞姿
5- 8 坐压前腿,双手经正上位放于脚背上延伸
(6)1-8 重复(5)
(7)1-4 上身坐直,双手模仿飞机起飞时机翼快速上下振动
5-8 上身向前折叠45度,后背平直,双手旁平位,上下抖
动,模仿飞机起飞时机翼快速上下振动
(8)重复(7)的动作
间奏段 (两个八拍)
(1)1-4 旁开腿,双手前斜下位点地;
5-8 上身前倾,屈肘,小臂着地,目视1点,向前趴跨
(2)1-4 划叉并腿,目视地面
5-8 双手打开旁平位,掌心贴地
第二段 (八个八拍)
(1)1-4 右手旁平位抬起,起背肌
5-8 还原
(2)1-4 左手旁平位抬起,起背肌
(3)1-4 背肌
5-8 还原
(4)重复(3)
(5)-(8)重复(1)-(4)
结束段 (四个八拍)
(1)1-4 屈肘收双手,掌心按于胸前
5-6 屈膝向上收腿,至双跪坐团身
7-8 起身跪坐,双臂旁平位,目视1点
(2)-(3)重复第一段(1)-(2)
(4)1-8双臂提腕至旁斜上位
4、教学提示:
a.转腰时以腰为轴发力,带动上身向3、7点方向转动,后背平直
b.背肌强调一拍到位,训练爆发力和控制能力
5.教育意义:启发孩子对交通工具的认知与观察,通过对飞机形象的
模仿,引导孩子热爱科学,激发孩子探究世界探究未来
的美好愿望。
6.歌词:
小飞机 飞呀飞 飞到白云去游玩
小飞机 飞呀飞 飞上天空去游玩
我们张开翅膀飞呀飞 我们张开翅膀飞呀飞
小飞机 飞呀飞 飞上天空去游玩
小飞机 飞呀飞 飞到白云去游玩
小飞机 飞呀飞 飞上天空去游玩
我们张开翅膀飞呀飞 我们张开翅膀飞呀飞
小飞机 飞呀飞 飞上天空去游玩
五、《小鸡过河》脚位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认知并掌握基本脚位。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正步位:双脚对齐,内侧并拢。
b.小八字位:在正步位的基础上,脚尖向旁打开,两脚成90度。
c.大八字位:在小八字位的基础上,双脚打开,脚跟之间保持一
脚至一脚半的距离。
d.小鸡舞姿:在旁斜下位的基础上,屈肘折臂提腕,掌形。
f. 移重心:双腿在大八字位的基础上经过蹲旁移重心到一条腿
上,主力腿直膝,动力腿绷脚点地。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正步位站立,小鸡舞姿。
准备音乐:(一个半八拍)
(1) -(2)保持准备位不动
第一段(四个八拍)
(1)1-8右脚启动踏步八次,腕子发力带动手掌上下扇动,同时
点头
(2)1- 翻手,手心向上,脚打开小八字位
2- 双手收到体旁,正步位
3-4 重复1-2
5- 右手小鸡舞姿手心向上,右脚打开,右倾头
6- 左手小鸡舞姿手心向上,左脚打开,左倾头
7-8 舞姿不变,耸肩两次,重拍向下,头回正
(3)1-2 双脚经过跳到大八字位半蹲,双手旁按手,低头
3-4 腿直立,头回正
5-8 屈膝,双脚平脚碎踏步,小鸡造型扇动翅膀
(4)1-2 移重心到右脚,身体右倾,右倾头,小鸡舞姿提腕
3-4 移重心到左脚,身体左倾,左倾头,小鸡舞姿提腕
5-8 重复1-4
间奏 (一个半八拍)
(1)1-2 右脚收小八字位,两脚重心
3-4 小鸡舞姿扇动两次
5-6 正步位
7-8 小鸡舞姿扇动两次
(2)1-2 小八字位,小鸡舞姿不变
3-4 正步位,小鸡舞姿不变
第二段 (四个八拍)
重复第一段
结束动作 (四拍)
(1) 1-2 收右脚,小八字位,两脚重心
3-4 正步位,同时仰头回正(幅度略小)拍翅膀一次
4.教学提示:
a.踏步时头随动,不强调点头的幅度。
b.动作要求生动活泼,第一段小鸡过不了河难过的表情要和第
二段小鸭帮助小鸡后的喜悦心情区别开。
5.教育意义:通过组合的学习,让孩子从小懂得团结互助,互相关
爱。
6.歌词:
一只小鸡要过河 她去看外婆
今年风调雨又顺 礼物特别多
来到小河边 急的叫咯咯
河面宽宽水流急 这可怎么过
一只小鸭游过来 嘎嘎唱起歌
小鸡小鸡别发愁 到我背上坐
小鸭像小船 不怕浪颠簸
他把小鸡送过河 心里多快乐
多快乐
六、《一只小鸟叫喳喳》顺序节奏与跳跃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训练顺序节奏的准确性;增强跳跃能力。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小鸟舞姿:面对一点为例,双手于身体4、6点斜下方扩指,掌
心相对,身体前倾45度,后背保持平直。
b.青蛙舞姿:双手旁平位折臂扩指,小臂和大臂成90度角,掌心
向前。
c.小猪舞姿:正步位半蹲,双手模仿猪耳朵,大拇指顶在耳旁,
四指并拢,同时折指,大臂架平。
d.小马舞姿:前平位手握空拳,沉肩沉肘立腕,手臂呈下弧线
e. 吃西瓜舞姿:双手在旁平位的基础上折臂于嘴前,扩指,掌心
向里。
f. 娃娃舞姿:正步位,旁按手
g.小跳:正步位准备,经蹲推地跳起,空中直膝,双腿并拢,绷
脚,落地时先蹲后起
h.大八字位小跳:在大八字位基础上,经蹲推地跳起,空中直膝,
双腿并拢,绷脚,落地时先蹲后起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四个人一横排为一组,“娃娃造型”准备
准备音乐:(两个八拍)
(1)-(2)保持准备位置不动
第一段(八个八拍)
(1)1-8 正步位半蹲四人依次“小鸟“舞姿
(2)1-8 正步位直立四人依次“青蛙”舞姿
(3)1-8 正步位半蹲四人依次”小猪“舞姿
(4)1-8 正步位直立四人依次”小马“舞姿
(5)1-4 “娃娃”舞姿
5-8 “娃娃”舞姿右左倾头两次
(6)1-4 “吃西瓜”舞姿
5-8 “吃西瓜”舞姿,右左倾头
(7)-(8)重复(5)-(6)
间奏
(1)1-8回到准备位
第二段 (四个八拍 )
(1)1-8经小跳落地后半蹲,四人依次“小鸟”舞姿
(2)1-8经小跳落地后半蹲,四人依次“青蛙”舞姿
(3)1-8经小跳落地后半蹲,四人依次“小猪”舞姿
(4)1-8经小跳落地后半蹲,四人依次“小马”舞姿
间奏(一个八拍)
(1)1-8 保持“小马”舞姿 ,同时右左平踏步8次,
第三段(四个八拍)
(1)-(4)重复第一段(1)-(4)
间奏(一个八拍)
(1)1-8 回到准备位
第四段 (四个八拍)
(1)1-4 正步位小跳一次,“小鸟”舞姿
5-8 正步位小跳两次,“小鸟”舞姿
(2)1-4 大八字位半蹲,“青蛙“舞姿
5-8大八字位小跳两次,“青蛙”舞姿
(3)1-4正步位小跳一次,“小猪”舞姿
5-8 正步位小跳两次,“小猪”舞姿
(4)1-4 正步位小跳一次,“小马”舞姿
5-8 正步位小跳两次,“小马”舞姿
第五段(四个八拍)
(1)1-4正步位小跳一次,“娃娃”舞姿
5-8 “娃娃”舞姿,右左倾头各一次
(2)1-4大八字位小跳一次,“吃西瓜”舞姿
5-8 “吃西瓜”舞姿,右左倾头各一次
(3)-(4)重复第一段(1)-(2)
结束句:(一个八拍)
(1)1-4“吃西瓜”舞姿右倾头,上身90度前倾
5-8 左倾头
4.教学提示:
a.正步位小跳时,强调推地腾空时脚背用力,空中两腿伸直夹紧,
绷脚;落地时先前脚掌落地,过度到脚后跟,注意强调蹲,蹲
的时候,上身保持直立,尾椎骨垂直于脚后跟。
b.顺序节奏练习的时间要求清晰。
5.教育意义:从小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遵守秩序。
6.歌词:
一只小鸟叫喳喳 两只青蛙叫呱呱
三只小猪哼呀呀 四匹小马嘎哒哒
五个娃娃笑哈哈 分吃一个大西瓜
五个娃娃笑哈哈 分吃一个大西瓜
一只小鸟叫喳喳 两只青蛙叫呱呱
三只小猪哼呀呀 四匹小马嘎哒哒
五个娃娃笑哈哈 分吃一个大西瓜
五个娃娃笑哈哈 分吃一个大西瓜
一只小鸟叫喳喳 两只青蛙叫呱呱
三只小猪哼呀呀 四匹小马嘎哒哒
五个娃娃笑哈哈 分吃一个大西瓜
五个娃娃笑哈哈 分吃一个大西瓜
七、《家务小能手》重心移动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训练单腿重心和重心移动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上步前移重心:单脚向前上步,重心前移,另一脚脚掌踩地,
上步并脚正步位半蹲。
b.半蹲旁移重心:正步位打开,与肩同宽,两脚重心,身体前倾,
移重心并脚至正步位站立。
c.左右旁移重心:正步位打开,与肩同宽,一腿伸直另一腿脚尖
点地,由一侧经过半蹲移到另一侧。
d.“小能手”舞姿:掌形,手心向里,指尖点于胸口,下巴颏微
微扬起。
e.“擦玻璃”舞姿:双臂于前斜上位扩指,掌心向前虎口相对,
手臂呈圆弧型,两手上下交替做擦玻璃状
f.“哈气”舞姿:扩指,虎口相对于嘴前,身体前倾,做“哈气”
状
g.“擦地”舞姿:正步位基础上,一脚向2点或8点方向迈出,
手握空拳在体前做擦地的姿势,配合倾头。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正步位双手贴大腿两侧
准备音乐:(两个八拍)
(1)-(2)准备位
第一段 (八个八拍)
(1)1-6抬踏步六次,前后斜下位摆臂
7- 正步位(左脚收住),“小能手”舞姿
8-左肋上提
(2)1-4正步位半蹲,右左交替两肋上提
5-6正步位直立,右左交替两肋上提
7-8“小能手”舞姿
(3)1-2 向右半蹲旁移重心,双手扩指手心相对胸前画立圆,
右转头,回正
3-4收左脚回正步位,头回正,眼视一点
5-8 反复1-4动作
(4)1-6右腿2点方向迈出,擦地舞姿,配合倾头动作,三次
7-8双手插腰,正步位
(5)1-2左腿上步前移重心,“擦玻璃”舞姿
3-4“哈气”舞姿
5-6右腿上步前移重心,“擦玻璃”舞姿
7-8“哈气”舞姿
(6)1-8重复(5)动作
(7)-(8)重复 (3)-(4)做反面动作
第二段 (八个八拍)
重复第一段
第三段 (四个八拍)
(1)-(2)重复第一段(1)-(2)
(3)1-2 左脚七点方向迈出,左旁移重心,“擦玻璃”舞姿
3-4 大八字位半蹲,“哈气”舞姿
5-6 右旁移重心,“擦玻璃”舞姿
7-8 大八字位半蹲,“哈气”舞姿
(4)1-8重复(3)
结束动作(4拍)
1-收左脚正步位,垂臂于身体两侧
2-双手沿身体边线上提到肩前位
3-4前平位伸出,握拳伸出大拇指,同时屈膝半蹲右倾头
4.教学提示:
a.注意动作与形象的结合
b.拖地时注意头随动
5.教育意义:通过组合的学习,教育小朋友热爱劳动,尽自己的能力
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6.歌词:
家务小能手就是我 我帮爸爸妈妈一起来打扫
别说我小别说我小 我很懂事我很勤劳
大家都在夸我是个好宝宝
我帮妈妈刷刷碗 我来帮爸爸一起拖拖地
我是一位乖宝宝 我也是一名家务小能手
家务小能手就是我 我帮爸爸妈妈一起来打扫
别说我小别说我小 我很懂事我很勤劳
大家都在夸我是个好宝宝
我帮妈妈刷刷碗 我来帮爸爸一起拖拖地
我是一位乖宝宝 我也是一名家务小能手
家务小能手就是我 我帮爸爸妈妈一起来打扫
别说我小别说我小 我很懂事我很勤劳
大家都在夸我是个好宝宝
八、《小蝌蚪找妈妈》表演组合
教学法
1.训练目的:提高孩子的表现力,掌握简单的路线调度。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水草形象(一):体前折臂(右手高左手低),重拍顶腕然后放
松手臂。
b.水草形象(二):身体前倾,手臂于前后交替摆臂。
c.小蝌蚪舞姿:双手交叉抱肩,晃头,身体随动。
d.蝌蚪游舞姿(一):身体前倾,后背平直,双臂后斜下位扩指掌
心相对抖手(掌心相对)。
e.蝌蚪游舞姿(二):身体前倾,后背平直,双臂后斜下位手心
相对摆动,同时膝盖屈伸。
f. 青蛙造型:大八字位屈膝;手在头的两旁扩指,大臂与肩平,
大小臂90度角。
g.青蛙跳:青蛙舞姿,蹦跳 (不绷脚)。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
1、蝌蚪形象:小蝌蚪舞姿1点方向双跪坐团身
2、水草形象:对8点双跪坐俯身,双臂交叉放于地面上(右手上)
3、队形:水草两排,小蝌蚪在两排水草间插空准备
准备音乐:(两个八拍)3/4节奏
水草动作
5-3 集体做水草形象(一)一次,同时双跪立
6-3 集体做水草形象(一)一次,上右脚,单跪立
7-3 集体做水草形象(一)一次,上左脚成正步位站立
小蝌蚪动作
(1)1-6 全体旁按手位平脚碎步站成队形
第四段(三个八拍)
(1)1-4右脚左脚交替经过向后的勾踢跳,然后平脚碎踏步
5-8右左顶胯共四次,倾头随动
(2)1-4蹦跳到青蛙造型,膝盖屈伸四次
5-8单臂上举交替三次(右左右),回正
(3)1-4青蛙造型向右横移蹦跳四次
5-6蹦跳收回正步位,扩指放于膝盖以上部位,低头
7-8蹦跳回到青蛙造型
第五段(三个八拍+四拍)
(1)-(3)重复第四段(1)-(3)反方向
(4) 1-2蹦跳收回正步位,扩指放于膝盖以上部位,低头
3-4蹦跳回到青蛙造型
结束 (七拍)
(14)1-6扩指放于膝盖以上部位,低头,平脚碎步调整位置
7- 集体摆造型
4.教学提示:
a.水草形象(一)不是提压腕,顶腕放松即可。
b.青蛙跳要强调膝盖松弛。
c.注意节奏的变化,间奏前是3/4拍,间奏后是2/4拍。
5.教育意义:对生命进化的初步认知,引导孩子们热爱科学,传承经
典故事。
6.歌词:
清清池塘水中 有一排竹篱笆 游来一群群小蝌蚪 要呀找妈妈
小鱼的妈妈像小鱼 小虾的妈妈像小虾 我们的妈妈啊啥模样
是不是也长着大尾巴 也长着大尾巴
咕儿呱呀咕儿呱 荷上有只大青蛙
绿绿衣裳鼓鼓眼 你的妈妈就是它
哎呀呀哎呀呀 小蝌蚪妈妈是青蛙 哎呀呀哎呀呀 就是大青蛙
哎呀呀哎呀呀 小蝌蚪妈妈是青蛙 哎呀呀哎呀呀 就是大青蛙呀
就是大青蛙 就是大青蛙
九、《萌萌哒》胯的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训练胯的灵活性。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左右摆胯:胯部随着双脚重心左右移动随之摆动,左右顶跨时,
注意上身保持直立、挺胸,不要塌腰。
b.前后摆胯:胯部向后时,上身挺胸、屁股向后翘,重心前倾,胯
部向前时,顶胯、重心向后靠。
c.飞吻:前后摆胯动律,2.8点方向上步后摆胯,前脚脚后跟着地,
后脚脚掌着地,同时双手屈肘,掌形点唇,上身随动前倾。
收脚同时前摆胯,平脚着地,双手打开。
d.吸踏步:一脚踏地,同时另一脚迅速提起贴于脚踝处,倾头摆
胯(右脚踏地时右倾头摆右胯,反之)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面向7点正步位站立,眼视1点。第一人双手插腰,后
面的人左手搭前面人右肩,右手插腰,眼视1点。
准备音乐:(八个八拍)
(1)-(4)保持准备位不动。
(5) 1-4行进提压脚跟两次(右脚先)
5-8 行进提压脚跟四次
(6)-(8)重复(5)
第一段:(四个八拍)
(1)1-2 左脚向2点上步,踏步蹲,同时左手收至插腰,身对1点,
目视1点。
3-4 保持左膝半蹲,右腿向3点伸点,同时右手扩指手向下拍
右大腿前侧,右肩向1点微微顶出。
5-6 右脚向8点上步到踏步蹲,右手收至插腰,目视1点。
7-8 保持右脚半蹲,左脚旁点,同时左手从插腰手扩指推至旁
平位(压腕立掌),转头看手。
(2)1-2 左脚2点上步,踏步蹲,双手打开旁平位扩指,掌心向上
3-4 屈膝旁点地,同时双手向内收,屈肘胸前交叉,(右下左
上)扩指手拍肩,眼视1点
5- 右脚向后快速划半圆到5点,后移重心到右脚,同时双手经
过打开旁平位,扩指,掌心向上
6- 提左胯扩指手扶头
7-8 屈膝右摆胯,右倾头
(3)1-4 左右摆胯两次,右手打电话状,左右倾头
5-7 左右摆胯,三次(左右左),舞姿不变 。
8- 停住
(4)1-4 右左摆胯两次,右手扩指立掌推至前平位,掌心向前,左
手扩指在嘴前,掌心对内,交替进行两次。
5-7 1-4动作交替进行三次
8- 停住
间奏: (两个八拍)
(1)1-2 对2点,后摆胯,同时双手屈肘,掌形点唇,上身随动
前倾。
3-4 对2点,前摆胯,平脚着地,同时双手打开在肩两旁,掌
心,手心向上。
5-8 1-4动作连做两遍
(2)1-8 对8点重复(1)动作
第二段(四个八拍)
(1)-(4)重复第一段(1)-(4)
第三段 (四个八拍)
(1)1-3双手插腰,半脚掌跳,右左右摆胯,倾头,第三次半蹲
4- 保持半蹲
5-7双手插腰,半脚掌跳,左右左摆胯,倾头,第三次半蹲
8- 保持半蹲
(2)1-2右脚旁跨,吸踏步,手亲吻状
3-4左脚旁跨,吸踏步,手打开到肩两侧手心向上
5-7 右左右吸踏步三次双手指尖点头顶,手臂呈心型
8- 保持舞姿
(3)-(4)重复(1)-(2)动作,做反面
结束段(四个八拍)
(1)1-8重复间奏动作(1)
(2)1-8重复间奏动作(2)
(3)1-8重复间奏动作(1)
(4)1-6旁按手位左转身向后调整位置
8- 摆造型
4.教学提示:
a.旁点地,膝盖对1点,脚的大拇指外侧着地。
b.交叉上步要强调蹲。
c.强调动作的发力点和俏皮的形象。
d.不强调爵士风格。
e.吸踏步时,保持左右摆胯动律,头、胯、脚同一方向。
5.教育意义:培养孩子自信和阳光的心态,突出健康活泼的性格特点。
6.歌词:
清晨睁开眼太阳已高高的挂 毛毛熊和我再抱一下
喜羊羊打电话 要来我家 还要送来美味的蛋挞
发现家里乱糟糟oh my god 马上快快的 打扫一下
让快乐把烦恼都扫掉吧 我感觉自己萌萌哒
萌萌哒 萌萌哒 今天的心情萌萌哒
萌萌哒 萌萌哒 快乐变得无限大
耶----
十、《薰衣草》再见曲
教学法
十、《薰衣草》再见曲(选学组合)
1.训练目的:在舒缓的音乐中为一节课画上完美的句号,训练学生身
体挺拔的姿态。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芭蕾手型:手指自然放松,中指、无名指、小拇指轻轻并在一
起,食指微微上翘,大拇指靠近中指最下面的指节。
b.小七位手:双臂跨旁斜下位,芭蕾手型。
c.前进步:一脚向前平脚迈步,另一脚跟至正步位。
d.旁移步:一脚向旁平脚迈步,另一脚跟至正步位。
e.平脚碎步:正步位的基础上,双脚平脚交替碎踏,膝盖放松。
3.节奏型
a.前进步节奏型(一):××× ×--
1-右脚平脚向前迈步,主力腿屈膝
2-左脚平脚向前迈步
3-右脚平脚上步
2-左脚平脚上步跟至正步位
2-3保持不动
(双手手心向上经前平位到前斜上位,眼随手动)
b.前进步节奏型(二)×-- ×--
1-3 屈膝含胸低头,同时抖手指体前落下(手心向里)
2-3直膝立腰手回小七位
c.旁移步节奏型(一)××- ××-
1-左脚平脚旁移,同时主力腿屈膝
2-右脚跟至正步位
3-保持
2-3反面动作
d.旁移步节奏型(二)××× ×--
1-左脚平脚旁移
2-右脚跟至正步位
3-左脚平脚旁移
2-右脚跟至正步位,同时屈膝倾头,指尖点于头顶
2-3保持
4.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两横排对齐,第一排面对2点,单膝跪地,双手交叉手,
第二排面对2点,右脚屈膝点地,双手交叉手。
准备音乐:(两个八拍)
4.教学提示:
a.注意三拍节奏与步伐的配合
b.注意芭蕾手型不要僵持
c.注意体态挺拔,动作优雅
5.教育意义: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6.歌词: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嘟嘟—嘟嘟---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美丽的紫diddle, 美丽的蓝, 天下的花diddle, 你最浪漫;
美丽的笑diddle, 美丽的脸, 地上的草diddle, 你最梦幻。
你在左边diddle, 我在右面, 手拉着手diddle, 唱歌田园。
我在前头diddle, 你在后面, 稍等一等diddle, 快乐无限。
美丽的紫diddle, 美丽的蓝, 天下的花diddle, 你最浪漫;
美丽的笑diddle, 美丽的脸, 地上的草diddle, 你最梦幻。
你在左边diddle, 我在右面, 手拉着手diddle, 唱歌田园。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嘟嘟---嘟嘟---
四级:
一、《小书童》传统礼仪
教学法
1、训练目的:
传承中华礼仪,把传统文化不同的“揖礼”与舞蹈中的“仪态”相结合,传承中华礼仪之美。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孔子礼:双手外展内和,平伸,指交叠,指尖斜上。左手在外,右手在内,掌心向里,由内而外推出。
b.上揖:身体肃立,双手合向内抱,左手在外,手心向内横掌。俯身推手时,双手缓缓高举齐额(略高于眉心),俯身约60度,起身时恢复立容。
适用场合:正式礼仪场合,如祭礼、冠礼等行此礼,对尊长及同族中人行此礼。
c.中揖:身体肃立,双手合向内抱,左手在外,手心向内横掌。俯身推手时,双手齐于胸,俯身约30度,起身时恢复立容。
使用场合:同辈日常见面,辞别礼。
d.提襟:保持拳形,沉肩,肘部内旋并微弯曲呈圆臂状,虎口与髋部外侧相对,留有一定空隙。
e.读书舞姿:右脚踏步蹲,上身前倾。左手面前立掌,右手食指伸出,侧面点于左手上,同时点头。
f.书生步:2.8点行进时,主力腿屈膝,动力腿勾脚直膝,体向行进方向。双手提襟,一手提腕前推,一手折腕后压。动力腿落脚,主力腿在后跟至丁子位,双手提襟位,倾头然后回正。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身对5点,右丁字步,双背手。
准备音乐:(四个八拍)
(1)-(2)准备位
(3)1-4转身向1点
5-8起手,形成孔子礼
(4)1-4孔子礼向前推出
5-8双背手
第一段 (四个八拍)
(1)1-4向8点方向书生步
5-6右脚后撤,左脚紧跟形成自然位,双手中揖礼
7-8 中揖礼向前推出
(2)1-4读书舞姿,4次点头,点指
5-8面向1点,自然位双背手
(3)-(4)动作同(1)-(2),方位向2点方上步
第二段 (八个八拍)
(1)1-4右脚上步,左脚跟至自然位,双手上揖礼
5-8上揖礼向前推出
(2)1-4立身中正,双手回胸前
5-8双背手
(3)-(4)重复(1)-(2)动作相同
(5) 1-4 向1点方向上步转身面向同伴,中揖手
5-8中揖手推出
(6) 1-4读书舞姿,4次点头,点指
5-8面向1点,自然位双背手
(7)-(8)重复(5)-(6)动作相同,反方向
结束段:9拍
(9拍)1-4右脚上步,左脚跟至自然位
5-8起手,形成孔子礼
9-孔子礼推出
4、教学提示:
a.行礼时保持谦卑的态度。
b.了解每种揖礼的使用场合。
5、教育意义:传承中华礼仪,树立文化自信。
6、歌词:
读读百家姓,学学三字经。你默写,我朗诵,大家来旁听。
国学小讲堂,中华风雅诵;你热爱,我憧憬,大家来继承。
孔子老生先呀,我是小书童呀;今天是小鸟,明天是鵾鹏。
二、《小蜻蜓》腰背肌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训练腰背肌的爆发力和控制力。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蜻蜓舞姿:正步位绷脚伸坐,双手空心拳向前折腕,手腕内侧放于头顶两侧,模仿蜻蜓的大眼睛。
b.蜻蜓抖翅:双手至旁斜上位,扩指招手,手心对一点。
c.蜻蜓飞翔:俯卧起背肌,双腿后双吸腿绷脚。双臂旁平位向上抬起至自身最大限度,双手扩指招手,手心向下,眼睛看前斜上方,模仿蜻蜓在飞翔。
d.划叉并腿:在旁开腿压胯基础上,双臂屈肘折臂贴地身体向前,大腿内侧肌发力,保持绷脚带动双腿向后划动至正步位并拢,膝盖伸直,俯卧。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蜻蜓舞姿
准备音乐:(一个八拍)保持舞姿不动
第一段:(四个八拍)
(1)1-2保持蜻蜓舞姿右倾头一次
3-4左倾头一次
5-8蜻蜓抖手
(2)1-4双手身体斜后方4、6点方向掌形撑地,指尖3、7点方向,双吸腿绷脚交替点地
5-6双手掌型旁点地,双腿成对脚盘坐
7-8双腿绷脚旁开腿打开,双手保持掌形至膝盖前点地
(3)重复(1)
(4)1-4上身前倾,双手掌形屈肘折臂,向前趴胯,目视1点方向
5-6划叉并腿额头贴地,目视地面
7-8双手扩指打开至旁平位,掌心贴地,成俯卧
第二段:(八个八拍)
(1)1-2右手扩指手型旁平位抬起,起单背肌
3-4还原
5-6双腿后双吸腿,绷脚,上身保持俯卧不变
7-8还原
(2) 重复(1)反面动作
(3)1-4 蜻蜓飞翔
5-8 身体还原
(4) 重复(3)
(5)-(8)重复(1)-(4)
结束段:(四拍)
1-3蜻蜓飞翔慢慢抬起
4-舞姿停住
4、教学提示:
a.背肌强调一拍到位,训练爆发力和控制能力。
b.蜻蜓飞翔舞姿保持扩指手型抖手向上延伸。
5、教育意义:启发孩子通过模仿蜻蜓飞翔的形象动作,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与模仿能力,同时引导孩子们像小蜻蜓一样,面对困难,勇敢前行。
6、歌词
小蜻蜓眼睛大,飞在泉边要干啥。
动作熟练点点水,落在叶上翘尾巴。
小蜻蜓快飞吧,快呀快飞吧。
一块黑云上来了,上呀上来啦。
小蜻蜓快飞吧,快牙快飞吧。
我想带你去我家,去我家。
三、《鱼儿水中游》波浪手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
训练手的柔韧性与灵活性及手臂的表现力。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小波浪:又称“小三节”运动,以手部的上提下压模仿波浪。提时按照手腕、手掌、手指依次提起,经团手压腕,手指一节节展开;整个过程小臂随动。
b.小鱼手:四指并拢,虎口张开。手心向下,双手上下重叠,右手在上。
c.小鱼游:保持小鱼手向右侧翻,右倾头。向左游反之。
d.小鱼造型(跪坐):向8点方向双跪坐,左手掌形折腕位于头顶正上方,指尖向上,手心向右,肘部微曲。右手掌形位于右胯旁,手腕折腕贴住胯部,指尖冲旁,手心向斜下方,肘部微曲,肘尖打开向旁。微微向右旁弯腰,右倾头视1点。
e.小鱼造型(站立):在小鱼造型(跪坐)的基础上,冲1点站立,右倾头,右顶胯,双腿屈膝半蹲及反面动作。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3/4拍音乐)
准备位置:向8点方向双跪坐,小鱼手胸前位,视8点
准备音乐:(一个八拍)
(1)1-3—4-3准备位
5-3小鱼手向右游
6-3向左游
7-3小鱼手向上提腕至前斜上位,同时跪立,仰头视手
8 -3还原准备位,头还原视8点
第一段(三个八拍)
(1)1-3—4-3双手相对做小波浪四次,分别在胸前、脸前、额头前斜上、体上,眼随手动
5-3—6-3小鱼造型(跪坐)
7-3 小鱼造型跪立,仰头碎摇头
8-3还原小鱼造型(跪坐)
(2)重复(1)
(3)1-3—2-3准备位动作,身体和头放正视8点
3-3—4 -3小鱼手向右游,向左游
5-3—6 -3小鱼手向上提腕同时跪立,仰头视手
7-3上右腿,左腿单跪立
8-3上左腿正步位站立
第二段 (三个八拍)
(1)1-3—4-3手臂动作同第一段(1)1-3—4-3,身体转正向1点方向,脚下半脚尖碎步
5-3小鱼造型(站立)
6-3还原立直,右手与左手合住
7-3—8-3做5-3— 6-3反面动作
(2)1-3 手臂经体旁向下压,手心向下,同时向上挑胸腰,仰头
2-3屈膝半蹲,手背相对,对腕于胸前,同时低头含胸
3-3身体立直,胸前小波浪,半脚尖碎步向右移动
4-3旁平位小波浪,半脚尖碎步向右移动
5-3—6-3重复1-3—2-3的动作
7-3—8-3重复3-3—4-3的动作,向左移动
(3)1-3—2-3正步位屈膝半蹲,身体前倾,胸前小鱼手
3-3—4-3小鱼手向右游,向左游
5-3—7 -3小鱼手向右游,同时右转身从1点到8点,半脚尖小碎步
8-3结束造型,体冲8点,小鱼手向右游,屈膝半蹲,身体前倾,右倾头,视1点
4、教学提示:
a.小波浪要注意动作流畅连贯到位。并手小波浪时要眼随手动,胸前小波浪和旁平位小波浪视1点。
b.手臂下压和向前对腕时要注意配合挑胸腰和含胸。
5、教育意义:通过表现小鱼抵御诱饵的诱惑,告诉小朋友不要贪图
享受,抵御诱惑,谨防上当。
6、歌词:
鱼儿鱼儿水中游,游来游去乐悠悠,
倦了卧水草,饿了觅小虫,
乐悠悠乐悠悠,水晶世界任自由。
鱼儿鱼儿水中游,看见前面一线钩,
钩上是美味,看得唾涎流,
小鱼儿别上钩,贪图享受失自由。
四、《啄木鸟》三拍舞步练习
教学法
四、《啄木鸟》三拍舞步练习
1、训练目的:通过三拍舞步练习让孩子进一步掌握三拍子的音乐特点。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啄木鸟舞姿1:面二点屈膝半蹲身体前倾45度,右手空心拳,食指伸出,曲臂折腕,手的位置与嘴同高;左手后斜下位扩指,手背向一点。
b.啄木鸟舞姿2:(以右为例)面对一点屈膝半蹲,右手二点方向空心拳食指伸出,曲臂折腕,手与嘴同高,眼视手,转头左倾。
c.敲门:(左为例)左脚向八点方向上步脚尖对一点,右脚尖点地;
左手握拳,食指伸出弯曲成钩形,曲肘做敲门状四次(一拍一次)敲门时干脆有力,右手旁按掌不动;眼视手,转头右倾。
d.点头:屈膝半蹲旁按手,四次点头,眼视2、8点,转头倾头。
节奏型
前进步节奏型:x- -︱x- -
1-右脚上步,左脚收至正步位
2-保持不动
3-保持不动
2-屈膝半蹲
2-保持不动
3-保持不动
旁移步节奏型: xxx︱x- -
1-右脚平脚旁移
2-左脚跟至正步位
3-右脚平脚旁移
2-左脚跟至正步位,同时屈膝半蹲
2-保持不动
3-保持不动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啄木鸟舞姿1
准备音乐:(一个八拍)
(1) 1-3—4-3面对二点方向,啄木鸟舞姿1
5-3—6-3保持啄木鸟舞姿原地平脚碎步,左手招手
7-3—8-3身对一点,正步位旁按手位
第一段:(三个八拍)
(1) 1-3—2-3右起前进步,啄木鸟舞姿2
3-3—4-3左起前进步,啄木鸟舞姿2(反面动作)
5-3—6-3右旁移步,双手头顶对腕;屈膝半蹲头右转时手落至旁按手位
7-3—8-3同5-3—6-3反面动作
(2)反复(1)
(3) 1-3—2-3 敲门(左边)
3-3—4-3 点头
5-3—8-3反面动作
第二段:(三个八拍)
(1)1-3—2-3右转身向五点方向半脚掌交替步,一拍一动,旁按手位
3-3—4-3向五点方向行进
5-3—6-3原地向右转向一点
7-3—8-3落半脚掌停住不动
(2)反复第一段(1)
(3) 1-3—4-3前排:敲门(左边)、点头,8点方向
后排:原地旁按手半蹲停住不动
5-3—8-3前排:原地旁按手半蹲停住不动
后排:敲门(左边)、点头
结束句:(六个三拍)
1-3—2-3 敲门(右边),2点方向
3-3—4-3一拍收回啄木鸟舞姿1
5-3—6-3保持啄木鸟舞姿1原地平脚碎步,左手招手
4、教学提示:
a.注意三拍子音乐与步伐的配合
b.注意啄木鸟的手型
5、教育意义: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6、歌词
啄木鸟,啄木鸟,小树见了眯眯笑,
他是森林的好医生,消灭害虫本领高,
咚。。。咚。。。
五、《功夫熊猫》重心移动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训练单腿重心和重心移动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熊猫姿态:正步位打开,两脚距离比肩稍宽,双臂位于旁斜下位,双肘微架起,手心向里,手臂呈圆弧形,模仿熊猫胖胖的身体。
b.拳:五指卷紧,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要点:拳握紧、拳面平、直腕。
c.勾:五指捏拢在一起,腕部内屈,呈勾型。要点:五指第一指节捏拢在一起,屈腕收紧。
d.螳螂捕蝉:(以右为例)右弓步,双手勾,右臂旁斜上位,左臂旁平位,身体转至2点方向,转头视8点。
e.白鹤亮翅:吸腿单腿重心,双手勾,位于旁斜上位。
f.蹬腿单腿重心:正步位准备,主力腿立住,动力腿勾脚向前蹬出45度。
g.吸腿单腿重心:主力腿立住,动力腿绷脚吸至主力腿膝盖内侧。
h.熊猫移重心: 两脚分开,屈膝半蹲准备。保持准备位直接两脚交
换重心,上身随动。
i.弓步移重心(1):在蹬腿单腿重心的基础上,动力腿向旁落形成弓步,重心由单腿移至两腿之间。
j.弓步移重心(2):以右腿弓为例准备,把重心推到左腿上,右腿绷直脚尖点地,再收右腿至正步位。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音乐:(三个八拍)
(1)-(2)熊猫姿态向1点准备
(3)1-屈膝半蹲,右手出拳至前平位,左手抱拳于腰间
2-快速左右出拳两次,每次出拳另一拳都要抱拳于腰间
3-4保持不动
5-左手出拳至前平位,右手抱拳于腰间
6-快速右左出拳两次,每次出拳另一拳都要抱拳于腰间
7-8保持不动
第一段(四个八拍)
(1)1-3熊猫姿态,原地屈膝跳一次
4- 重心移至左脚
5-6移重心右左两次,一拍一动
7-重心落于两脚,熊猫姿态
8-保持不动
(2)1-向3点方向转体,右弓箭步,同时左手出拳至前平位,右手抱拳于腰间
2-保持弓箭步,快速右左出拳两次,每次出拳另一拳都要抱拳于腰间
3-4保持不动
5-6做弓步移重心动作,把重心移到左腿上,同时左手虎口掌向上划立圆,身体转回1点方向
7-右脚收回正步位,左右手抱拳于腰间
8-保持不动
(3)重复(1)
(4)做(2)的反面动作
第二段(四个八拍)
(1)1-4上身前倾低头,平脚碎步
5-蹬腿单腿重心,左腿主力腿,右腿踢出,同时左出拳
6-双臂体前交叉经上打开
7-形成螳螂捕蝉
8-保持不动
(2)1-4上身前倾低头,平脚碎步
5-蹬腿单腿重心,左腿主力腿,右腿踢出,同时左出拳,
6-双手抱拳于腰间,右脚向前落下,重心两腿之间
7-8移重心到右单腿重心,白鹤亮翅
(3)-(4)做(1)-(2)的反面动作
第三段(二个八拍)
(1)1-4还原熊猫姿态,同时原地屈膝跳一次
5-8形成螳螂捕蝉(右)
(2)1-4还原熊猫姿态,同时原地屈膝跳一次
5-8形成螳螂捕蝉(左)
结束段 (四个八拍)
(1)1-4还原熊猫姿态,同时原地屈膝跳一次
5-6右左右出拳三次(一慢两快),每次出拳另一拳都要抱拳于腰间
7-8保持不动
(2)1-4熊猫姿态,屈膝跳四次向右移动
5-8重复(1)5-8
(3)1-4熊猫姿态,屈膝跳四次向左移动
5-8重复(1)5-8
(4)1-6上身前倾低头,平脚碎步
7-8还原熊猫姿态,同时原地屈膝跳一次结束
4、教学提示:
a.注意把握熊猫憨憨的形象感。
b.单腿重心控制要稳,重心的移动要干净利落!
c.“螳螂捕蝉”“白鹤亮翅”舞姿要准确并快速到位。
5、教育意义:通过把熊猫的形象与武术动作相结合,让小朋友初步了解武术,传承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6、歌词:
呼嘿哈呼嘿哈呼嘿哈
别看熊猫阿宝,贪吃胖乎乎。
别看熊猫阿宝,走路摇屁股。
火箭椅带着它,飞呀飞起来,
神龙大侠当的,稀里稀里糊涂。
从头学,拜师傅,阿宝天天都进步。
武林秘籍七个字,不怕流汗吃大苦。
熊猫练武术,越练劲越足。
阿宝是宝贝,超级炫功夫。
功夫熊猫嘿哈嘿哈,你是龙战士。
熊猫功夫嘿哈嘿哈,你是真功夫。
嘿哈啦啦啦啦啦,嘿哈啦啦啦啦啦,
嘿哈啦啦啦啦啦……
六、《大公鸡爱美丽》东北秧歌
教学法
1、训练目的:学习东北秧歌的基本手位、手巾花,对其风格特征初步了解。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基本体态:正步,重心前倾;双膝略存,提胯,拔腰;含胸,垂肩;双眼平视。
b.双叉腰:保持基本体态,双手手背叉于腰间。双肘前拢,双肩自然放松。
c.双扶胸:在基本体态的基础上,双手手心内向轻抚于正胸口,略架双肘前拢,肩放松下沉。
d.双护头:大臂在肩两侧抬起,手巾花位于头的两侧,掌心向上。
e.掸巾:手握巾,经提腕向斜下方甩巾,似掸灰尘快甩快收。
f.缠巾:以腕为轴,以指带腕,带动手巾由外向内连续快速缠绕,手腕用力要均匀。
g.大公鸡舞姿(一):屈膝塌腰,上体前倾。右手握巾于头顶前斜上(模拟鸡冠子),左手握巾于后斜下位(模拟鸡尾巴)。
h.大公鸡舞姿(二):屈膝塌腰,上体前倾,双手旁后斜下位,颤膝掸巾点头。
i.压脚跟:基本体态站好,脚跟微提,之后迅速下压,重拍在下。脚跟要慢起快落。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大公鸡舞姿
准备音乐:(两个八拍)
(1)大公鸡舞姿体向2点准备
(2)大公鸡舞姿,右手缠巾,平脚碎步2点行进
第一段 (四个八拍)
(1)1-4 颤膝,双手旁后斜下位掸巾,4次
5-右脚踵步,左手搭巾于左肩上,右手体旁
6-回至正步位,双手体旁
7-8 反面动作
(2)1-2右左跟步向前,同时双手经体前斜下位交叉,打开至前旁斜下位摊手
3-4基本体态,双叉腰位
5-6半脚碎步,晃头转向8点方向
7-8落脚后跟
(3)-(4)同(1)-(2)最后方向停在1点方向
(5)1-2屈膝含胸低头,双手胸前位缠巾,同时平脚碎步向1点行进
3-4正步位,双扶胸
5-压脚跟,旁斜下位掸巾,右倾头
6-压脚跟,双扶胸,左倾头
7-8重复5-6
(6)1-2屈膝含胸低头,双手胸前位缠巾,同时平脚碎步向1点行进
3-4正步位,双护头
5-压脚跟,旁斜上位掸巾,右倾头
6-压脚跟,双护头,左倾头
7-8重复5-6
(7)—(8)同(5)—(6)
第二段 (五个八拍)
(1)1-4屈膝塌腰,上体前倾,双手旁后斜下位。平脚碎步右转至5点同时行进
5-8颤膝,双手旁后斜下位掸巾4次,同时右转头点头
(2)1-4屈膝塌腰,上体前倾,双手旁后斜下位。平脚碎步5点
行进
5-8颤膝,双手旁后斜下位掸巾4次,同时左转头点头
(3)-(4)重复第一段(5)-(6)
(5)1-4拍屈膝含胸低头,双手胸前位缠巾,同时平脚碎步两人一组集中
5-造型-1左侧演员,双护头
造型-2右侧演员,半蹲双扶胸,双人对视
4、教学提示:
a.始终保持东北秧歌的基本体态。
b.注意“大公鸡爱美丽”的骄傲心理与情绪的变化。
5、教育意义:教育小朋友们热爱劳动,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懂得爱劳动的人是创造美的人,劳动的人最美丽。
6、歌词:
小公鸡呀,爱美丽,戴红帽呀,穿花衣。
自以为呀,多神奇,要和别人比美丽。
小蜜蜂呀,忙采蜜。小兔子呀,在挖地。
小青蛙呀,抓害虫,哎呀哎呀,没人理。
多懊恼,多泄气,谁才是真的美丽。
问小鸭,才知晓,劳动的人最美丽。
明白了,懂得了,外表其实不重要。
从明天早早起,勤劳才会更美丽。
七、《布娃娃》维吾尔族舞
教学法
七、《布娃娃》 维吾尔族舞
1. 训练目的:维族基本步伐及手位练习
2. 主要动作及要求:
a. 摊手:双手指尖相对于胸前,手心朝上,经前平位向两侧打开。b. 点肩礼:正步位站立,左手背手,右小臂屈臂折叠于肩前,右手点肩。
c.立腕花型手:手腕下压,手指自然弯曲,中指和拇指靠近,位于2点和8点旁开位。
d.正步位垫步:正步位右脚重拍向下,一拍一垫,左脚半脚掌一拍一点落于右脚旁,双膝放松自然屈伸,身体保持平稳。
e.托帽式舞姿:右手托于耳后,左手8点斜上位花形手,目视手的方向,挺胸、立腰、拔背。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正步位站立,双手插腰
准备音乐:(两个八拍)
(1-2)准备位
第一段:(四个八拍)
(1)1-2 双手兰花掌形,中指相对,右手提腕于右腮旁,左手压腕于锁骨前
3-4 双手中指相对,左手提腕于左腮旁,右手压腕于锁骨前
5-6 右手立腕花型手
7-8 左手立腕花型手
(2) 重复(1)
(3)1-4 右倾头,双臂架肘于右肩前击掌两次,屈伸两次
5-8 左倾头,双臂架肘于左肩前击掌两次,屈伸两次
(4)1-4 重复(3)1-4
5-6 左倾头,双臂架肘于左肩前击掌一次,屈膝
7-8 直膝,托帽舞姿
间奏:(两个八拍)
(1)1-8 正步位垫步向前移动
(2)1-4正步位垫步向前移动
5-8 回准备位,第7拍到位
第二段(四个八拍)
完全重复第一段
结束段:5拍
1-4 摊手
5 点肩礼
4、教学提示:
a. 注意维吾尔族的体态,强调昂首挺胸,立腰拔背而产生的立感和挺拔不僵的身姿
b. 注意强调孩子们的表演
教育意义:在教学中了解维吾尔族人民的地理位置、生活环境、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的独有风格。
6、歌词:
我有一个布娃娃 布娃娃
每天对我笑哈哈 笑哈哈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每天对我笑哈哈 笑哈哈
八、《红领巾》表演组合(仪式)
教学法
1、训练目的:通过宣誓、带红领巾等动作语汇,在孩子们脑海中构建入队仪式的场景。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 抬踏步:正步位站立,提膝至90度,全脚落地,踏地有力,重拍向下,交替进行。
b. 前点步:自然脚位基础上动力腿向前伸出,绷脚尖点地。
c. 旁点步:自然脚位基础上动力腿向旁伸出,绷脚尖点地。
d. 宣誓礼:正步位站立,右臂从身体右侧举起,大臂与肩膀保持水平,小臂向头部内收45度,手部握拳与太阳穴同高。
e. 少先队员礼:正步位,左手五指并拢贴裤缝,右手五指并拢,屈肘高举过头,象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f.戴红领巾:左腿直立,右脚旁点地,重心在左,体向八点,眼视一点,右倾头,双臂架肘位于肩前位,手腕下压做戴红领巾状。
j.飘呀飘舞姿:双臂与肩同宽正上位,掌心相对,小臂右左摆动,模仿国旗在空中飘荡。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正步位站立
准备节奏:(四个八拍)
(1)1-8 准备位
(2)1-2 宣誓礼
3-8 保持不动
(3)1-2 戴红领巾
3-8 保持不动
(4)1-7 右脚起步抬踏步,双手握拳在体侧配合脚步摆动
第一段:(八个八拍)
(1) 1-2双腿屈膝,移重心到右腿,飘呀飘舞姿向右。
3-4双腿屈膝,移重心到左腿,飘呀飘舞姿向左。
5-8重复
(2) 1-8 抬踏步
(3) 1-8重复(1)
(4) 重复(2)
(5) 1-8 戴红领巾舞姿,双脚提压脚跟4次(右脚先)
(6) 1-8 双手手心朝上,左手伸直,右手屈臂,45度、90度、135度位置依次向上,双脚提压脚跟4次(右脚先)眼视手的方向
(7) 1-2 第一组同学双手经胸前到旁斜上位,迈右脚,体对2点
3-4 第二组重复1-2
5-6 第三组重复1-2
7 -8 第四组重复1-2
(8) 1-2戴红领巾动作
3-8 保持不动
第二段:(四个八拍)
(1) 1-8 前后点步4次
(2) 1-4少先队员礼,体对8点
5-8 右脚起步抬踏步
(3) 1-8 重复(1)
(4) 1-8 重复(2)
结束段:(四个八拍+1拍)
(1)-(3)重复准备段(1)-(3)
(4)1-8右脚起步抬踏步,双臂右左摆动,7落回正步位
9少先队员礼
4、教学提示
a. 单独训练几种步伐,注意脚步的规范性。
b. 强调动作力度,配合音乐重拍,做到干净利落。
c.告诉孩子们红领巾意义是:红领巾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它代表着无数英雄的心血。红领巾是红旗一角,象征着革命的胜利。
5、教育意义:增强孩子们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意识,为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感到骄傲。
6、歌词:
红领巾飘呀飘起来,队旗飘飘放光彩。
星星给我梦,火炬给我爱,亲爱的党对我们最关怀。
争当好少年,立志早成才,我们要做报效祖国新一代。
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美丽的红领巾飘起来。
勤奋学习,追求上进,可爱的红领巾飘起来。
五级:
一、《孔子曰》
教学法
一、《孔子曰》腿的柔韧练习
1、训练目的:进一步训练腿与腰的柔韧性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坐压前腿:正步位绷脚伸坐,上身保持直立,向前折叠,俯于腿上,后背延伸拉长,双手向远伸。
b.吸搬前腿:正步位绷脚伸坐,经一脚平脚吸至另一腿膝盖旁,双手抓脚踝;绷脚向上伸直腿。
c.竖叉:胯放正坐于地面,一腿伸直放于身体正前方,另一腿伸直放于身体正后方。
d.竖叉压前腿:竖叉,上身保持直立,向前折叠俯于腿上,后背延伸拉长。
e.竖叉下后腰:竖叉,头、颈、肩、胸、腰依次向后弯曲。
f.扶袖诵读:以右为例,右臂大小臂呈90度平架于身体右斜前方,左手扶右手袖子状,由上至下,点字诵读三次。
g.交手礼手势:双手折臂叠合于胸前,四指并拢,大拇指内扣。
h.思考舞姿:以右为例,右倾头,右手握拳撑于太阳穴处,左臂身体前折臂,右肘立于左手上方。
i.捋胡须:双臂折臂于下颌下方,四指并拢,大拇指向内收回,双手交替向下捋胡须。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面向2点,右脚前交叉盘坐,扶袖(右)
准备音乐:(两个八拍)
词(孔子曰---不亦说乎):扶袖(右);扶袖诵读
(有朋---不亦乐乎):变至扶袖(左);扶袖诵读
(1)1-8 交手礼手势,从右至左经上弧线划立圆,回至胸前
(2)1-4 交手礼手势,由胸前送至前斜上位
5-8 双腿伸至正步位绷脚伸坐,双手向下打开到旁斜下位点地
第一段(四个八拍)
(1)1-2 坐压前腿
3-4 右手思考舞姿,放于膝盖上
5-6 捋胡须(右手起)
7-8 起身回到正步位绷脚伸坐,双手旁斜下位点地
(2)1-4 吸搬右前腿
5-6 继续向上搬
7-8 落腿回到正步位绷脚伸坐,双手旁斜下位点地
(3)重复(1)动作
(4)重复(2)左边动作
间奏(两个八拍)
(1)1-2 平脚双吸坐
3-4 对脚盘坐
5-8双腿打开到旁开腿
(2)1-4 向左转至竖叉,双手向下打开到旁斜下位点地
5-8 保持不动
第二段(四个八拍)
(1)1-2 竖叉压前腿
3-4 左手思考舞姿,放于膝盖上
5-6 捋胡须(左手起)
7-8 起身回到双手旁斜下位点地
(2)1-4 竖叉下后腰
5-8 起身回到双手旁斜下位点地
(3)-(4)重复(1)-(2)动作
结束段:
词(吾日---忠乎):向右转至旁开腿扶袖(右);扶袖诵读
(温故---师矣):变至扶袖(左);扶袖诵读
1-2 保持旁开腿,上身下俯,右手思考舞姿落于地面
4、教学提示:
a.交手礼手势,仅用于学生向孔夫子行拜师礼及孔夫子还礼或师代还礼时用,男生左手在前为敬,女生右手在前为敬。
b.柔韧练习,要注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增加难度,避免受伤。
c.竖叉,要注意胯与上身放正,后腿要从髋关节处外旋。
d.竖叉下后腰,要注意挑胸腰。
5、教育意义:歌词饱含丰富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通过学古语、圣人言 ,在舞蹈的形象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化,同时树立文化自豪感。
6、歌词:
孔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从前有一位老者
他的思想装了一车
不辞辛劳跑遍全国
去把思想传播
之乎者也在其中
他的话语千古传诵
几千年的优秀传统
现在也能实用
孔子曾经曰过
敏而好学不耻来下问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曾经曰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二、《快乐起床歌》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训练腿的控制能力与爆发力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前吸伸腿(单腿):仰卧,双手旁平位掌形,掌心向下;直膝绷脚,一脚绷脚吸至另一腿膝盖旁,大腿保持不动,向上伸直腿
b.旁吸伸腿(单腿):侧卧,一手掌形直臂,一手掌形屈臂按于胸前;直膝绷脚,双腿外开,一脚绷脚吸至另一腿膝盖旁,大腿保持不动,向上伸直腿
c.踢前腿:仰卧,双手旁平位掌形,掌心向下;双腿外开,直膝绷脚,一腿保持不动,另一腿绷脚向上最大限度踢起,快踢轻落。
d.踢旁腿: 侧卧,一手掌形直臂,一手掌形屈臂按于胸前;双腿外开直膝绷脚,一腿保持不动,另一腿绷脚向上最大限度踢起,快踢轻落
e.跪地踢后腿:双手撑地,一腿跪立,另一腿伸直绷脚向上最大限度踢起,快踢轻落
f. 踢被子:双脚勾脚吸腿抬起,交替勾踢,双手揉眼状
g. 伸懒腰:双吸坐,双手扩指,双分手打开,眼随手动
h. 睡大字:仰卧,双手旁平位掌形,掌心向下,双腿自然分开,绷脚
i.捂被子:侧卧吸腿团身,双手握拳屈肘收于胸前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面对3点方向,仰卧,睡大字舞姿
准备音乐:闹钟响后,起床啦开始做踢被子;one/two/three/four 回到仰卧,双腿正步位绷脚伸直
第一段:四个八拍
(1)1-4 转向1点捂被子
5-8 转回到睡大字
(2)重复(1)反面动作
(3)1-4 平踏步至双吸腿
5-8 吸腿抱膝团身同时起身至双吸坐抱膝团身
(4)1-4 伸懒腰
5-8 落手至双手掌形旁点地,眼平视
第二段(九个八拍)
(1) 1-4 还原仰卧,双腿正步位绷脚伸直,双手掌形旁平位打开
5-8 吸右腿
(2)1-4 伸直右腿
5-6 直腿落回正步位绷脚
7-8 绷脚双开脚
(3)1-8 踢右前腿一次
(4)1-8 踢右前腿两次
(5)1-4 向左转至侧卧,左手掌形直臂,右手掌形屈臂按于胸前
5-8 右腿旁吸腿
(6)1-4 右腿旁伸腿
5-8 直腿落回
(7)1-8 踢右旁腿
(8)1-8 踢右旁腿两次
(9)1-8 转身至仰卧,双腿正步位绷脚伸直
第三段:四个八拍
(1)-(4)重复第一段(1)-(4)反起(先向5点捂被子,再向1点捂被子)
第四段:九个八拍
(1)-(8)重复第二段(1)-(8)反起(左起)
(9) 1-4 向5点团身转体至跪地团身,双手掌形扶地,低头
5-8 前移重心至俯撑双跪立,后背拉长,眼视下方
第五段:四个八拍
(1) 1-4 单跪后伸右腿,抬头眼视前方
5-8 踢后腿一次
(2)1-4 踢后腿一次
5-8 收俯撑双跪立,低头
(3)-(4)重复(1)-(2)左起
结束动作:7拍
1-2 双手撑地跳起
3-6 迈右脚转体对1点大八字位站立,伸懒腰
7 右手扩指在嘴前,左手拍屁股
4、教学提示:
a、以小朋友早上起床的状态导入,将枯燥的训练动作加以形象,注意基本功的练习与寓教于乐的结合。
b、踢腿时注意保持腿的外开,由脚跟带动,动作要有力量。不可大腿发力。
c、吸伸腿时,注意大腿保持不动,小腿向上延伸。
5、教育意义:
通过舞蹈教学让孩子提高自我管理时间的能力,懂得“一日之计在于晨”,美好的一天从快乐按时起床开始。
6、歌词:
起床啦
One two three four
起床 起床 起床床
起床 起床 起床床
起床 起床 起床床
起床 起床 起床床
小朋友 睡的香 快快快起床
别做一只小懒虫 懒虫肥胖胖
小朋友 别赖床 快快穿衣裳
伸伸腿 弯弯腰
你要知道 一日之计在早上
起床 起床 起床床 起呀起床床
起床 起床 起床床 早起身体棒
小朋友 睡的香 快快快起床
别做一只小懒虫 懒虫消灭光
小朋友 别赖床 快快穿衣裳
伸伸腿 弯弯腰
你要知道 一日之计在早上
起床 起床 起床床 起呀起床床
起床 起床 起床床 早起身体棒
起床 起床 起床床 起呀起床床
起床 起床 起床床 身体更健康
快起床啊 太阳都晒到屁股上啦 呵呵
三、《企鹅爸爸》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训练小八字位小跳,以及脚踝的灵活性,提高跳跃能力。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企鹅跳:旁按手,双脚呈小八字位,推地跳起,空中要求绷脚,膝盖伸直;蹲时双膝朝脚尖的方向。
b.企鹅走:旁按手,小八字位,右脚起走动,膝盖松弛(模仿企鹅走路,身体微微摆动)
c.打招呼舞姿:
1.小八字位站立,左手旁按手位,右手曲臂于肩前位扩指摆手,身体前倾拧身,手心向1点,左转头看向1点方向,做“O”的表情。
2.小八字位半蹲,左手旁按手位,右手曲臂于肩前扩指摆手,手心向前。
d.企鹅蹲跳:
双脚蹲跳:保持小八字位半蹲的基础上原地双脚蹲跳。
单脚蹲跳:以右腿为例,右腿向旁勾脚蹬直,同时左腿保持小八字位原地蹲跳。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场下七点方向出。
准备动作:小八字位站立,双手旁按手位。
准备音乐:(六个八拍)
(1)1-8保持准备动作
(2)1-4企鹅爸爸出场,企鹅走向三点方向行进
5-6 保持舞姿站立不动,左转头看向后方小企鹅
7-8 左手曲臂摆动两次,好像在召唤后方的小企鹅
(3)1-4 集体企鹅走,依次向前行进
5-6 打招呼1
7-8 右手回旁按手位,身体回正看向三点方向
(4)-(6)重复(3)
第一段:(六个八拍)
(1)1-4 企鹅走均速转向一点方向
5-6 打招呼2
7-8 小八字位双腿站直,右手回旁按手位
(2)1-4企鹅走(变两排)
5-6 打招呼2
7-8 小八字位双腿站直,右手回旁按手位
(3)1-4 企鹅走原地
5-6 企鹅跳一次
7-8 小八字位站直
(4) 重复 (3)
(5) 1-8企鹅蹲跳
1- 双脚蹲跳
2- 单腿蹲跳(右腿勾脚蹬直)
3- 双腿蹲跳
4- 单腿蹲跳(左腿勾脚蹬直)
5-8重复1-4
(6) 1-8 企鹅走原地
间奏(4拍)
1-2 打招呼2
3-4 小八字位双腿站直,右手回旁按手位
第二段:(四个八拍)
(1)1-4企鹅走向三点方向横移(向右)
5-6企鹅跳一次
7-企鹅跳一次
8-企鹅跳一次
(2)1-4企鹅走向七点方向横移(向左)
5-6企鹅跳一次
7-企鹅跳一次
8-企鹅跳一次
(3)1-8 企鹅蹲跳重复第一段(5)
(4)1-8企鹅走(变一排),企鹅爸爸留在原地走
结束段:(四个八拍) 集体向三点方向依次做企鹅跳下场
(1)1-4企鹅爸爸站立不动,双背手。其余七位企鹅走集体转向三点方向
5-6第二位小企鹅向前跳跃一次,模仿企鹅跳水的样子。同时企鹅爸爸左手背手,右臂掌型至旁斜下位打开,手心向上,模仿邀请跳水的样子
7-8小企鹅继续保持企鹅走向三点方向下场,同时企鹅爸爸双背手。
(2)1-2第三位小企鹅重复(1)5-6
3-4重复(1)7-8
5-6第四位小企鹅重复(1)5-6
7-8重复(1)7-8
(3)-(4)依次按照(2)的方式进行,直到所有小企鹅们都下场,
最后企鹅爸爸肩前摆手“O”表情,组合结束
4、教学提示
a.强调腾空时,膝盖伸直绷脚,整个跳跃过程中要保持身体直立。
b.强调小八字位跳跃时蹲的重要性,膝盖向脚尖方向弯曲。
c.模仿企鹅走路时,身体随动。
d.企鹅蹲跳时,蹲跳不需要绷脚。
5、教育意义:通过模仿企鹅的形象动作,培养孩子们模仿能力,同时教育孩子们要有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和训练要不怕枯燥,持之以恒的精神。
6、歌词
企鹅爸爸,企鹅爸爸,爸爸爸爸企鹅爸爸
企鹅爸爸在浮冰上发呆,
企鹅爸爸,企鹅爸爸,爸爸爸爸企鹅爸爸
企鹅爸爸想收拾行李起程。
我能感觉到他紧张不安,有点不开心,他的羽毛不够丰满;他潜入海里,希望能让自己冷静下来,
他想像鸟一样,在夜空翱翔飞到月亮之上,但他那双
灌铅般的脚,让他气急败坏.
企鹅爸爸,企鹅爸爸,爸爸爸爸企鹅爸爸
企鹅爸爸在浮冰上发呆,
企鹅爸爸,企鹅爸爸,爸爸爸爸企鹅爸爸
企鹅爸爸想收拾行李起程。
四、《泡泡飞》
教学法
四、《泡泡飞》古典舞手位练习
1、训练目的:学习古典舞基本手位。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双按掌:兰花掌形,双手腕部交叉按于胃前一竖掌有余的位置。小臂呈斜坡状。肘微架起、展腕、挑指。
b.双托掌:兰花掌形,双手位于额头斜前上方,手臂呈圆弧形,
要求沉肩、展腕、挑指。
c.顺风旗:一手托掌位,一手山膀位。
d.问好:双手顺风旗位,扩指摆手(手心向外)。
e.吹泡泡:双手四指并拢,虎口张开相对位于嘴前做吹泡泡状。
f.亲吻:兰花手型点于唇上。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身对2点,向天空吹泡泡状
准备音乐:( 三个八拍)
(1)-(2)吹泡泡舞姿
(3)1-4吹泡泡舞姿
5-8拍体向2点燕式坐,双手兰花手型旁点地,左倾头目视1点。
第一段 (六个八拍)
(1)1-2燕式坐吹泡泡,身体前倾45°(目视2点)
3-4燕式坐,立腰,双手兰花手型旁点地。(目视1点)
5-8重复1-4
(2)1-4双手兰花手型,小晃手形成顺风旗位。(顺风旗时左倾头目视1点)
5-6亲吻
7-8问好(目视2点上位)
(3)1-4体向2点,燕式坐双按掌,左倾头。
5-8双吸坐旁点地(平脚)
(4)1-4体向8点,燕式坐双按掌,右倾头。
5-8体向8点,燕式坐双手旁点地。
(5)-(6)重复(1)-(2)反面动作
第二段 (四个八拍)
(1)1-4双跪坐吹泡泡(目视8点)
5-8右脚上步单跪立,双手兰花手型位于旁斜下位,右倾头目视1点。
(2) 1-4双手小晃手同时踏步位站立(顺风旗时右倾头目视1点)
5-8保持顺风旗舞姿,半脚碎步左转1圈
(3) 1-4左脚上步形成踏步位,双按掌,左倾头目视1点。
5-8双手体前落下旁起形成双托掌,同时屈膝右倾头,目视1点。
重复(3)反面动作
第三段(四个八拍)
(1)1-2跳跟步(右左)吹泡泡
3-4直膝双手兰花手型位于旁斜下位,左倾头目视1点。
5-8重复1-4
(2)1-4屈膝向2点轻跳四次,同时手从前斜下位,经前平位至前斜上位(眼随手动)
5-6屈膝蹲,亲吻
7-8直膝问好
(3)-(4)重复(1)-(2)动作,体向8点。
结束:5拍
1-4拍半脚碎步,双托掌,身体自由摇摆
5-拍泡泡爆破状,自由造型
4、教学提示:
a.“吹泡泡”时注意口型模仿吹的动态。
b. 前奏和结束动作教师以情景引导,让小朋友自由发挥。用不同姿态表现“吹泡泡”与“泡泡破”
5、教育意义:通过古典舞手位的训练,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圆”文化。
6、歌词:
吹泡泡,吹泡泡,泡泡飞呀飞的高。
飞到天空中,太阳问声好。
吹、吹、吹、吹吹吹。
五、《乖乖吃饭》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训练胯的灵活性和跳跃能力.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双顶胯:(以右为例)胯部向右顶出同时,左膝松弛弯曲,连续重复同一侧单顶胯动作两次。
b.跳踢步:在原地跳跃或跑动时,双脚大腿靠拢,小腿交替向后绷脚踢至臀部。
c.吃饭舞姿:双手于嘴旁,四指并拢,拇指张开内关,做捏住张开的动作,肘向斜下。
d.强壮舞姿:左手叉腰,右手握实拳屈肘,拳心向里做强壮感觉,右脚跟推起半脚掌点地,头左倾。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双跪坐,双手叉腰
准备音乐:(二个八拍)
(1)—(2)双跪坐,双手叉腰
第一段:(八个八拍)
(1)1-5胸前击掌五次
6-8不动
(2)1-5手经旁到正上位击掌五次,仰头视手
6-8不动
(3)1-5落至右肩前位击掌五次,右倾头
6-8不动
(4)1-5换左肩前位击掌五次,左倾头
6-8不动
(5)1-8 双手叉腰,右左倾头四次,两拍一动
(6)1-8双手叉腰,右左上步成正步位,四拍一动,头保持不动
(7)1-8双手叉腰,右左倾头四次,两拍一动
(8)1-4原地屈膝平脚碎步,双手屈臂握拳前后摆臂
5-8 一拍收正步位双叉腰手
第二段:(八个八拍)
(1)1-4双手正上位扩指招手,半脚尖碎步
5-8打开右脚右左双顶胯,双手掌型,指尖相对于嘴前,手心向里,双肘斜下,右左倾头
(2)1-4右左双顶胯,小臂直接打开至斜下位,右左倾头
5-8右左双顶胯,吃饭舞姿两次,右左倾头
(3)1-8双手叉腰,右左双顶胯四次,右左倾头
(4)1-4屈膝平脚碎步同时身体微前倾,双手经体前交叉摊手(右臂在上)打开至旁平
5-8一拍形成强壮舞姿
(5)反复(1)
(6) 1-4反复(2)1-4
5-8右左双顶胯,双手前平位扩指立掌右左转腕
(7)-(8)反复(3)-(4)
第三段(八个八拍)
(1)1-8双手叉腰,原地右起跳踢步8次
(2)1-4正步位原地跳4次,配合吃饭舞姿四次
5-8一拍形成强壮舞姿
(3)1-8双手叉腰,右起跳踢步8次,向一点行进
(4)反复(2)
(5)1-8跳踢步快速右转向五点行进
(6)1-8原地跳踢步右转向一点,4拍转回
(7)1-8双手叉腰,右起跳踢步8次,向一点行进
(8)反复(2)
间奏:
(歌词:小朋友们)左手叉腰,右臂经左斜前摊手打开至右斜前,同时落右脚双开脚身体前倾
(歌词:吃饭的时候)双手扩指手型一拍落至斜下位双摊手,双开脚前顶胯,肚子微腆
(歌词:可不要看电视哦)双脚一拍收回正步位屈膝,双臂前平位扩指立掌碎摆手
第四段:(五个八拍)
(1)反复第一段(1)正步位站立
(2)反复第一段(2)正步位站立
(3)反复第一段(3)屈膝
(4)反复第一段(4)屈膝
(5)1-4双手扩指手型一拍落至斜下位双摊手,双开脚前顶胯,肚子微腆
5-8右转一圈,双手拍肚子做吃饱状
9-停各自造型
4、教学提示:
a.跳跃时要有弹性
b.开头和结尾拍手时需要大声朗诵悯农这首诗
5、教育意义:在古诗词《悯农》的吟诵中,体会农民的艰辛、粮食的来之不易。在舞蹈语汇中引导孩子们养成不挑食,认真吃饭的好习惯。
6、歌词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快来快来快来 吃饭啦,白白的米饭喷喷香,
细嚼慢咽 饭前喝汤 心情保持舒畅;
快来快来快来 吃饭啦,挑食的孩子不漂亮
少吃零食 多吃菜,节约粮食不能忘;
人是铁噢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跟我一起科学饮食,身体变得越来越棒!
小朋友们 吃饭的时候可不要看电视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小木马》
教学法
1、训练目的:初步了解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律和风格特点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 掌形:四指并拢,虎口自然张开。
b.拳形:四指握拳,大拇指挑起。
c.立掌步:(以右为例)左脚全脚向前迈步右脚立半脚掌并步。
d.勒马手:左手握空心拳,大拇指指腹捏住食指和中指指甲,沉肩沉肘压手腕位于身前。右手拳形叉腰。
e.双耸肩:(以右为例)右脚向3点方向横跨,移动重心至右腿,第一拍,双肩有力向上耸至最高,第二拍,双肩放松落回。
f.提压腕(硬腕):双手掌形,一拍双手手腕同时向上提起,第二拍双手手腕同时向下压。
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对1点正步位站,双手拳形叉腰
准备音乐:(二个八拍)
(1)准备位不动
(2)1-2双手斜下位摊掌,屈膝,眼睛看右手
3-4经绕腕收回拳形叉腰手位
5-8做反面
第一段:(八个八拍 )
(1)1-2勒马手,向前迈右脚,左脚立掌步
3-4反面
5-8右起做3次交替立掌步同时三次倾头
(2)反复(1)反面动作
(3)-(4)反复(1)-(2)
(5) 1-4脚下正步位屈膝,前斜下位做两次提压腕
5-8膝盖伸直,眼睛看2点斜上位,右手旁斜上左手旁平位做两次提压腕眼睛看右手
(6) 1-4反复(5)1-4
5-8做(5)5-8反面动作
(7) 1-4双手拳形叉腰,向右移重心双耸肩两次
5-8向左移重心双耸肩两次
(8) 1-2双手正上位交叉提腕,同时右脚向2方向跳至正步位眼视2点
3-4双手经旁压腕至旁斜下位同时蹲
5-8膝盖伸直同时右手旁斜上位左手旁平位做两次提压腕眼睛看右手
第二段:(四个八拍)
(1) 1-2右起立掌步,左手勒马手,右手叉腰,同时左转身,对7点方向
3-4保持舞姿左上立掌步
5-6右移重心耸肩一次
7-8左移重心耸肩一次
(2)体对5点反复(1)
(3)体对3点反复(1)
(4)体对1体点反复(1)
第三段:(八个八拍)
(1)-(4)反复第一段(5)-(8)
(5)-(8)对3点反复第一段(1)-(4)下场
结束段(一个八拍)
(1)行进立掌步四次,两拍一次
4、教学提示:
a. 蒙族体态立腰拔背,挺胸下巴微微扬起
b. 提压腕注意是手腕发力,手掌和指尖不要主动
c. 肩部动作要有松弛感,不能太过僵硬
5、教育意义;通过对蒙古族舞蹈的学习,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生活环境及方式,引导孩子们像舞蹈中的主人公一样充满想象力,骑着木马也能周游世界。
6、歌词:
我要骑着那小木马,骑着小木马走天涯。
美国看明星,印度看菩萨,日本郊外看樱花。
我要骑着那小木马,骑着小木马走天涯。
台湾吃西瓜,吕宋抽雪茄,锡兰喝杯甜红茶。
木马木马不多大,火车追不到它,
木马木马不多大,飞机也赶不上它。
我要骑着那小木马,骑着小木马走天涯。
早晨逛巴黎,中午游罗马,到了晚上就回家。
七、《农家小女孩》
教学法
1、训练目的: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及里绕花练习。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压脚跟:正步位,重心向前倾,双膝蓄力脚跟微抬重拍向下,要求有“艮”劲儿。
b.里绕花:从摊手经过团手向里绕腕,提腕停至压腕,用手腕带动手巾花。
c.肩前位:双手全把握巾于肩前,肘关节架起。
d.搓泥巴动作:双手胸前位掌心相对画圆搓手。
e.捉鱼虾动作:双手旁斜下位向外做缠巾,双膝半蹲。
f.掸巾:双手全把握巾,以腕为轴,指尖带动运动。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站3点准备,身对7点,双手肩前位
准备音乐:(四个八拍)
(1)-(2)准备位
(3)1-8 右左交替八步 行进出场
(4)1-8转身向1点方向行进七步,收至正步位
第一段:(四个八拍)
(1)1-2 双手经体前掸巾至旁斜下位摊手,双脚正步位
3-4 双手里绕花回腰间
5-6 压脚跟一次同时右倾头
7-8 压脚跟一次同时左倾头
(2)1-4 半蹲原地碎步,双手由8点斜下位画半圆至2点斜下位,眼随手动
5-6 正步位朝2点立半脚尖,双手里绕花一次,右手正上位左手胸前位,目视1点
7-8 左脚上步踏步蹲,左手搭肩掌心朝上,右手指2点方向斜下位,目视右手
(3)1-8重复(1)1-8
(4)1-4 半蹲原地碎步,双手由2点斜下位画半圆至8点斜下位,眼随手动
5-6 正步位朝8点立半脚尖,双手里绕花一次,左手正上位右手胸前位,目视1点
7-8 右脚上步踏步蹲,右手搭肩掌心朝上,左手指8点方向斜下位,目视左手
第二段:(四个八拍)
(1)1-2双手一拍里绕花回肩前位,左右立半脚尖交替向6点走两步
3-4 迈左脚停至左腿半蹲 右脚勾脚向旁抬起小腿
5-6 双手掸巾至旁斜下位,右左立半脚尖交替向4点走两步
7-8 双手一拍收至腰间,迈右脚停至右腿半蹲 左脚勾脚向旁抬起小腿
(2)1-4 双手里绕花至正上位,双脚收正步位站立
5-6 压脚跟一次同时右倾头
7-8 压脚跟一次同时左倾头
(3)1-4 两人一组迈里脚上步,双手胸前做搓泥巴动作,目视对方
5-8 收脚回正步位半蹲,做捉鱼虾动作,目视对方
(4)1-8 双手收至肩前位,右左交替七步向1点行进
第三段:(四个八拍)
(1)-(4)重复第一段(1)-(4)
第四段:(四个八拍)
(1)-(4)重复第二段(1)-(4)
结束段:(两个八拍)
(1)1-8 左转身向7点方向行进
(2)向7点方向行进下场
4、教学提示:
a、组合应注意东北秧歌艮、俏、浪的动作特点。
b、做搓泥巴和捉鱼虾动作时,两人配合要有眼神交流。
5、教育意义:东北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是广大群众喜爱的民间歌舞。通过组合中小女孩搓泥巴、捉鱼虾、尽情玩耍的舞蹈画面,让孩子们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进一步了解中国民间舞蹈。
6、歌词
竹篱笆呀牵牛花
浅浅的池塘里有野鸭
弯弯的小河绕山下
山腰有座小农家
戴斗笠呀光脚丫
小河边尽情来玩耍
搓泥巴呀捉鱼虾
农家的生活乐无涯
竹篱笆呀牵牛花
浅浅的池塘里有野鸭
弯弯的小河绕山下
山腰有座小农家
戴斗笠呀光脚丫
小河边尽情来玩耍
搓泥巴呀捉鱼虾
农家的生活乐无涯
八、《中国梦娃》
教学法
1、训练目的:通过舞蹈、音乐的训练,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核心价值观。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国是家:旁斜下位摊手同时右倾头;双臂屈肘,指尖于头顶上方相对,同时左倾头。
b.善作魂:旁斜下位摊手同时右倾头;双手对成心形,大拇指朝下,放于左胸前,同时左倾头。
c.勤为本:旁斜下位摊手同时右倾头;左手握拳放于左边太阳穴处同时左倾头,右手旁按手位。
d.俭养德:
双手于胃前一尺左右,左手握拳,拇指在上,右手逆时针方向轻轻抚摩左手拇指指背,同时右左倾头。
e.诚立身:右手拇指伸出,大臂于旁驾平,小臂上挑,同时右倾头;双手拇指伸出,大臂架平折小臂于两肩前,同时左倾头。
f.孝当先:双手三指相捏放于右胯前,双肘微架起,肘尖冲旁,同时屈膝半蹲右倾头做行礼状;冲1点鞠躬,双臂自然下垂,双手交叉搭上,直膝,抬头左倾。
g.和为贵:旁斜下位摊手同时右倾头;双手抱拳于胸前,头回正。
h.娃娃姿态:双脚自然位基础上分开略比肩宽,双臂旁斜下位扩指手型,手心向斜下方。
I.娃娃步:娃娃姿态的基础上,左右移动重心,可原地可行进,双臂与头随动。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音乐:(4拍+1个8拍)
4拍+(1)1-4拍:梦娃单膝着地全蹲,右手放松团起撑腮,左手胸前架起拖住右肘,手心向下,右倾头
5-8慢慢站起收脚,双手三指相捏放于右胯前,双肘微架起,肘尖冲旁,头回正
第一段 (八个三拍)
(1)国是家动作
(2)善作魂动作
(3)勤为本动作
(4)俭养德动作
(5)诚立身动作
(6)孝当先动作
(7)和为贵动作
(8)双手三指相捏放于右胯前,双肘微架起,肘尖冲旁,半脚尖碎步移动位置
间奏 (两个八拍)
(1)1-4保持双手在右胯前的姿态半脚尖转冲2点方向
5-6冲2点鞠躬,双臂自然下垂,双手交叉搭上,直膝
7-8保持姿态,转头视1点(第一排做)
(2)第二排做,动作同上
第二段 (四个八拍)
(1)1-4跳落至娃娃姿态
5-向上折左小臂,右腿勾脚向外踢小腿,膝盖屈膝内扣,同时右倾头
6-还原娃娃姿态
7-8做5-6的反面动作
(2) 1-2娃娃步右左两次
3-还原娃娃姿态
4-重复(1)5-的反面动作
5-8做1-4的反面动作
(3)-(4)重复(1)-(2)的动作
间奏段 (一个八拍)
(1) 1-4保持双手在右胯前的姿态半脚尖碎步冲1点
5-8重心移到右腿上,屈膝顶右胯,左腿伸直勾脚,脚尖向上,同时右倾头
第三段(四个八拍)
(1) 1-2保持双手在右胯前的姿态半脚尖碎步转冲7点方向
3-4向后撤右脚,重心在右腿上屈膝,左伸直勾脚,脚尖冲上,同时双手握拳大拇指伸出,位于前平位,抬头视7点
5-6保持双手在右胯前的姿态半脚尖碎步转冲5点方向
7-8重心移到右腿上屈膝顶右胯,左腿伸直勾脚,脚尖冲上,双臂屈肘,指尖于头顶上方相对,同时右倾头
(2)重复(1)的动作,方向为3点和1点
(3)-(4)重复第二段(1)-(2)的动作
间奏段(四个八拍)
(1)1-4半脚尖碎步,双手三指相捏放于右胯前,双肘微架起,肘尖冲旁
5-8做“国是家”动作,两拍一动
(2) 1-4半脚尖碎步,双手三指相捏放于右胯前,双肘微架起,肘尖冲旁
5-8做“善作魂”动作,两拍一动
(3) 1-4半脚尖碎步,双手三指相捏放于右胯前,双肘微架起,肘尖冲旁,1号2号5号6号向前跑出
5-6 1号2号为一组向里顶胯,屈膝,同时向内倾头。5号6号动作同
7-8 1号2号为一组向外迈一步同时屈膝顶胯,里面的腿伸直勾脚脚尖向上。俩人相对双手抱拳于胸前,视一点。5号6号动作同
(4)1-8 3号4号7号8号做(3)的动作
结束段(两个八拍+念词)
(1) 1-4保持双手在右胯前的姿态半脚尖转冲2点方向
5-6冲2点鞠躬,双臂自然下垂,双手交叉搭上,直膝
7-8保持姿态,转头视1点(第一排做)
(2)第二排做,动作同上
念词(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双手三指相捏放于右胯前,双肘微架起,肘尖冲旁,半脚尖碎步找位置
念词(中国梦娃):右脚向后撤成单膝着地全蹲,右手放松团起撑腮,左手胸前架起拖住右肘,手心向下,右倾头
4、教学提示:
a. 七个短句与手势的配合。
b.娃娃舞步强调形象感,动作干净,有顿挫感。
c.注意队形的变化与配合
5、教育意义:通过模仿《梦娃送吉祥》宣传片的主题形象,在舞蹈中为孩子们倡导“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生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
6、歌词:
梦娃醒,太阳笑,中国梦,多美妙。
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
六级:
一、《电视只能看一会儿》胯的柔韧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训练胯的柔韧性。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对脚盘坐压胯:脚心相对盘坐,骨盆固定不动,上身前倾,同时肩、
胸打开,双手扩指位于身体前平位,后背延伸拉长。
b.对脚盘坐颤压胯:脚心相对盘坐,骨盆固定不动,膝盖带动胯部最
大限度向下颤,身体前倾,双手前平位扩指,同时向外转腕,重拍向外。
c.单腿颤压胯:双手扩指重叠按于膝上,始终右手在上,重拍向下压,上半身以腰为轴分别转向二八点方向,眼视二八点中位。
d.颤横叉:仰卧,从髋关节处外旋,两腿向两旁伸直成“横叉”,并随节拍上、下颤动。双手轻扶于膝盖外侧,起保护作用。
e.揉四白穴:握空拳,食指伸出,手背对外,食指位于眼眶正下方一横指距离,同时向内打圈,模仿眼保健操的动作。
f.握遥控器:双手合向内抱,左手在外,手心向内横掌抱拳,大拇指手背对上。
三、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双膝坐,双手扶膝,肘架平。
准备音乐:(两个八拍)
(1)1-8保持准备位置不动
(2)1-6 右左倾头3次,2拍一次。
7-8 头回正
第一段:(四个八拍)
(1)1-4 手指提起在脸颊两侧呈笑脸状(一拍到位)
5-8 对脚盘坐压胯,双手扩指于前平位碎摆手,眼视一点。
(2)1-6 对脚盘坐颤压胯6次,同时双手扩指于前平位向外转腕,重拍向外,眼视一点。
7-8 合胯,双手扶膝
(3)-(4)重复(1)-(2)
第二段:(四个八拍)
(1) 1-2 右倾头,双肩保持不动,揉四白穴两次。
3-4 重复1-2动作方向相反
5-6重复1-2
7-8头回正,双开胯至对脚盘坐,双手虎口握于脚弓处。
(2)1-2单腿颤压右胯两次,身体转向二点。
3-4回到对脚盘坐,双手虎口握脚弓处。
5-6重复(2)1-2 做反面动作
7-8 回至准备位
(3)-(4)重复(1)-(2)
间奏:(两个八拍)
(1)1-4 旁开腿,绷脚,双手掌形前斜下位点地。
5-8 上身前倾,屈肘,小臂着地,眼视1点,向前趴胯。
(2)1-4 划叉并腿,双手掌形位于双肩前,眼视地面。
5-8 右手借力推地,向七点翻身仰卧,双手旁平位掌心朝下。
第三段:(六个八拍)
(1)1-6双吸腿脚尖点地
7-8 在双吸腿的基础上,小腿伸直,绷脚,同时手从旁平位至双膝外侧
(2)1-6分腿颤横叉6次,重拍向下
7-8 两腿并拢还原
(3) 1-6 双腿屈膝小腿上下摆动,绷脚,双手眼前扩指模仿不开心的情绪。
7-8 还原至双腿绷脚伸腿,双手扶于双膝外侧
(4)重复(2)
(5)1-6重复(3)1-6
7-8向三点方向翻身,小臂贴于地面,双手做握遥控器状,双腿绷脚后吸腿。
(6)1-8双肩保持不动,分别做右、左倾头4次。双手做关电视的动作,右倾头,眼视一点。
4、教学提示:
a.压胯时要最大限度向下,但需根据学员程度因材施教,不可强行按压。
b.颤横叉时,尽量脚贴地面。双手扶于膝盖外侧,对髋关节起保护
作用,也可放于内侧。
c.根据情绪加入表情,如看电视开心,要关电视时哭闹不开心的状态。
d.揉四白穴,只是舞蹈艺术表现,不需要真正按压在脸上。
5、教育意义:通过舞蹈中看电视的小朋友的形象,结合歌词大意,告诉孩子们,电视看多了对眼睛的危害,要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6、歌词:
电视好看不能常看
常看眼睛会坏坏
每天只能看一会
宝贝乖乖你离开
电视好看我好喜欢
妈妈说只能看一会
宝贝最听妈妈的话
时间一到我就关
二、《茉莉花》小五花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古典舞兰花掌与小五花训练。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兰花掌:拇指指肚与中指最下面一个指肚相贴,指根下压,食指至小指逐一伸直错开,中指突出,小指微翘,呈兰花状。
b.小五花:左右手一上一下,同时走8字圆路线,双手掌根相靠时应尽量向指尖方向伸腕,形似一朵盛开的莲花,动作中双手对称,由指尖带动,腕关节松弛,转动幅度尽量大,过程要圆,是盘腕的双手同时配合的动作。
c.摘花舞姿:兰花掌伸出至旁斜下位(旁斜上位)身体前倾,目视手 。
d.闻花香舞姿:兰花掌形右手掌心向上屈肘压腕鼻尖处闻花,左手掌心向下旁平位,身体前倾,眼视手。
e.转腕:双手掌形,手心朝上靠腕,1)指尖和手腕交替转动 ,左手带动左倾头右手带动右倾头,目视1点。2)指尖和手腕交替上下转动,左脚在前踏步位屈膝,身体前倾,转头左倾头目视1点。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双膝跪坐,双背手,目视1点
准备音乐:(两个八拍)
(1)(2)1-8 准备位
第一段:(五个八拍)
(1)1-4右手兰花掌打开掌心向上至锁骨前,右倾头目视一点
5-8左手兰花掌提腕打开掌心向上至锁骨前,左倾头
(2)1-2右手带动转腕右倾头
3-4回花形手
5-6左手带动转腕左倾头
7-8回花形手
(3)1-2右手兰花掌伸出至旁斜下位,摘花舞姿
3-4右手兰花掌收回锁骨前,目视1点
5-6 左手兰花掌伸出至旁斜下位,摘花舞姿
7-8收回,目视1点
(4)1-6小五花
7-8低头
(5)1-2双手至正上位,目视手
3-4不动
5-6回体旁
7-8不动
间奏(两个八拍)
(1)1-4右手闻花香舞姿
5-8左手闻花香舞姿
(2)1-4左脚上步,右闻花香舞姿
5-8并右脚成正步位,双手兰花掌收回双背手
第二段:(五个八拍)
(1)1-8左脚二点方向上步,踏步位,手上重复第一段(1)
(2)1-4左手上右手下转腕,踏步位屈膝,目视1点,第4拍回,目视2点
5-8左手上右手下转腕,踏步位屈膝,目视1点
(3)1-2踏步位直立二点方位,右手兰花掌伸出至旁斜上位,摘花舞姿
3-4右手兰花掌收回,目视2点
5-6 左手兰花掌伸出至旁斜上位,摘花舞姿
7-8左手兰花掌收回,目视2点
(4)1-6并右脚面朝1点小五花
7-8低头,目视手
(5)1-4左脚往旁迈步,右脚点地,花形手推至8点斜上位,目视手的方向
5-8右手带动转腕同时右倾头,目视1点
4、教学提示:
a.舞姿沉肩、立颈、拔背。
b.小五花注意手腕不能分开。
5.教育意义:通过与三级《兰花草》组合中对腕兰花手动作的形象对比,让孩子们懂得只要符合生活逻辑,同样的动作可以表达不同的形象。通过对茉莉花的介绍,让孩子们了解茉莉花既可以观赏、还能做成香料、制茶、甚至可以治病,认识到大自然中的植物有着神奇的功效。
1.歌词:
多么美的茉莉花
多么美的茉莉花
你摘一朵我摘一朵
都往作业本里夹
三、《小鱼的自白》腿的练习
教学法
三、《小鱼的自白》腿的练习
1、训练目的:训练腰背肌和腿的控制能力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小鱼吹泡泡:对8点燕式盘坐,右盘左后抬小腿;右手斜后扶地同时左手屈肘握空拳在嘴前,右倾头;眼视8点斜上方。
b.小鱼(双起双落):双手掌形在胸前位,右上左下;小臂交叉,压腕指尖相对,似“8”的小鱼形状。
c.小鱼摆尾(单起双落):在小鱼基础上,双手指尖带动走s型。
d.小鱼跃:俯卧,双腿并拢直膝绷脚,双手掌形屈肘在胸旁;双腿保持不动,起腰背的同时一手从后经上弧线向前;然后落回俯卧,直臂落地。
e.背肌(1):俯卧,双手正上位直臂,双腿并拢绷脚。起腰、背、臀肌同时双手双脚离地形成c型。眼随手方向。
f.背肌(2):在背肌(1)的基础上,双手双脚同时向2、8;4、6点打开。
g.前吸伸腿(单腿):仰卧双手旁平位掌形,掌心向下;直膝绷脚,一脚绷脚吸至另一腿膝盖旁,大腿保持不动,向上伸直腿。
i.打击:仰卧,双腿在90度,直膝绷脚,前后交叉;双腿交替前后交叉。
3、组合顺序:
准备位置:小鱼吹泡泡舞姿,对8点。右手旁斜下位掌形扶地,左手握空拳在嘴前,右腿盘坐,左腿后吸腿
准备音乐(两个八拍)
(1)保持舞姿不动
(2)1-4 左手小鱼吹泡泡
5-8 到1点方向俯卧,双腿并拢直膝绷脚,双手掌形屈肘在胸
旁
第一段(四个八拍)
(1) 1-4 小鱼跃,右手
5-8小鱼跃,左手
(2) 1- 背肌(1)
2- 背肌(2)
3- 收回背肌(1)
4-落回俯卧,双手正上位
5-7重复(2)1-3
8- 落回俯卧,双手掌形屈肘在胸旁
(3)-(4)重复(1)-(2)
第二段(四个八拍)
(1) 1-4 向7点翻至仰卧,同时吸腿扶抱膝盖
5-8 双手打开旁平位,掌心贴地,双腿保持不动
(2) 1-4 交替踢小腿
5-8 双腿迅速伸直到前后外开交叉重叠,右前左后,同时双手“小鱼舞姿”
(3)重复(2)
(4)1-4 双手打开旁平位,同时双腿落到双吸腿绷脚脚尖点地
5-8 上身保持,双腿伸直绷脚
第三段:(四个八拍)
(1) 1-2 右手小鱼
3-4 左手小鱼
5-7 小鱼摆尾(右手在前)
8- 双手打开,落至旁平位
(2) 1-2 吸右腿
3-4 右腿伸直
5-6 右腿屈膝落回绷脚脚尖点地
7-8 伸直右腿到正步位绷脚
(3)重复(2)左腿起
(4) 1-4 交替小踢腿
5-8 双腿向上伸直,前后外开交叉重叠(右前左后)
第四段:(四个八拍)
(1) 1-2 右手小鱼
3-4 左手小鱼
5-7 小鱼摆尾(右手在前)
8- 双手打开,落至旁平位
(2) 1-3 打击(左右左)
4- 保持
5-7 打击(右左右)
8- 保持
(3)-(4)重复(1)-(2)
结束:
(1) 1-4 屈膝起身到双吸坐,双手旁斜下位点地
5-6 向8点转身同时形成小鱼吹泡泡舞姿
7-8 左手向斜上推出泡泡
4、教学提示:
a.做背肌时,腰肌背肌臀肌同时收紧并发力向上延伸再控制,注意爆发力,膝盖伸直绷脚
b.打击,强调双腿外开,髋关节外旋,直膝绷脚,重拍向内
5、教育意义:
通过用身体表现小鱼的形象(游泳、吐泡泡等)让孩子们了解小鱼的基本特征(不眨眼、生活在水中等);通过小鱼的自白内容,告诉小朋友们要爱护生态环境,保护好小鱼的家。
6、歌词:
我们从来都不会眨眼,因为一生只在水里面
我们从不拥抱就亲嘴,因为手长的太远
我们爱游泳爱游泳,往前冲啊往前冲
爱腾空爱腾空啊,使劲蹦使劲蹦
唱美声唱美声,对口型啊对口型
光张嘴不出声,嗯
我是鱼儿水中游,我爱清澈的河流
生活环境优良,身体很棒,心情也舒畅
我是鱼儿水中游,需要我们的时候
保证孩子强壮,老人健康,
男人有力量,女人更漂亮
四、《Jazz Cat》节奏练习
教学法
四、《Jazz Cat》节奏练习
1、训练目的:
通过模仿小猫不同风格的动作形态,进行节奏排序的训练。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惊讶猫:体对三点方向,双脚正步位屈膝,半脚掌立起,脚背最大限度前顶,上身拧转至一点方向,双手扩指,手心向上,对三、七点方向折肘、提腕。
b.喵喵猫:双手嘴旁扩指,手背向一点,双肘架平。
c.顽皮猫:双手握空拳,顶腕,小臂折回与大臂保持90,右手右斜
上位,左手右肩前,左脚脚尖内侧点地,重心放于右脚,双膝放松微屈,右顶胯。
d.乖乖猫:双手握空拳,拳眼相对并拢位于胸前,眼视一点
e.爵士猫步伐:(以左为例)左脚半脚掌向正一点方向上步,脚跟抬起,脚背最大限度前顶,膝盖弯曲,脚背、膝盖成一条直线,正对一点方向。手握空拳,曲肘、折腕,左手七点,右手一点,右肩前顶与左膝成一条直线。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音乐:(六个八拍)
准备位置:(场外准备,由7点向3点行进)体对3点,乖乖猫动作准备
(1)-(2)保持准备位置不动
(3)1-2 低头含胸,双手快速交替做小猫挠动作,平脚碎步由7点向3点方向行进。
3-4 做惊讶猫动作(加惊讶表情)
5-6 同(1)1-2
7-8 体对2点,双脚跳开与肩同宽,身体前倾做喵喵猫动作。
(4)1-2 收左脚靠至右脚旁,半脚掌踩地。
3-4 反面动作1-2
5-8 提压脚跟4次
(5)-(6)反复(3)-(4)
(声音发出“哦?”做惊讶状,和“哦!”)
第二段:(五个八拍)
(1)1-2体对1点,左起,做爵士猫步伐
3-4 同(1)1-2反面动作
5-6 同(1)1-2
7-8 蹦跳至正步位双腿屈膝半蹲,做乖乖猫动作,身体前倾,低头
(2)1-4 头顶带动身体向上钻,膝盖随身体慢慢立直(模仿小猫舔爪子状)
5-6 保持乖乖猫动作,左倾头,左顶胯
7-8 同5-6反面动作
(3)同(1)
(4)1-4 同(2)1-4
5-8 顽皮猫动作
(5)1-4 上身保持顽皮猫动作,向左顶胯2次
5-7 平脚碎步,头顶带着向左原地转一圈(模仿小猫追尾巴)
8- 体对一点,回到乖乖猫动作。
第三段:(五个八拍)
(1)1-8 (排序技法练习)四人依次惊讶猫、喵喵猫屈膝半蹲、顽皮猫、乖乖猫屈膝右顶胯右倾头(每人两拍)
(2)1-4 左右顶胯4次,空拳压腕,双分手由正上位落至体旁,模仿小猫伸懒腰。
5-8 屈膝半蹲,头顶带动身体向上钻,膝盖随身体慢慢立直,模仿小猫舔爪子
(3)1-8 (排序技法练习)同(1)
(4)1-4 同(2)1-4
5-8 做顽皮猫动作
(5)同第二段(5),第八拍乖乖猫动作停至3点方向。
第三段:(四个八拍)
(1)-(4)同第一组动作(1)-(4)
结束(1)1-6低头小猫挠向左转身调整队形
7- 结束造型。
4、教学提示:
a.通过小猫形象做出爵士的风格,表现出小猫咪俏皮可爱
b.排序技法要求节奏清晰,可让孩子发挥想象力,模仿小猫的各种形态。
c.在教授小朋友的导入里可以编一个三只小猫周游世界的小故事。
d.爵士步要求动作一拍到位,快速交替爵士步(左右脚),上身动作位置准确,一拍到位,动作收紧。
e.所有半脚尖的地方老师要根据孩子自身情况而定,可全脚着地,半脚时保证孩子的基本体态不要变形。
5、教育意义:通过一群周游世界、探索世界的小猫的舞蹈形象,告诉小朋友们成长的路上会有很多烦恼,要学会正确面对现实,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6、歌词:
一只猫、两只猫、三只猫
三只小猫 喵 喵 喵
成长的路上多烦恼
成长的时光,很美妙
一只猫、两只猫、三只猫
三只小猫 喵 喵 喵
外面的世界真奇妙
长大的我们,越来越好
五、《Happy 跳跳》(跳跃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
通过几种跳和身体控制力的练习进一步提高跳跃能力。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跳跳1:(正步位跳至踵步)
1—(以右为例)双手扩指掌心对1点,右手位于耳旁,大臂架平,左手旁斜上位,左倾头视1点。双脚同时跳起,右脚落至3点方向勾脚直腿,左腿屈膝半蹲向1点,重心移至左腿。
2—双腿同时跳起收回正步位,屈膝半蹲,双手落至正下位扩指。
跳时注意保持主力腿不移动位置,动力腿原地出踵步。
b.跳跳2:(正步位单吸腿跳)身体微前俯,眼视一点,双手握拳小臂折于胸前,拳心与肩相对,同时脚下正步位单吸腿跳。
c.跳跳3:(单腿跳颤)右腿绷脚向后踢,左腿跳颤2次。
d.分腿跳:正步位基础上,经过蹲,空中绷脚直膝分腿约90度,双手旁斜上位扩指伸出,掌心对一点,落地蹲。
e.抖肩:屈膝半蹲,身体微前倾,双手旁斜下位握拳,拳心对着一点,肩膀前后碎抖。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正步位双手叉腰站立。
准备音乐:(六个八拍)
(1)-(2)正步位双手叉腰站立不动。
(3)1-4(前排)双腿屈膝半蹲,身体前倾,双手指尖相对,虎口张开扶于膝盖上侧,眼视一点。
(后排)正步位站立,旁斜上位扩指。
5-8 前后动作交替
(4)1-4松腰低头,双手握拳,由里向外缠绕。
(前排)由正上位绕至胸前
(后排)胸前绕拳
5-6(前排)分腿跳
(后排)保持松腰低头胸前绕拳
7-8 前后动作交替
(5)1-2 眼视一点,左起右脚跳踢步跳颤两次,双手叉腰。
3-4 重复(5)1-2反面动作
5-8 跳踢步4次
(6)同(5)1-8动作
第一段:(四个八拍)
(1)1-2体对1点,跳跳1动作
3-4跳跳1反面动作
5-8 原地正步位跳4次,双手胸前击掌3次(一拍一次),第四次手落至体侧扩指手型。
(2)1-4同(1)1-4
5-6双手胸前击掌两次,原地正步位跳两次(一拍一次)
7-跳跳2(单吸腿跳吸右腿)
8- 双手落至体侧扩指手型,同时左脚原地蹦跳,右脚落。
(3)同(1)1-8动作(单吸腿跳吸左腿)
(4)1-4同(1)1-4
5-6 抖肩
7-8 回正步位站直
第二段:(四个八拍)
(1)1-6 双脚跳开,同时双手向外绕拳,由右斜上位经身体下俯下弧线至左斜上,脚下重心由右腿重心经过蹲移至左腿重心。
7-8 双手左斜上击掌两次。
1-8重复(1)绕拳反面动作
(3)1-2 左手扩指旁平位,右手扩指折小臂,左起右脚跳踢步跳颤两次,左倾头。
3-4重复(5)1-2反面动作
5-8 跳踢步4次,重复(3)1-4(一拍一次)×4
(4)同(3)1-7动作
8- 收回正步位,双手落至体侧扩指手型。
间奏:(四个八拍)
(1)1-4(前)左手旁斜上位,右手旁斜下位(一拍到位)
(后)右手旁斜上位,左手旁斜下位(一拍到位)
5-8(前)右手旁斜上位,左手旁斜下位(一拍到位)
(后)左手旁斜上位,右手旁斜下位(一拍到位)
扩指掌心对一点,双手保持一条斜线
(2)1-4(前)双手模仿风车转动的形态,保持一条线的状态,转至左手正上位,右手正下位(四拍到位)
(后)和前一排相反(四拍到位)
两排形成风车状
5-6 双腿屈膝半蹲,松腰低头绕拳
7-8 正步位站立双手垂直于体侧扩指手型
(3)-(4)重复(1)-(2)
第三段:(四个八拍)
(1)-(3)重复第一段(1)-(3)
(4)1-7重复第一段(1-7)
8- 结束造型:
(前)双腿屈膝半蹲,身体前倾,双手指尖相对,虎口张开扶于膝盖上侧,眼视一点。
(后)正步位站立,旁斜上位扩指
4、教学提示:
a.动作干净有力,强调肌肉的爆发力和控制力,队形保持整齐。
b.跳跃富有弹性,体现少年儿童活泼阳光,健康的精神风貌。
c.分层部分可尝试做多人配合或节奏变化,更丰富整个画面。
5、教育意义:让孩子们懂得在快节奏多变幻的舞姿中,完成双人配合及整体动作画面完美性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需要集中精神,团结协作,互相配合。
6、歌词:
嘿小脚,我们踏踏小脚嘿膝盖,我们拍拍膝盖
嘿屁股,我们扭扭屁股嘿肩膀,我们动动肩膀
和竹兜一起踏踏脚
和悠悠一起拍拍手
和球球一起扭一扭
转起来啦啦啦
六、《唱花儿的花儿》回族组合
教学法
1、训练目的:初步了解回族的基本动律和风格特点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花儿式:右手花形手手心向上位于右耳上,左手虎口叉右腰
b.遮羞式1:双手五指并拢指尖向上,位于脸前
c. 遮羞式2: 双手五指并拢指尖向上,位于嘴前
d.遮羞式3: 以右为例,左手五指并拢指尖向上位于嘴前,右手曲臂位于旁平位
e.遮羞式4:以右为例,右手五指并拢指尖向上,位于嘴前,左手五指并拢指尖向3点位于额前
f.平脚屈伸:双脚平脚膝盖放松,在移动的过程中双膝做上下屈伸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双跪坐,双手遮羞式1
散板+二个八拍(独舞部分)
情节表演:小女孩拾花,闻花,戴花,赏花的顺序,一个八拍回到队形中
第一段:(四个八拍)
(1)1-准备位上身体向右探出眼视1点
2-回遮羞式
3-向左探出身体眼视一点
4-回遮羞式
5-6双手做两次交叉手
7-8回到遮羞式1
(2)-(3)分别反复(1)的动作
(4)1-2遮羞式2上右脚单跪立
3-4 遮羞式2上左脚至正步位
5-8脚下平脚小碎步
第二段:(四个八拍)
(1)1-4双手遮羞式3,右脚起屈伸步向1点前进
5-6花儿式,右脚勾脚前点地,左腿膝盖屈伸
7-8反复一遍
(2)反复(1)
(3)1-4遮羞式3,屈伸步向3方向横移,
5-6右手经耳旁弧线至头顶,右脚向3方向迈步屈膝左旁点地
7-8收左脚回正步位,右手收回至嘴前
(4)反复(3)反面动作
第三段:(四个八拍 +五拍)
(1)1-4遮羞式3左臂旁开,左倾头脚下平脚碎步转一圈
5-6遮羞式4左手在上,脚尖对8点方向站身体拧对1方向,右倾头屈膝出右胯,6拍的后半拍站直左倾头出左胯
7-8回到5的动作
(2)重复(1)反面动作
(3)-(4)重复第二段(1)-(2)
(5拍)1-4低头,双手遮羞式1,屈膝平脚碎步集中
5-左遮羞式4同时抬头亮相
4、教学提示:
a. 做屈伸时膝盖要有控制力,要提胯
b. 摆头时要以颈部为轴头顶左右摆动
c. 遮羞式两手微微靠拢
d. 回族舞蹈表达的要柔中带刚,内敛含蓄
5、教育意义:通过对回族舞蹈的学习,让孩子了解我国是一个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各不相同,应该懂的相互尊重。
6、歌词:
我是唱花儿的花儿呦
沙柳叶叶青呦 沙棘果果黄 清水湖的蛙鸣声悠扬 梯田层层高呦
云儿朵朵白 葫芦河水流过我家乡
我是唱花儿的花儿呦 我的花儿唱红火石寨的山尖尖 天有多蓝 路有多远 我的花儿就有多灿烂
我是唱花儿的花儿呦 我的花儿唱绿辽阔的黄土大高原 再苦再累 都觉得甜 我的花儿唱醉西吉的山和川
七、《阿古顿巴》藏族舞
教学法
七、《阿古顿巴》藏族舞
1、训练目的:藏族舞的脚下步伐以及基本动律练习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颤膝:双脚正步位,双膝松弛,富有弹性的轻微颤动,重拍向下,上身随膝盖保持松弛状态。
b、大丁字位:在丁字位基础上,双脚分开约半脚距离。
c、颤踏步:双脚全脚交替踏地,双膝松弛,重拍向下颤膝。
d、退踏步:(以右为例)第一拍,左倾头同时右脚半脚掌向后踏。第二拍,左倾头不变同时左脚原 地全脚踏步。第三拍,右倾头同时右脚全脚向前踏步。双膝保持颤膝。
e、颤踏横移步:(以右为例)颤踏步向右移动,右左交替四步。
f、扶胯位:五指自然并拢,掌心扶于胯前,双肘微向前。
g、扛锄头:双手握空拳,虎口对右肩。左手外右手里,双肘微架,扛于右肩。右倾头目视1点。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体对2点扛锄头舞姿,脚下大丁字位半蹲,目视1点右倾头。
准备音乐:(四个八拍)
(1)1-8 准备位
(2)1-8 保持体态颤膝八次,一拍一次
(3)1-8 右脚退踏步四次,同时左右交替倾头,扛锄头舞姿不变
(4)1-8 双手收回扶胯位,右脚收回正步位,原地做颤膝
第一段(四个八拍)
(1)1-4 双手保持扶胯位,原地平踏步右左交替八步
5-8 双手旁斜下位,原地颤膝四次
(2)1-4 重复(1)1-4
5-8 双手扛锄头,右脚退踏步两次,同时左右倾头
(3)1-8重复(1)1-8
(4)1-8重复(2)1-8
第二段(四个八拍)
(1)1-2 右起第二基本步,手握空拳,小臂悠摆至肩前,目视2点斜上
3-4 左起第二基本步,手握空拳悠摆至后斜下位,目视8点斜
下
5-8 重复1-4
(2)1-4 正步位颤膝四次,双手旁斜上位,掌心相对,目视1点斜上方
5-8 双手扛锄头,右脚退踏步两次,同时左右倾头
(3)1-8重复(1)1-8
(4)1-8重复(2)1-8
第三段(四个八拍)
(1)1-4 双手收扶胯位,平踏步向1点行进,右左交替八步
5-8 双手旁斜下位,原地颤膝四次
(2)1-4 双手收扶胯位,平踏步向5点后退,右左交替八步
5-8 双手扛锄头,右脚退踏步两次,同时左右倾头
(3)1-8 平踏步右左交替十六步,同时前后排交换位置,双手扶胯位
(4)1-4 双手旁斜下位,原地颤膝四次
5-8 双手扛锄头,右脚退踏步两次,同时左右倾头
结束段:(九拍)
(1)1-4 双手扶胯位,原地平踏步右左交替八步
5-9 平踏步向1点行进右左交替九步,双手经旁斜下位升
至旁斜上位,目视1点斜上方
4、教学提示:
a、双膝始终保持松弛颤动。
b、脚下步伐踏地有声。
c、教学时应注意动作的形象感。
5、教育意义:
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藏族民间传奇人物阿古顿巴,引导小朋友们好好学习,用聪明智慧去帮助别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6、歌词大意:
用智慧和爱的力量,开辟了一条公正合理的道路,赢得了民众的信赖、那就是聪明绝顶的阿古顿巴。
八、《老师老师我爱你》芭蕾手位练习
教学法
八、《老师老师我爱你》芭蕾手位练习
1、训练目的:结束再见曲,芭蕾手位练习和芭蕾行礼练习。
2、主要动作与规格:
a.芭蕾手型:食指微微翘起,大手指对着中指第二条线,中指无名指食指轻轻并拢,五指自然呈圆弧状,保持手型线条的同时尽量伸长手指尖。
b.准备位:双手在身体前面,手指、手腕、胳膊肘稍自然弯曲,离
开身体成一个柔和的大弧线,手心朝上,两手之前的距离大约10公分一拳的距离,小手指头和腿的距离也是大约10公分一拳的距离,双肩松弛自然下垂。
c.一位手:在准备位的要求的基础上抬到肋骨的最下端,手心对着自己,胳膊肘、手腕、手的形状保持不变,长度保持不变。
d.二位手:双手从一位往旁打开到身旁略前的位置,略低于肩膀。
e.三位手:在一位手要求的基础上往上抬,在不影响肩的情况下,单手或双手放置头顶,抬眼可视小手指头的外延,手心对着自己的眼睛,两手之间的距离不变。手肘拉开,手臂呈圆弧状,肩膀自然下沉。
f.大舞姿:一手在二位手,另一手在三位手。
g.allongé(阿朗热):芭蕾术语,延长的,伸长的,拉长的,加长的意思。
h.小二位手allongé:在二位手的基础上向旁打开,单手或双手放置旁平略低、略前的位置,手心对地面,手臂呈流线型。
i.双手交叉花型手:在二位手的基础上,双手交叉手心对脸,都是右手在上。
j.向前三拍舞步:以右脚为例,1右脚向前立半脚尖;2左脚跟右脚旁边立小八字步半脚尖;3右脚向前迈的同时伸出左腿前抬起25
度,同时蹲左腿。(注意脚经过擦地向前延伸抬起25度)双手在小二位手allongé。
k.向旁三拍舞步:以右脚为例,1右脚向旁出腿25度立半脚尖;2左脚跟右脚旁边立小八字位的半脚尖;3右脚保持半脚掌向旁迈步左脚保持不动;(注意脚经过擦地向旁延伸) 双手在小二位手allongé。
l.行礼:小二位手allongé,后背直立,上身向前低头。第一排右脚在后做行礼同时跪下,第二排右脚后点地行礼同时屈膝。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3/4拍
准备节奏:(一个八拍)体对2点,眼视1点,右腿单跪立,双手小二位手allongé。
(1)1-8不动
第一段:(四个八拍)
(1) 1-右手经准备位一位手打开到二位,右手心对上
2-左手重复(1)1的动作
3-右手放胸前做桃心状;左手放胸前做桃心状
4-双手到三位
5-双手经一位、准备位到右手三位allongé,左手小二位手 allongé
6-双手到三位
7-双手打来到小二位手allongé,同时站起来
8-脚收到小八字位
(2)1-右手经准备位一位手打开到二位,右手心对上,同时右脚直腿上步,左脚后点地。
2-左手左脚做(2)1的动作
3-右手放胸前做桃心状,同时左脚收到小八字位;左手放胸前做桃心状。
4-双手三位手
5-双手经一位、准备位到右手三位allongé,左手小二位手allongé同时向右迈步左脚旁点地。
6-双手到花型手位
7-8重复做(2)5-6的动作左面
(3)1-保持小八字位,做向右旁的三拍舞步,手在小二位手allongé
2-左脚后点地,同时左手经亲吻状到一位手心对脸。
3-4反面做(3)1-2的动作
5- 重复做(3)1的动作
6- 左脚后点地,同时左手经亲吻状到三位手。
7-8反面做(3)5-6的动作
(4) 1-2面对3点方向做右左各一次向前三拍舞步,手在小二位手allongé
3-4对5点方向两次三拍舞步
5-6对7点方向两次三拍舞步
7-小碎步转到1点方向
8-落到小八字位
第二段:(一个八拍+6拍)
(1)1-经过二位蹲向右迈步绷左脚,手在小二位手allongé同时身子转向角3方向
2-反面重复(5)1-的动作
3-向右小八字位半脚尖小碎步转一圈转回角1方向,手在小二位手allongé。
4-双手做桃心状,同时落回小八字步位置。
5-重复(2)5的动作
6-双手经过三位落到胸前双手交叉花型手。
7-8反面重复(5)5-6动作。
(2)1-2重复(3)1-2动作
3-4重复(3)7-8的动作
5-第一排落右脚后点地做行礼同时单跪立。
6-抬头,眼视1点结束。
4、教学提示:
a. 行礼是芭蕾舞中最美妙的环节,应是保持整个脊椎的相对垂直,上身整体微微前倾,下颌微含,体现芭蕾的高贵优雅。
b. 让学生了解瓦岗诺娃学派的基本手位。
5、教育意义:通过饱含感情的音乐和歌词,让孩子能够与老师之间建立好良好和谐的关系,并体会到每一个标准动作的完成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老师用美丽的心灵教我本领,伴我成长!我们应该感恩我们的老师。
6、歌词:
老师老师,我爱你。带着阳光,带着欢笑你走进教室。
老师老师,我爱你。教会我本领,送我美丽的心灵。
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
老师老师,我爱你。你陪着小数长成茂密的森林
祝福我的老师,永远快乐美丽
一、《少年中国说》踢腿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
腿部肌肉的爆发力和柔韧性,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 把下踢前腿:虎口掌双山膀准备,身体直立,主力腿收紧直膝,
动力腿经过擦地绷脚,以脚尖带动整条腿走最远路线向上踢起,快踢轻落。
b.拳形:四指握紧拇指压于中指上。
c.虎口掌:五指在伸直的状态下,虎口尽力张开,指根压紧上翘。掌外侧用力外推,掌心呈涡形。手腕与手背呈弧状,切不可呈直角状,俗称“折腕子”。
e. 踏步位端掌:在丁字位基础上,胯向2点方向,身向一点,右脚自然虚踏于后,身体重心微向前。左手背于身后,右手保持虎口掌形,肘部外旋呈圆臂状,掌心向上对胸前,眼视一点方向。
f.点步位顺风旗:在丁字位基础上,左脚向前脚虚点于2点方,重心在后,右手托掌位,左手山膀位,形成顺风旗位,眼视一点方向。
g.大八字位抱拳:身体面向一点,双脚成大八字位,双手抱拳礼。
h.抱拳礼:右手握拳,左手掌形,合拢在胸前,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左掌四指并拢伸直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左手大拇指屈曲内扣表示不自大,不骄傲。用左手抱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不尊重对方的“凶拜”。
i亮相:一连串动作之后突然静止,眼睛定格。
g.扬掌:手心向上,整个手臂在斜上方约45度。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面向5点,丁字位,右手握拳左手握住右手手腕,背手位。
准备音乐:(朗诵+两个八拍)
朗诵部分,可分组朗诵,也可集体朗诵。朗诵前由面对五点转身面对一点,可自由安排。
(1)1-4 上前一步,抱拳礼
5-8 屈膝碎步后退
(2)1-4 同(1)5-8
5-8 双背手
第一段:(四个八拍)
(1)1-2 右脚向三点方向跨步,左脚跟随,右臂经下向左划立圆,左臂随右臂划立圆
3-4正步位对3点屈膝团身,腹前砸拳
5-8 左脚点步,顺风旗亮相眼视一点。
(2)1-2双晃手,经正上位落至旁平位四点方向,右腿屈膝,左腿勾脚直膝向8点伸出,眼视手的方向。
3-4左脚8点方向落地,右脚跟至踏步位,晃手右手至端掌位,左手背手,眼视手。
5-8端掌亮相,眼视一点方向。
(3)1-2正步位半蹲,腰间握拳
3-4顺风旗 ,双腿跳开大八字位蹲,眼视3点中位
5-8重复1-4做反面动作
(4)1-4腰间握拳,屈腿团身,碎步向后退
5-8脚下自然位,双山膀 ,最后一拍左脚上步
第二段:(四个八拍)
(1)1-2踢右前腿
3-4脚尖点地
5-6正步位半蹲,腰间握拳
7-山膀位
8-右脚上步
(2)重复(1)动作踢左前腿
(3)-(4)交替大踢腿四次
第三段:(四个八拍)
(1)1-正步位半蹲,腰间握拳
2-大八字位,胸前抱拳
3-4 重复1-2
5-8 三点方向跨步,左前点步,右手经过体前平抹,指尖带动穿手到扬掌位,左手胯旁按掌
(2)1-4重复(1)1-4
5-8 腰间握拳,屈腿团身,碎步向后退
(3)-(4)重复第一段(1)-(2)动作
结束段(两个八拍+5拍)
(1)1-正步位半蹲,腰间握拳
2-大八字位,胸前抱拳
3-4 重复1-2
5-8 腰间握拳,屈腿团身,碎步向后退
(2)1-4继续腰间握拳,屈腿团身,碎步向后退
5-8胸前抱拳碎步向前
(5拍)1-4继续碎步向前
5-自由造型
4、教学提示:
a. 有感情朗诵,熟记朗诵内容。
b.踢腿注意身体中正,直膝绷脚,主力腿直立,上身控制住,快踢有控制的落下。
c.交替踢腿时,注意重心的转换。
5、教育意义:让孩子们在音乐、诗词、舞姿的感召下,树立民族责任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6、歌词:
朗诵部分:
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歌词部分:
那天上网看到了少年中国说,我的心里震撼了,我在做什么?
中国少年是中国的未来,少年中国将由我们主宰。
嘿,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我是中国少年,我有责任感,我们要有志向我们站起来.
我是中国少年,我有责任感,我们要有志向我们站起来。
二、《小池》古典舞身韵元素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
训练古典舞身韵的动律元素,强化气息连接动作的重要性,以及胸腰的练习。
2、主要动作及规格要领
a、提: 在“沉”的基础上,深吸气,感觉气由丹田提至胸腔,同时以胸之力而带动腰椎由微弯状一节一节直立,感觉头部顶向虚空,提至胸腔之气不能静止憋住,同时眼皮也有微松状逐渐张开,瞳孔以气之力放神。
b、沉:在坐的姿态上通过呼气使气息下沉,感觉气没丹田,以沉气之力带动腰椎从自然垂直状一节一节下压而形成胸微含、身微弯状,在此过程中眼皮随之沉气而徐徐放松。
c.冲:吸气“提”准备,在沉的过程中用肩和胸大肌向8点或2点
方向水平冲出,肩与地面要保持平行线,腰侧肌拉长,眼神和
冲的方向一致。
d.靠:吸气“提”准备,在沉的过程中用肩后部及后侧肋带动上
身向4点或者6点靠出,感觉前肋往里收,后背侧肌拉长。要求
肩与地面保持水平拉出,上身如向右靠头则微左转,眼放神,
头及颈部略向下梗。
e.扬掌:手心向上,整个手臂在斜上方约45度。
f.盘腕:腕部为轴,由指带动腕关节做8字圆运动,组合中是向
外做盘腕动作,要求由食指的外沿引领,指尖带动盘平圆的路
线。盘腕时,腕关节松弛,路线盘平,肩肘关节松弛,不可架
肘。
g.卧云:在踏步蹲的基础上,双膝重叠,盘坐地面。
h.小荷尖尖:在双手合掌的基础上,双膝重叠,盘坐于地面。
3.组合顺序与节奏
准备位置:卧云对1点,左旁移,双手在左胸旁,右手兰花掌,左手兰花掌,手腕相贴,转头对2点,眼视2点下方。
准备音乐:(两个八拍)
(1)1-8 保持准备位置不动
(2)1-2 身体回正,双手经盘腕到对腕,手型保持兰花 掌,眼视1点
3-4 合掌到小荷尖尖,眼视1
5-8 沉,同时双手经斜下位到双背手。
第一段:(两个八拍+四拍)
(1)1-2 提,吸气,同时右手按掌位,提腕,眼视1点
3-4 沉,呼气,同时右手按掌位,压腕,眼视下方
5-6 提,吸气,同时右手提腕经上到2点斜上位,眼随手动
7-8 靠,呼气,同时右手落至2点斜下位
(2) 1-2 提,吸气,同时右手经上弧线,似轻托蜻蜓飞走
3-4 冲,呼气,同时右手至按掌位,眼视2点下方
5- 靠,经吸气到呼气,同时右手到单扬掌,
6-7 停住舞姿
8 - 欲上先下的反律,沉同时右手松腕柔指
(3)1-2 提,同时右手向外盘腕,眼随手动
3-4 沉,同时右手收回背手,眼视下方
第二段:(两个八拍+四拍)
重复第一段(1)-(3)反面动作
第三段:(两个八拍+四拍)
(1)1-左手单扬掌对8点,右手旁斜下位点地,体对1点,转头对8点,眼视8点上位。似看突然向上空飞走的蜻蜓
2-4 停住舞姿
5-拧身至2点,同时左脚划至燕式盘坐,左手经8点抹手到2点斜上位,眼视2点上位,右手旁点地
6-8 停住舞姿
(2)1-4 沉,同时左脚收回双跪坐,双手收回体侧,眼随手动
5 - 提至胸腰,右手兰花掌经身前提至上位压腕
6 - 保持胸腰,左手兰花掌经身前提至上位压腕,与右手形成对腕
7- 保持胸腰,双手合掌,眼视手尖,似看荷叶卷叶
8- 保持胸腰,小荷尖尖,眼视手尖,似看蜻蜓停立在上
(3)1-4 呼气,经倾转头向1点,同时屈肘收小荷尖尖到胸前,回到沉,双背手,眼视下方
第四段:(两个八拍+四拍)
(1)1-2 吸气,双跪立,双膝分开与肩宽,同时左手向后划立圆,眼视2点下位,似看树荫映照在明净的水面
3-4 呼气,胸腰,同时右手兰花掌向上,眼视上,似树荫在晴朗柔和的风光中摇曳
5-6右起(1)1-2
7-8 左起(1)3-4
(2)1-4 沉,回到双跪坐,同时左手屈肘落回体侧,似树荫遮住水面
5-8 重复第三段(2)5-8
(3)1-4重复第三段(3)1-4
结束段:(一个八拍)
(1)1-4 冲,同时对腕盘手,右手外盘,左手内盘
5-8 保持造型
4、教学提示:
a、“提沉”是躯干的“上下”动律,一定要结合气息来完成,从动律的角度必然是先“沉”而后“提”。
b、“冲靠”是在提、沉基础上躯干的“斜移“运动
c、注意气息与动作的配合,要贯穿始终,用气息连接每一个动作。气息讲求“呼吸在先,动作在后,蓄势气藏,收吸放呼;四肢未动气先提,提中有沉、沉中有提,提沉对立统一”的运动要旨。
d、遵循身韵的反律规律,逢提必沉、逢冲必靠、逢开必合、欲紧先松。
e、将动律元素、眼神以及诗词中描绘 “小荷花蕾”、“涓涓细流”、“树荫摇曳”、“蜻蜓停立”的优美画面有效结合,充分了解身韵中“起于心、发于腰、形于体”的核心审美。
d.注意组合中“提、沉、冲、靠”动律元素的规格要领。
5.教育意义
a. 通过学习古诗词《小池》,了解诗词中作者新颖的想象力和拟人的表达手法,感受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并学习运用肢体动作表达,进一步树立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环保意识。
b.通过对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学习,感受蕴藏在其中的身体哲学,初步感受阴阳、子午、圆融、流畅、典雅、刚韧等中国传统美学法则。
6.歌词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风是邮差》转的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
训练原地平脚碎步转,旋转时留头甩头的配合与方向的把握。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原地平脚碎步转:双手旁按手位,脚下平脚碎步。以向左转为例,身体转到二分之一处时保持留头、眼视一点为目标点,继续向左转回时,头迅速做甩头,眼迅速找到一点方向的目标点。
b.追风:双手拳形曲臂于腰间交替摆动,脚下做跳踢步向前行进,右脚先起,做追逐状.
c.吹风:屈膝半蹲平脚碎步,双手胸前曲臂托起掌心向上身体前倾,嘴巴做吹风状。
d.接风:身体面向一点方向,上左脚跳并步蹲,双手经体旁落下至前斜下位掌型双手并拢手心向上眼视手,直膝站直双手托到前斜上位眼视手。双手经旁打开落到正下位,平脚碎步身体从一点向左转到五点停住,形成½转。
e.迎风1:身体面向一点方位,经含胸右手掌型经上弧线打开至旁平位手心向上展胸,双脚由屈膝右腿向旁上步打开移重心。左脚跟
回,左手经上弧线到合掌含胸。
f.迎风2:右手做穿手,指尖带动手背向上,经下弧线从身体斜下方穿至八点斜上方,眼视手头随动。左手回旁按手位,经蹲移重心左腿向八点上步,右腿绷脚点地。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场下7点方向出
准备动作:正步位站立,双手正下位。
准备节奏:(四个八拍)
(1)保持准备动作不动
(2) 1-4面向三点方做追风动作行进。
5-8 做吹风动作。
(3)重复(2)
(4) 1-4转向一点方做追风动作。
5-8做吹风状动作。
第一段:(八个八拍)
1-2 身体面向一点左倾头,右手掌型提腕带动手臂从正下位提至旁斜上位,左手压腕位于旁按手位,右腿向旁伸出直膝绷脚点地膝盖向前,同时左腿屈膝半蹲。
3-4 做1-2的相反动作
5-8 重复1-4的动作
(2)做接风动作
1-2 上左脚跳并步蹲,双手经体旁落下至胸前曲臂掌型双手并拢手心向上,眼视手。
3-4 双手托到前斜上位,眼视手。
5-8 双手经旁打开落下时,平脚碎步身体从一点向左转到五点停住,形成½转。
(3)-(4)重复(1)-(2)
(5) 1-4 做迎风动作1
1-2身体面向一点方位,经含含胸右手经上弧线打开至旁平位手心向上展胸,双脚由屈膝到右脚向旁移重心直立打开,直膝点地。
3-4 左脚跟回,左手经上弧线到合掌含胸。
5-8 做迎风动作2
(6) 1-2 双手旁按手位,向右移重心右腿站直左腿绷脚旁点地,身体转向三点方向,眼视一点。
3-4 收左脚向左原地平脚碎步转,眼视一点方向做留头。
5-8 继续向左旋转,胯主动打开,后背及时跟上,做甩头眼睛看回原一点。
(7) 1-4向左做原地平脚碎步转一圈(1-2拍做留头,3拍做甩头)
5-8重复1-4
(8)重复(5)
间奏:(两个八拍)
1-4左转身匀速向五点方向做跳踢步
5-8 跳踢步向五点方向行进
(2) 1-8左转身从五点方匀速转向一点方,屈膝半蹲平脚碎步,双手胸前曲臂托起掌心向上身体前倾,嘴巴做吹风状。
第二段:(四个八拍)
(1)-(4)重复第一段(5)-(8)
结束段:(四个八拍+1拍)
(1) 1-4 面向七点方做追风动作
5-8 做吹风动作,从七点匀速转向五点方向。
(2) 1-4 面向五点方做追风动作
5-8 做吹风动作,从五点方匀速转向三点方。
(3) 1-4 面向三点方做追风动作。
5-8 做吹风动作,从三点方匀速转向一点方向。
(4) 1-4重复第一段(2)1-4
5-8 左手旁斜上位,右手旁平位,手心向内,眼视左手。做原地连续平脚转两圈。
9-各自摆造型结束
4、教学提示:
a.旋转时头部的运动包含头、颈椎和眼睛这三个部分,要协调配合把握方向,注意留头、甩头,视线应与目标点同高。动作中下巴颏始终保持在水平面上运动。
b.旋转时保持身体的直立收紧,肩与胯应保持在一个垂直面上,留头甩头时第一个胯尖要主动打开,与胯呼应的后背要及时跟上,不能滞后,要有“走胯推背”的意识。
c.旋转时脚下步伐要平稳。
5、教育意义:通过组合中吹风传递爱的动作,引导孩子们懂得表达爱,接受爱。
6、歌词:
蒲公英备了几束白色小花,托风邮差递给大地妈妈。
大海上船员按响汽笛喇叭,托风把思念带回家。
风是邮差,风是邮差。穿梭中距离慢慢被拉紧。
风是邮差,风是邮差,传递着爱与被爱的讯息。
风是邮差,风是邮差。穿梭中距离慢慢被拉紧。
风是邮差,风是邮差,传递着爱与被爱的讯息。
四、《小星星》印度舞手眼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通过印度舞蹈的学习,训练眼神与手型的变化,以及手眼的配合。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眼睛横移:目视1点横移至2或8点方向,一拍到位不要眨眼。
b.移颈:在双肩保持不动的基础上,由颈部带动头做左右横移。
c.手镯扣手型(kadakamuckha):中指食指与拇指相捏,其它手指尽力上翘。
d.莲花手型(alapathma):扩指的基础上小指带动向内轮指,手腕伸直不要转动。
e.针指手型(suci):空心拳食指伸出,手心朝上。
f.行礼手型(anjali):双手掌形手心相对于胸前合十,双手距身体一横掌位置。
g.开膝踏步蹲(swastikam):前脚小八字位踏地,后脚半脚掌踏地,后脚大脚趾与前脚小脚趾成一条直线,双膝向脚尖方向外开半蹲或全蹲。
h.星星闪烁:莲花手型,手心朝下,碎抖手。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体朝一点右脚在前开膝踏步蹲,右手于腰间指针手型,左手八点斜上位莲花手型,眼视左手方向。
准备音乐:(两个八拍)
(1)1-8 准备位不动
(2)1-6 双手从体旁向上划立圆收至行礼手型,收左脚回正步位
7-8 双手变手镯扣手型于胸前
第一段:(六个八拍)
(1)1-4 向右移颈,眼睛横移至二点方向,头眼回正。
5-8向左移颈,眼睛横移至八点方向,头眼回正。
(2)1-4 右脚向三点迈步,左脚收至开膝踏步蹲,上身摆准备位置,一拍到位
5-8 收左脚回正步位,双手收手镯扣手型于胸前
(3)-(4)重复(1)-(2)反方向
(5)1-2双手莲花手型正上位掌心相对眼视手
3-4手镯扣手型打开至旁斜上位眼视右手
5-6莲花手型正打开至旁平位眼视右手
7-8手镯扣手型收于胸前眼视一点
(6)1-8 重复(5)1-8 反方向
间奏:(一个八拍)
(1)1-2右脚向一点上步,双手前平位莲花手型手心朝上
3-4双手打开至旁平位,眼视右手
5-8 收左脚回正步位,双手变手镯扣手型收于胸前
第二段:(六个八拍)
(1)1-4 右左右跳至开膝踏步蹲,双手莲花手型向上划立圆停至正上位手镯扣手型,掌心朝上,右倾头向右下旁腰
5-8左右左跳至正步位,双手莲花手型向下划立圆收至胸前位手镯扣手型
(2)1-4 右脚向八点上步至右前踏步位,左手莲花手型经下至8点斜上位,手心向内折腕,眼视左手,右手不变
5-8 舞姿不变,左手星星闪烁
(3)1-8 重复(1)1-8反方向
(4)1-8 重复(2)1-8反方向
(5)-(6)重复第一段(5)-(6)
间奏:(一个八拍)
(1)1-2右脚向五点退步,同时左脚勾脚,双手前平位莲花手型手心朝上
3-4打开至旁平位,眼视右手
5-8 收左脚回正步位,双手变手镯扣手型收于胸前
第三段:(六个八拍)
重复第一段
结束段:(六拍加八拍)
(1)1-6 双手从体旁至头顶合十
(2)1-4 双手收至胸前合十,身体微前倾行礼
5-8舞姿不变,身体回正,目视一点
4、教学提示:
a.莲花手势在正上以及旁平位和准备位时不要折腕;
b.双手手镯扣手势时注意双肘架平,压腕;
c.做踏步蹲时双膝注意打开;
d.做到手到之处,眼晴跟随,眼到之处,意念跟随;
5、教育意义:通过初识印度舞蹈,了解印度是中国的友好临邦,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通过对印度风土人情和舞蹈特点的了解,慢慢开始认识世界各国舞蹈,丰富自已的舞蹈语汇。
6、歌词: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
五、《采桑谣》傣族舞
教学法
1、训练目的:初步了解傣族舞蹈的动律特点,基本手型和手位。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掌形(托掌):四指并拢,大拇指回扣。
b.一位手:掌型压腕手肘架起,位于大腿前。
c.起伏:重拍向下沉,脊椎垂直后脚跟。
d.三道弯(身体):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
e.三道弯(手臂):第一道弯从手指尖到手腕,第二道弯从手腕到手肘,第三道弯从手肘到手臂。
f.旁平位托掌(以右为例):左手掌型胯旁按掌,手心向上,右手旁平位托式掌三道弯。
g.斜上位托掌(以右为例):左手掌型胯旁按掌,手心向上右手斜上位托式掌三道弯。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动作:左前踏步位,左手胯旁按掌,右手斜上位托掌,眼视右手方向
准备音乐:(一个八拍)
1-4准备动作不动
5-6右脚8点上踏步蹲左手前平位托掌,右手胯旁按掌
7-8收左脚回正步位,双手收回一位手
第一段:(四个八拍)
1-4 做四次起伏,保持一位手
5-8双手额前斜上位架肘,同时抖手指
(2)反复(1)
(3)1右脚旁点地,右倾头
2脚收回正步位
3-4做反面
5-6脚下圆场向1点方向行进,双手胯旁指尖三道弯到旁平位,视线由1点下位到1点中位
7-8上左脚踏步,左手按掌,右手托掌,同时做两次起伏
(4) 1-4反复(3)1-4
5-8右转身对5点方向做(3)5-8
第二段:(三个八拍)
(1) 1-4右脚8点上踏步蹲左手前平位托掌,右手胯旁按掌
5右脚旁点地身体左出胯三道弯,双手正上位手心相对,左手压腕右手提腕,眼视一点
6左手胯旁按掌,右手旁平位托掌,眼视右手
7-8推重心到左脚脚尖点地,右手换至右斜上位托掌,眼视右手方向
(2)1-4右手回至旁平位托掌,左转身圆场至5点方向
5-8反复(5)5-8
(3)1-4原地起伏四次
5-8重复准备音乐部分5-8
第三段:(三个八拍加四拍)
(1)-(2)重复第一段(1)-(2)
(3)1-4脚下圆场向1点方向行进,双手胯旁指尖三道弯到旁平位,视线由1点下位到1点中位
(4)1-4重复第二段(5)5-8
4、教学提示:
a.起伏重拍向下,向下沉时要均匀,脊椎对着脚后跟下沉,向上提时也是均匀的。
b.手臂三道弯注意指尖要上翘,手臂延伸。
5、教育意义:通过学习傣族舞蹈让孩子们了解傣族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性,了解各民族不同的舞蹈风格。
6、歌词:
一缕一缕的好春光 撒在那田野上
一群一群的小姑娘 结成伴儿来采桑
桑叶一片片 片片鲜又亮
小手小手一双双 双双枝头忙哎
噻啰哩噻啰啰哩噻 采得桑叶回家去罗哎
噻啰哩噻啰啰哩噻 喂得蚕宝宝呀白又胖哎
噻啰哩噻啰啰哩噻 喂得蚕宝宝呀白又胖哎
噻啰哩噻啰啰哩噻 织出彩绸哎闪闪亮
六、《俏兰花》安徽花鼓灯
教学法
1、训练目的:安徽花鼓灯的基本步伐及拿扇方法。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虎口夹扇:拇指与食指夹于扇柄处,其余三指自然弯曲,像古典舞的兰花掌。
b.五指夹扇:拇指与小指在扇面,其余三指在扇背。
c.两指捏扇1:拇指食指捏于扇子的两端。
两指捏扇2:拇指和食指捏于扇骨。
d.遮阳扇:右手虎口夹扇,拿扇在额头的前斜上方抖扇,左手叉腰,仿佛遮着太阳的感觉。
e.簸箕扇:拇指与食指捏住扇骨的两端, 做簸簸箕的动作。
f.簸箕步:以右为例,右脚刨地向8点迈步,左脚跟上迈步,右脚
并步同时转身,体对2点。配合簸箕扇。
g.上山步:以右为例,身体前倾右腿膝盖主动带动小腿向前迈出去,脚掌踩地脚后跟立起,左脚向前的时候右脚脚后跟有控制的落地依次左右交替。配合遮阳扇。
h.合开扇:手背向前,以腕为动力,扇子位于肩和大腿旁上下摆动,甩动扇子合开。双脚重心在脚掌,双膝微屈,双脚掌左右蹭拧。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动作:右腿跪地
准备节奏:(一个八拍+七拍+四拍+歌词六句)
领舞动作:右腿跪地,两指捏住扇骨的两端,在脸前挡住脸
(1)1-8慢慢站起收右脚,扇子轻抖慢慢举起到正上方,眼视扇子
(7拍)碎抖扇半脚尖碎步自转一圈
(4拍)1-4 落脚,扇子慢慢落到胸前
群舞动作:抱扇右腿跪地扇子挡脸不动
领舞动作:第一句“你们会跳花鼓灯吗”:上右脚踏步,微微出右胯,右倾头,双手抱扇。 并左脚抱扇遮头
第二句“你们会跳花鼓灯吗”:上左脚反面动作看群舞。并右脚抱扇遮头
第三句“你们会跳花鼓灯吗”:并右脚看右
第四句“你们会跳花鼓灯吗”:转头看左
第五句“你们会跳花鼓灯吗”:向右转身双手经上打开到身体的两旁
第六句“你们会跳花鼓灯吗”:反面。
群舞动作:第一句“你们会跳花鼓灯吗”:不动
第二句“你们会跳花鼓灯吗”:扇子落到胸前左倾头看领舞
第三句“你们会跳花鼓灯吗”:1号2号互看3号4号互看
第四句“你们会跳花鼓灯吗”:反面看
第五句“你们会跳花鼓灯吗”:双手经上扇子打开到两旁,1号2号互看3号4号互看
第六句“你们会跳花鼓灯吗”:反面
“我们大家都会跳花鼓灯”的时候起身收右脚半脚尖碎步抱扇加碎摇头调整队形
间奏(二个八拍)
(1)1-8虎口夹扇抱于胸前碎摇头
(2)右腿起跳双手经上打开到两旁
第一段(八个八拍)
(1)1-2向左压脚后跟左倾头合扇至肩前
3-4向右压脚后跟开扇至大腿两侧
5-8同1-4
(2)同(1)
(3)1-2左脚向左迈步合扇至肩前
3-4右脚并步开扇至大腿两侧,身体微微前倾,右倾头
5-8同1-4
(4)同(3)的反面动作
(5)1-2身体对2点屈膝跳右手盖到左胯
3-4屈膝跳左手盖到右手外,左倾头
5-7屈膝跳三次
8不动
(6)1-8半脚尖碎步抖扇由右经上到左划最大的半圆,眼跟随手动。
(7)-(8)同(5)-(6)
第二段(七个八拍)
(1)1-8向左簸箕步
(2)同(1)的反面 动作
(3)-(4)同(1)-(2)
(5)1-8抱扇右腿起跳半脚掌碎步两排互换位置,向前上的看右,
向后退的看左
(6) 重复(5)
(7) 1-8 对正前方
第三段:(八个八拍+六拍)
(1)1-2体对2点,右脚上山步
3-4反面
5-8交替三次
(2)同(1)反面动作
(3)-(4)同(1)-(2)反面动作
(5) 1-2体对8点右脚上山步虎口夹扇,右倾头
3-4反面
5-8交替三次
(6) 同(5)反面
(7) 1-8右腿起跳半脚掌碎步虎口夹扇互换队形
(8) 同(7)
(6拍)面对一点
结束段:(七拍)
(7拍)1-6右腿起跳平脚掌碎步双手经上打开到两旁
7两人一组造型
4、教学提示:
a.注意体态,扇子的拿法。
b.上山步身体前倾,但不要翘屁股。注意脚掌与地面的关系,动力腿膝盖主动带动小腿向前迈出,脚后跟有控制的落地。
c.强调表演。
5、教育意义:让孩子们感受中国民族民间的艺术魅力,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6、歌词:
“你们会跳花鼓灯吗”?
“你们会跳花鼓灯吗”?
“你们会跳花鼓灯吗”?
“你们会跳花鼓灯吗”?
“你们会跳花鼓灯吗”?
“你们会跳花鼓灯吗”?
“我们大家都会跳花鼓灯”
七、《小兵》风格及队形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通过小兵的形象动作训练队形变化。
2、主要动作及要求:
(形象动作)
a.立正军姿:正步位直立,收腹挺胸展肩,双手掌型中指贴于裤缝,微架肘,肩胛骨微夹。
b.端枪舞姿:双手握拳,右手右肩前,左手左胯前,双肘架起对三七点,模仿端枪。
c.刺刀舞姿:体对八点,右手掌形伸直手臂向身体的前斜下刺出,左手小臂折回位于右手肘窝处。
d.格挡舞姿:右腿弓步,左腿直膝脚尖旁点地,右手臂上外延伸,左手至肘弯,头看一点。
e.整帽舞姿:掌形手,放于额头前,指尖对准眉梢处。
f.整理肩章舞姿:掌心朝内,指尖平铺于肩前,右手在里。
g.整理腰间舞姿:掌形,掌心朝内,指尖平铺于腰前。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右膝跪地,掌形手旁点地
准备音乐:(二个八拍+四拍)
(1)1-8保持准备位置不动
(2)1-4身体慢慢直立
5-8右脚跺地并步,立正军姿,眼看一点
(3)1-4敬礼(一拍到位)
第一段:(四个八拍)
(1)1-4右脚跺步,向右看齐,右转头
5-8保持体态,平脚碎步
(2)1-4右脚跺步,端枪舞姿,眼视一点
5-8保持体态,平脚碎步
(3)1-4刺刀舞姿
5-8右手指尖带动由8点斜下位拉至2点旁平位,左手拉至左肩前,展胸
(4)1-4格挡舞姿
5-8 立正军姿
第二段:(四个八拍)
(1)1-4体对8点端枪舞姿,左脚向八点方向上步,右脚快速跟步,半脚掌点于左脚足弓处
5-8提压脚跟一次
(2)1-3交替提压脚跟
4-不动
5-6右脚向一点上步,同时双手经腰间向下到军姿体态
7-8左脚跺地并步
(3)-(4)同(1)-(2)上身动作不变,方向和脚下动作相反
第三段:(八个八拍)
(1)右起踏步
1-2 整理帽子
3-4 整理肩章
5-6 整理腰带
7-8 回至体侧
(2)1-8端枪舞姿,踏步
(3)-(4)将4个主题动作,进行卡农练习
(5)1-8正步位站立,重复四个主题动作,两拍一动
(6)1-8碎步调整队形
(7)-(8)重复第二段(1)-(2)
结束段:(四个八拍+一拍)
(1)1-6平脚碎步,向右看齐,眼视三点,手放于体侧
7-左脚弓箭步,刺刀舞姿
8-格挡舞姿,收右脚,左脚快出变走右脚弓箭步,左脚点地
(2)重复(1)
(3)1-4体对8点,并右脚踏地变正步位屈膝半蹲,刺刀舞姿
5-8 右手指尖带动由8点斜下位拉至2点旁平位,左手拉至左
肩前,展胸
(4)1-8从7点往3点顺序,学员依次收回对1点立正并报数
9敬礼
4、教学提示:
a.强调动作要有棱角,有力量。
b.刺刀舞姿注意眼睛随手的方向行进,从8点延伸拉到2点的方向保持水平。
c.注意队形变化以及卡农节奏的变化
5、教育意义:通过组合的学习,树立孩子们对于军人这一崇高职业的崇敬之情,同时组合中呈现出“八”和“一”的队形,让孩子们了解八一建军节。
6、歌词:无
八、《最美的花季》表演组合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表演性组合,增强舞蹈表现力。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双人背靠坐姿:双人背对背,吸腿抱团身,右手在上交叉抱于小腿处。两人各自面向3点、7点方向,低头。
b、书桌舞姿:双折臂90度于胸前,左下右上。
c、看书舞姿:掌型手放于前斜上位,眼视手。
d、横追步:动力腿向旁伸出,主力腿追着动力腿向旁挫步。
e、双人转:半脚尖碎步,手放于旁斜下位,右臂肘部相叠,眼神交流。
f、即兴舞姿造型:(1)以读书交流为主题,双人配合即兴造型。(2)以合影留念为主题,集体即兴造型。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 双人背靠坐姿,各自3点/7点方向
准备音乐:(两个八拍)
(1)-(2) 保持双人背靠坐姿
第一段:(四个八拍+两拍)
(1)1-2 以左为例,后背提起直立,双手折臂书桌舞姿,保持双吸腿不动,眼视7点平视
3-6 双手抖指,从正上位滑落至腿两侧,眼随手动
7-8 外手扶膝,里手扶于腮旁,眼视1点方向(镜面动作①)
(2)1-2重复(1)1-2
3-4 左手读书状小指外侧位于膝前,掌心朝内,右手模仿拿笔状放于左手掌心上,眼视手
5-6 左手读书状小指外侧位于膝前,掌心朝内,右手模仿拿笔
写字状写于左手掌心上,眼视手
7-8重复(1)7-8
(3)1-2双臂保持书桌舞姿,里脚放于5点方向,外脚迅速跟于里脚旁,转至5点方向正步位双膝坐,眼平视5点
3-6保持双吸坐书桌舞姿,右左摆动移重心4次,头随摆右左倾头4次
7-8左手保持双吸坐读书舞姿,右手掌型从7点斜下位划至正上位指尖相对的双人看书造型,眼随手动(镜面动作②)
(4)1-4右侧转身至8点,右腿前燕式坐,右手旁点地,左手8点斜上位看书舞姿(镜面动作③)
5-6双臂回书桌舞姿,左脚划至右膝旁全脚踩地,面向1点方向(镜面动作④)
7-8保持书桌舞姿,起身正步位站立
9-10不动
第二段:(五个八拍)
1-右脚向前迈至正步位,双手由下至前斜上位做看书舞姿,眼视手
2-正步位半蹲,双手做书桌舞姿,低头眼视正下位
3-正步位,手臂保持书桌舞姿,抬头站立,眼视一点
4-左脚向7点旁移右脚绷脚旁点地,手做书桌舞姿向左移,
左倾头眼视1点
5-双脚向3点旁追步,手臂保持书桌舞姿由右至左在胸前划立圆,眼视一点
6-体对2点正步位,双手提至正上位,身体向右横拧 ,指尖相对,自然手型
7-8 双手由正上位开至体旁,眼视2点斜上方
(2) 1-4半脚尖碎步向右转动半周,双手旁斜下位,右转头眼视对方,双人右臂肘部相叠
5-6 向左侧行走即兴呼喊同伴准备照相
7-8双人即兴照相造型
(3)1-8重复(1)1-8
(4)1-4 重复(2)1-4
5-8 即兴相互打招呼,跑至一点
(5)1-4即兴自由摆合影造型
5-8 停留至结束造型
4、教学提示
a. 两人一组配合要默契,造型要完整美观。
b. 四个镜面动作梳理与配合。
c.突出情感的表达。
d. 即兴造型要生动符合主题。
5、教育意义:通过两人配合让孩子懂得互帮互助的友谊之情,享受并珍惜美好的校园时光。
6、歌词:
教室外面下起了雨,淅淅沥沥泛着小情绪。
等候在季节里的美丽,慢慢绽放花的涟漪。
世界变得更加清晰,叽叽喳喳鸟儿在欢愉。
呼吸着春天里的气息,悄悄画入我的日记。
我们是春天的花朵,开在最美的花季。
洒落一串串笑声,陪伴我们成长的记忆。
我们是春天的花朵,开在最美的花季。
留下一个个故事,送给多年后的我和你。
一、《增广贤文》踢腿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把下踢前、旁、后腿练习,进一步训练腿的爆发力和柔韧性。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推掌:手臂内旋,以掌根为力点,向旁推出,推掌时要快速有力,
有寸劲儿,定睛亮相对2点。
b.亮掌:穿掌时掌心朝上,抖腕翻掌亮相时要有力度,臂微曲,举于头上, 定睛亮相对2点。
c.侧弓步推掌:体对2点,右脚弓箭步对4点,左手旁平位推掌对8点,右手握拳于耳旁,拳心对外,定睛亮相对2点。
d.并步砸拳:双脚跳至并步,屈臂下砸,拳心向上,力达拳背。
e.踢前腿:(以右为例)右腿向正前方经擦地绷脚向上用力踢起,踢时保持胯部端正。
f.踢旁腿:(以右为例)右腿向旁经擦地绷脚向耳侧用力踢起,踢时保持髋关节转开,胯部端正。
g.踢后腿:腿经擦地绷脚向正后用力踢起,保持髋关节转开,身体保持直立。
h.双扬掌(斜托掌):左手在肩部上方45度,右手在旁平,兰花掌掌心向上,双臂向旁延伸,手腕要平。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自由武术造型
准备音乐:(六个八拍+四拍)
(1)-(2)+4拍 自由武术造型不动
(3)1-4 体对2点,脚下丁字位站立,双手抱拳于腰间,眼视2点
5-8 左手推掌,亮相8点
(4)1-4 同(3)1-4
5-8 右手亮掌,亮相8点
(5)1-4 同(3)1-4
5-8 侧弓步推掌,亮相8点
(6)1-4 同(3)1-4
5-7右手亮掌,亮相8点
8 上左脚,双手经旁到双山膀手位,(女兰花掌,男虎口掌)
第一段:(四个八拍)
(1)1 -保持双山膀,踢右前腿
2-3 落至前点地位
4 -上右脚,
5-8 重复1-4反面动作
(2)同(1)
(3)1-并步砸拳
2 -侧弓步推掌
3-8不动
(4)1-4右脚收于丁字位,双手握拳收于腰间
5-7右手亮掌
8- 左脚向2点上步,双山膀
第二段:(四个八拍)
(1)1- 保持上身姿态,踢右旁腿
2-3 保持上身姿态,右脚落至旁点地位
4 -保持上身姿态,右脚向8点上步
5 -保持上身姿态,踢左旁腿
6-7 保持上身姿态,左脚落至旁点地位
(2)同(1)踢旁腿
8 -收左脚,双脚立,双手抬至正上位
(3)1-8双手握拳收于腰间,屈膝平脚碎步向后退
(4)1-8并步抱拳行礼
第三段:(四个八拍)
(1)1- 左脚向2点上步,右吸腿跳,拧身,双扬掌,眼视1点
2- 右脚旁点地,右手由手指带动从体前走上弧线打开
3- 展胸双手打开至旁平位,重心移至两腿中间
4- 左手经上落至单按掌位,右手经下至后斜上,向右拧身,眼视4点斜下,脚下右弓步
5-8 保持舞姿亮相一点。
(2) 1-2 左手掌心对外平抹至双山膀,重心移至左脚
3-4 左脚向后收至丁字位,双手经下双合掌于胸前,手心向上,眼视4点斜下
5- 踢左后腿,双手斜托掌
6 -双手收至腰间握拳,脚收回丁字位
7-8不动
(3) 1-并步砸拳
2— 侧弓步推掌
3-8不动
(4) 1-4右脚收于丁字位,双手握拳收于腰间
5-8右手亮掌
结束段:(十拍+十二拍)
(1)1-8双手经正上位收回腰间抱拳,平脚碎步向后退,低头前倾
9-10左脚在前丁字步,起身站直,眼视2点
(2)1-2左手推掌,亮相8点
3-4 双手收于腰间抱拳,眼视2点
5-6右手亮掌,亮相8点
7-8同3-4
(3)1-2 侧弓步推掌,亮相8点
3-收左脚小腿向后踢起,手回腰间,眼视2点
4-左腿前虚步点地,抱拳礼,亮相1点
4、教学提示:
a.动作要表现出中华武术的精气神。
b.动作位置准确有力,节奏清晰。
c.踢腿时注意动作规格和要求,因材施教。
5、教育意义:《增广贤文》被誉为“做人的准则,处事的法宝,交际的妙术,治家的秘诀”。通过组合的学习,让孩子们体会中国武术的精气神,同时通过学习古训明白要抓住最好的时光去好好学习。
6、歌词:
《增广贤文》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
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
转眼便是白头翁。
二、《孔融让梨》古典舞舞资练习
教学法
二、《孔融让梨》古典舞舞姿练习
1、训练目的:古典舞舞姿练习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拳形:女拳形(凤头拳)-拇指、食指和中指轻捏住,形似半握拳。无名指与小指逐一错开贴于中指。
男拳形(虎头拳)-四指弯曲紧握,拇指压于食指和中指上,内扣。
b、双提襟:双手拳形,手臂内旋呈长弧形,至于身侧,虎口与髋部相对,保持约一尺间距平行。
c、按掌提襟:一手提襟位,一手按掌位。
d、山膀提襟:一手提襟位,一手山膀位。
e、扬掌提襟:一手做扬掌,一手做提襟。扬掌斜上位手心向上。
f、顺风旗:一手托掌,一手山膀,双手指尖相对。
g、丁字步:一脚脚跟靠于另一脚脚心位置,呈丁字状。
h、勾脚踏步:踏步是在丁字步的基础上,后脚顺脚跟方向擦出至踏步位,膝部微弯于支撑腿膝部相靠,后脚脚掌踏步。
i、前点步:一脚支撑,另一脚做绷脚点步动作向前。
j、大掖步:在踏步的基础上,主力腿半蹲,动力腿顺踏步方向伸直绷脚点地,骨盆侧倾,上身横拧。
k、圆场步:一脚用脚跟上至另一脚脚弓处,勾脚沿脚底外沿,依序由脚跟压至脚掌后另一脚抬起脚跟连续上步。双膝不能僵直,走起来要平稳、流畅。
l、花梆步:正步半脚掌,抬起脚掌快速交替。立腰、提胯,踝关节放松,双膝稍弯。步子小而碎,节奏快而巧。
m、让梨舞姿:右前踏步位,左手兰花掌抱于胃前,掌心向内,右手兰花掌于二点方向摊掌,眼视右手方向。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动作:面朝五点右前丁字步,兰花掌双背手,拧身目视六点方向。
准备音乐:(四个八拍)
(1)-(2)准备位不动
(3)1-4 第二排人1-2拍不动,3拍右脚勾脚向五点上步,4拍转身面向一点收左脚回左前丁字位, 同时双手至双提襟位。
5-8 第一排人5-6拍不动,7拍右脚勾脚向五点上步,8拍转身面向一点收左脚回左前丁字位,同时双手至双提襟位。
(4)1-4 双背手,脚下花梆步,同时晃头。
5-6 右脚勾脚向二点方向迈步,左脚半蹲,左手兰花掌抱于胃前,掌心向内。右手兰花掌按掌,眼视右手。
7-8 形成让梨舞姿。
第一段:(三个八拍加两拍)
(1)1-4 收左脚至右前丁字步,双手双提襟,拧身目视一点。
5-6 左脚向八点勾脚上步,上步时左倾头,同时身体左拧摆臂。
7-8 右脚跟至右前丁字步,双手双提襟,拧身目视一点。
(2)1-4 左手从提襟位到单扬掌,眼视左手方向
5-8 左手按掌位,眼视一点。
(3)1-4 左手手兰花掌于八点方向摊掌,眼视左手方向。右手兰花掌于二点方向摊掌,眼视右手方向。两拍一次。
5-8 双背手,脚下花梆步,同时晃头。
9-10 左前丁字步,兰花掌双背手,拧身目视一点方向。
第二段 (三个八拍加四拍)
(1)-(2) 重复 第一段(1)-(2) 反方向
(3)1-4 右手兰花掌于二点方向摊掌,眼视右手方向。左手手兰花掌于八点方向摊掌,眼视左手方向。两拍一次。
5-8 双背手,脚下花梆步,同时晃头。
9-10 右脚勾脚向二点方向迈步,左脚半蹲,左手兰花掌抱于胃前,掌心向内。右手兰花掌按掌,眼视右手。
11-12 形成让梨舞姿。
第四段(四个八拍)
(1) 1-4 左右向八点上步成右脚前点步,双手扬掌提襟位,左上右下,眼视左手。
5-7右左向三点方向撤步至大掖步,双手经双合手至双山膀,目视一点亮相。
8 - 收左脚至正步位半脚尖,左手收至提襟位,右手单山膀,目视一点。
(2)1-4 上身舞姿保持不动,左转圆场步走半圆停至二点方向。
5-8 左前踏步,双手经双合手至顺风旗位,拧身目视八点亮相。(3)-(4)重复(1)-(2)
结束段 (一个八拍)
(1)1-4 双背手,脚下花梆步,同时晃头。
5-6 右脚勾脚向二点方向迈步,左脚半蹲,左手兰花掌抱于胃前,掌心向内。右手兰花掌按掌,眼视右手。
7-8 让梨舞姿。
4、教育意义:
通过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让孩子们学会谦让,将这个美德融于生活和学习中。
5、歌词:
隆跟哩根隆 隆跟哩根隆
孔融孔融来分梨
孔爸爸拿来一筐梨
大的大 小的小
要平分真的不容易
孔爸爸看着七个兄弟
大的大 小的小
咿咿 不如叫孔融来分梨
大的给哥哥小的给自己
分出去的是梨 收获的是道理
大的给弟弟小的给自己
让出去的是梨 收获的是甜蜜
三、《我的童年》腰的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训练腰的柔韧性。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小海鸥:平躺地面,双手旁平位,胸腰上挑。
b.挑胸腰:双吸坐,双手斜后方指尖点地,向上挑胸腰。眼视正上位。
c.燕式后弯腰:左前燕式坐后腿伸直,双手斜后方指尖点地,头、颈、肩、胸、腰依次向后卷曲。
d.跪下腰:双腿跪立与肩同宽,双手从正上经旁打开抓至脚踝下腰。
e.竹蜻蜓:左手在前手腕交叉,掌形手手背向上,重拍向上提腕。
f.画笔舞姿:三指相捏,其它手指自然放松,模仿拿画笔形状。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面朝一点俯卧,双臂体前折回撑地右前左后,双脚并拢上身挑起,眼视一点
准备音乐:(两个八拍)
(1)-(2)准备位不动
第一段:(四个八拍加两拍)
(1)1-6 右左右交替后抬小腿,同时右左右倾头,两拍一次
7-8 收右腿双脚并拢,头回正
(2)1-4 穿手向右翻身,双手打开旁平位平躺
5-8 小海鸥一次,两拍起两拍落
(3)1-4 挑胸腰坐起,同时双手展开旁斜上位提腕
5-8 左手旁点地,右手画笔舞姿经四点划立圆路线停至六点斜上位,眼随手动
(4)1-2 向左旁弯腰一次左倾头,左手撑地,右手旁斜上位提腕
3-4 向右旁弯腰一次右倾头,右手撑地,左手旁斜上位提腕
5-6 坐压前腿一次
7-8 双吸坐,挑胸腰一次
9-10 双手旁点地,绷脚交替点地,同时转身向三点方向
第二段:(四个八拍加四拍)
(1)1-2右手胸前穿手左倾头,同时双腿分开变左前燕式坐。
3-4左手胸前穿手右倾头,左手在前交叉
5-7 竹蜻蜓动作三次(胸前、脸前、头上),依次向上提起,仰头看手挑胸腰
8 -双分手至旁点地,头回正
(2)1-2 向左旁弯腰一次左倾头,左手撑地,右手旁斜上位提腕
3-4 向右旁弯腰一次右倾头,右手撑地,左手旁斜上位提腕
5-8 双手经体前向上提起 双分手斜后方点地,燕式后弯腰一次
(3)1-4 右手胸前穿手左倾头,左手胸前穿手右倾头,左手在前
交叉两拍一次
5-7 竹蜻蜓动作三次(胸前、脸前、头上),依次向上提起,仰头看手挑胸腰
8-拍一拍双分手至旁点地,头回正
(4)1-4 重复(2)1-4
5-10 双手经体前向上提起 收右脚成跪立,跪下腰一次
11-12 收右腿回双跪坐,同时含胸低头
结束段:(两个十拍)
(1)1-4 双跪坐,右手胸前穿手左倾头,左手胸前穿手右倾头,左手在前 交叉两拍一次
5-8 竹蜻蜓动作三次(胸前、脸前、头上),依次向上提起,仰头看手挑胸腰。同时慢起至跪立
9-10 回头看一点挑胸腰
(2)1-4 双分手同时转身向五点双吸坐,双手旁点地
5-10 左手旁点地,右手画笔舞姿经四点划立圆路线停至六点斜上位,眼随手动
4、教学提示:
a、柔韧性的解决需要长期持续性练习,建议幅度循序渐进的训练。
b、教师应掌握好训练的尺度和进度,训练前做好充足的活动热身准
备,确保学生运动中不受损伤。
5、教育意义:通过追忆童年时光,寻找形象性动作,让孩子在舞动中感知快乐成长的美好。
6、歌词:
童年的模样 秋千荡着时光
被风吹的风筝 一直高高在天上
竹蜻蜓在飞翔 蜡笔画出形状
过家家的愿望 未来在梦中闪亮
啊 我的童年 你是否一样
幸福住在心上 爸爸妈妈打造的天堂
我的童年 你是否一样
快乐的在成长 爱是温暖最美的太阳
快乐的在成长 爱是温暖最美的太阳
四、《小旅行》三拍舞步
教学法
1、训练目的:通过三拍舞步的练习,进一步掌握三拍子音乐的特点。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三拍舞步:右为例,1拍双起单落,落地时右脚绷脚伸出,主力腿屈膝,头右倾;2、3拍半脚掌原地踏。
b.横移交叉步:(以向右移动为例)
第一小节:1拍 左脚向右前交叉上步,同时左臂围腰;2拍 右脚向旁迈步;3拍左脚撤步体对八点。
第二小节:1拍正步位跳蹲,手保持小七位手,右倾头2、3拍停住。
c.踏踢步:以右为例,双脚跳起落地重踏,落地后第二次跳起弯曲右小腿,落地形成右前踵步。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两组人三、七点场下准备,面对面;双手斜下位
准备音乐:(八个三拍)
两组人三、七点场下准备,面对面;双手斜下位
(1)1-4四次三拍舞步上场,两组同时出外脚;
5-双手交叉点肩,左手在外,上身转向一点;外脚经绷脚后踢,脚尖前点地
6-不动
7-8两组人同时向内半脚尖碎步旋转至面对面,保持上身直立
(2)1-6反复(1)1-6
7-8两组人直接半脚尖碎步旋转向一点
(3)1-3右脚起三拍舞步三次
4双手经胸前推至旁平位,屈膝半蹲,身微前探出
5-6往右做横移交叉步一次
7-8往左横移交叉步一次
(4)重复(3)
(5)1-3半脚尖碎步围圆圈
4-落至平脚
(6)1-4一组:踏踢步四次(往里圈行进)
二组:踏踢步四次(原地)
一组:5-6左脚前踏步,双手旁起头顶对腕
7-8右转身向圈外呈右脚前踏步,双手从旁落至斜下位
二组:重复(3)5-8(面向圈里)
(7)1-4一组:踏踢步四次(面向圈外行进)
二组:踏踢步四次(面向圈里行进)
5-8一组:重复(6)5-8二组(面向圈外)
二组:重复(6)5-8一组(面向圈里)
(8)1-6面一点准备手位,6次三拍舞步
7 -同(2)5双手交叉点肩,左手在外,上身转向一点;右脚经绷脚后踢,脚尖前点地
8-前排:重心推至右脚跪立,左臂8点斜上,右臂旁平
后排:重心推至右踏步,上身同前排一样,头视左手
4、教学提示:
a.体态立腰拔背,步伐轻盈,舞动时上身随步伐摆动。
b.通过“舞步”的强弱变化训练下肢控制能力,准确把握音乐节奏。
5、教育意义:通过组合中外出旅行的场景表现,唤起孩子们对旅行的向往,对亲近大自然的向往。
6、歌词:
蓝天白云飘 绿色小草摇 花儿都在笑
风筝高高飞 鸟儿自由唱 心情真美妙
可爱的背起小背包
点心装满袋 脚步好轻快 舒服的微风柔柔吹
晴空暖阳晒 我要去小旅行
五、《木兰归》古典舞精气神练习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训练古典舞的精气神
2、主要动作、形象动作:
主要动作及规格:
a.亮相:一串连续动作的同时突然静止,眼睛也随着定格,屏气聚神。
b.子午相:子午相就是要求在站立或亮相时,面部、眼神、胸部、
双臂、腿脚的摆放位置应处于不同的方向,而又能相互映衬,从而达到平衡。
c.旁弓步:一腿屈成90度状,脚尖不可太外开;另一腿直膝,脚下正扣。重心在双腿之间,收臀立腰。
形象动作:
a.勒马:双手空心拳,右手提于斜上位,左手提于右肘同高。右腿吸至左膝内侧,身体微仰。
b.扬鞭:踏步蹲,身体微前倾,右手胸前勒马,左手直臂于身后斜上位,亮出食指做扬鞭形象。
c.系袍1:踏步位,双手自然掌型,胸前连续绕圈。
d.系袍2:踏步位,双手握拳,曲臂肩前,一拍到位,同时做亮相动作。
e.紧腕:(以右侧为例)右手握拳曲臂,左手掌式,掌外侧放于右手腕处,目视手,头微倾。
f.击鼓:大八字位蹲,双手曲臂做击鼓形象动作,脚与头随动,眼视手。
g.扬旗:左手提襟,右手掌式由右向左平线移动,脚下大八字位蹲移重心,至左腿主力腿,右腿绷脚旁点步位。
h.扶冠:踏步位,双手手心相对,立掌扶于头顶。
i.敬天:踏步位,双手掌型相叠,直臂伸于斜上位,仰胸抬头目视手。
j.抖袍:双手自然掌,体旁快速打开,做抖衣袍的形象。动力腿一拍直膝勾出脚,主力腿微蹲。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动作:踏步于四点方向,子午相拧身。左手提襟位,右手六点方向扬掌,目视右手。
准备音乐:(四个八拍)
(1)-(4)保持准备位。
第一段:(四个八拍)
(1)1-2勒马形象动作。
3-4扬鞭形象动作。
5-8重复1-4的动作。
(2)1-4双手胸前勒马,身体微前倾,屈膝半脚掌碎步。
5-6系袍1的形象动作。
7-8系袍2的形象动作,同时亮相。
(3)1-2向右做紧腕形象动作,右脚在前踏步位。
3-4保持紧腕动作,快速亮相至一点方向。
5-6向左做紧腕形象动作,左脚在前踏步位。
7-8保持紧腕动作,快速亮相至一点方向。
(4)1-4保持左侧紧腕动作,双腿屈膝,向一点方向连续做两次垫步,两拍一次。
5-6系袍1的形象动作。
7-8系袍2的形象动作,同时亮相。
第二段:(四个八拍)
(1)1-4击鼓形象动作。
5-7大八字位微蹲,左手提襟,右手掌型托掌位,目视八点方
向,要求节奏一拍快速到位。
8 - 准备扬旗之前的准备动作。
(2)1-3扬旗形象动作,手经二点平移至八点方向。
4 - 快速转身至七点方向,右腿经绷脚屈膝到前点部位,双手胸前做穿掌的准备动作,一手掌型,一手拳型,目视手。
5-8亮相动作,左手掌型托掌位,右手提襟,子午相目视一点方向,要求节奏一拍到位。
(3)重复(1)的动作。
(4)重复(2)1-7的动作。
8- 双脚半脚掌并步,右手提襟位,左手掌型自然放松,做准备动作。
第三段:(四个八拍)
(1)圆场由左向右兜小圈,右手提襟位,左手体旁掌型直臂,手心向上。
(2)1-2左脚向二点方向上踏步蹲,双手经提前交叉落至体旁,目视手。
3-4踏步直立,扶冠形象动作,微收下颌,目视斜下方。
5-7亮相,保持扶冠形象动作,目视一点方向。
8- 双手拳形快速经体旁落至斜下位,右腿主力腿屈膝,左腿直膝伸于二点方向斜下位,身体微含目视斜下方。
(3)1-2左腿主力腿立半脚掌,右腿绷脚屈膝伸于身体斜后方,双手提襟位,子午相目视一点。
3-4保持上身动作,脚下快跑。
5-6左手提襟位,右手经八点平抹至四点方向,脚下旁弓步。
7-8左手拳形曲臂收于右肘处,右手掌型快速斜下位穿出,踏步蹲,亮相目视八点方向。
(4)1-4左手提襟位,右手山膀,同时向右转身。
5-8八点方向做问天的形象动作
第四段:(四个八拍加一拍)
(1)-(3)体对一点方向,重复第一段(1)-(3)的动作。
(4)1-4双手胸前勒马,身体微前倾,屈膝半脚掌碎步。
5-6抖袍形象动作。
7-8系袍1形象动作,左脚向八点移重心收至后踏步。
9- 亮相,系袍2形象动作
4、动作要求提示:
a.完成亮相动作时,注意节奏和气息的处理,要干净利落,脆而不僵。
b.亮相中的聚神,避免瞪眼。
c.所有形象动作要结合故事情节来学习。
5、教育意义:
a.通过学习此组合,了解古典舞身韵“形、神、劲、律”的相互关系,以及重要性。
b.通过经典的《花木兰》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同时培养她们刚毅、坚强的品德。
六、《茶山放歌》云南花灯
教学法
1、训练目的:掌握云南花灯的基本体态与动律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小崴:踩左脚,双屈膝,膝、胯、腰向左崴,重拍向下;然后做反面。膝盖屈伸富有弹性。
b、抱扇:大把攥握住扇子,四指在内,拇指在外,抱于胸前。
c、扬扇:三六指夹扇位于头的右斜前上方,扇口对左上方,左手旁开手
d、扛扇:扇子抗于右肩上,扇口向下(不擦肩),两扇尖成斜角
e、丹凤朝阳:左脚勾踢后向2点方向落下成踏步蹲,双手6点2点方向中晃手,握扇,扇口向上,左手兰花手点于右臂肘间。
f、凤凰三点头:体对8点,右后踏步半蹲,右手在前下方,扇口朝上,左手按于右臂旁,右指与腕向里回扣,挑动上扇尖向里点一下,右臂渐上抬的同时再重复两次,双腿渐站起,眼顺扇子的方向看出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踏步蹲,遮羞扇挡住头,扇口向下。
准备音乐:(七个八拍)
(1)准备位置不动
(2)后组一名演员踏步位 直立,扇口向左斜下,眼视2点上位,看山上的风景的感觉。然后做喊山的动作。自由表演
(3)扬扇看2点上位,然后慢慢回到准备位。
后面的节奏为逐渐加快
(4)-(5)每四拍一个人自由摆喊山姿态
(6)-(7)抱扇平脚碎步二组变二排
第一段(四个八拍+两拍)
(1)1-4左右小崴两次
5-8小崴四次
(2)反复(1)
(3)1-4扬扇
5-8扛扇
(4)1-2腹前抱扇小崴
3-10反复(4)1-2
间奏(四拍)
1-2左脚往前跳跟步,前斜下点扇一次
3-4胸前竖扇
第二段(四个八拍)
(1)1-4小崴两次
5-8小崴四次
(2)反复(1)
(3)1-4扬扇
5-8扛扇
(4)胸前竖扇,3点、5点、7点、1点分别两次小崴
间奏(四拍)
1-2屈膝半蹲,双手经8点方向划扇
3-4右脚旁跨出,左脚点地,扛扇
第三段(四个八拍)
(1)1-8扛扇小崴8次成斜排
(2)1-4 丹凤朝阳
5-8凤凰三点头
(3)1-4扛扇,旁开手,向左轻跳一次,然后向右,模仿走在山间,躲过泥坑的感觉
5-8扛扇小崴四次
(4)重复(3)
第四段(四个八拍)
(1)1-10扛扇小崴8次,斜排变两横排位置
(2)1-2左脚往前跳跟步,前斜下点扇一次
3-4胸前竖扇
5-6屈膝半蹲,双手经8点方向划扇 ,
7-8右脚旁跨出,左脚点地,扛扇
(3)-(4)扛扇,小崴向7点方向下场
4、教学提示:
a、“崴”是云南花灯的基本动律,俗称“无崴不成灯”,整个组合以崴贯穿。
b、握扇要松,灵活,不可使拙劲。
5、教育意义:通过组合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生活中云南地区的汉族同胞的生产生活的状态及舞蹈的风格特点与其他地域的不同。
6、歌词:
阳春三月风光好,青山绿水彩云飘。
飘来串串采茶歌,飘来阵阵茶山谣。
风儿掀起了花衣襟,露水打湿了花裤脚。
采茶小妹爱唱歌,歌声唱醉了布谷鸟。
唱来多少好日子,春去春回赶春潮。
采呀采呀采呀采,茶山撒满丰收的笑。
七、《哈特里亚》蒙古族舞
教学法
1、训练目的:了解蒙古族布里亚特人舞蹈的体态和风格。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 笑肩:重拍向下,肩部松弛。
b. 跺步摆手:前平位立掌,掌心对一方向,向右摆动,重拍在右。
c.掸手:以右为例,双手在斜上方,指尖相对约一掌距离,掌心对
下,指尖发力向右斜上掸出还原,重拍向外。
d.呐喊舞姿:(下)体对8点,上身转至1点,双手握拳,拳心向
里,小臂折回垂直于地面,眼视右手。
(上)体对8点,上身转至1点,双手握拳,拳心向外,大臂驾平,眼视一点斜上。
在做下和上的舞姿时,右脚跺步同时左脚配合,重拍在下。
e.交叉吸跳步:以右为例,右脚起跳向右迈步,左脚吸跳向2点方向半脚掌点地,提胯。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正步位站立准备
准备音乐:(两个八拍)
(1)1-8正步位站立准备
(2)1-4上左步成踏步位,行礼舞姿
5-8 身体前倾30度
第一段:(十二个八拍)
(1)1-2右脚向7点上步,屈膝前倾30度,手肘架起同时向里折腕
3-4 右脚旁点地,双手立掌,肘部朝3、7点方向手臂折回90度,身体微微上扬,笑肩两次
5-8 重复1-4
(2) 1-4 跺步摆手,同时头部随手部动作右摆回正,四次
5-8 手臂打开至斜下位后至叉腰位手心冲下,右脚起步,向三、五、七、一点迈步转圈回正
(3)-(4)重复(1)-(2)
(5) 1-8右脚起步吸跳步8次,左手叉腰 右手斜上位掌型 双人面对面旋转换位,回至1点
(6) 1- 向右迈步跟步至左脚在后踏步位,左手叉腰,右手掌型屈肘位于胸前,小臂平行于地面,向右边推腕,右倾头
2-身体不动,左倾头,手腕左推
3-身体不动 右倾头,手腕右推
4 -保持3的动作
5-6左脚迈步并右脚虚点地,左倾头,双手左斜上掸手
7-8右脚迈步并左脚虚点地,右倾头,双手右斜上掸手
(7)-(8)重复(5)-(6)
(9)1-2微屈臂位于身体两侧,右脚起步交叉吸跳步,眼视2点斜上
3-4左脚起步交叉吸跳步,眼视8点斜上
5-8重复1-4
(10)脚步保持(9)的动作,手臂交替做呐喊舞姿下和上
(11)1-4跺踏步,手臂做呐喊舞姿2, 眼视1点
5-8 跺踏步 手臂做呐喊舞姿1
(12)重复(11)
第二段:(十二个八拍+二拍)
(1)-(12)重复第一段(1)-(12)
(2拍)1-2 右脚在前踏步位 体对1点,双臂经胸前握拳打开至斜上位,眼视1点斜上位
4、教学提示:
a. 做呐喊舞姿时,需要呐喊出“哈特勒呀”汉语“加油”的意思。
b. 注意体态,上身平稳端庄,步伐厚重。
5、教育意义:通过组合的训练,让孩子们学会团结互助友爱,并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6、歌词:无
八、《花之圆舞曲》芭蕾手位及舞步
教学法
1、训练目的:通过芭蕾手位以及舞步的训练,增强手臂的表现力以及腿的灵活性。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五位脚:两脚的脚掌整个外开贴紧(髋关节外开),使一脚的脚尖
位于另一脚的脚跟旁边。
b.第一Arabesque(阿拉贝斯克):身体向第三方位。右腿伸直做支撑腿,左腿向后伸出。右手臂向身体的正前方伸出,稍高于肩膀,手心向下。左手臂向旁伸出,稍低于肩膀,手心向下。
c.Temps leve(唐雷勒韦):单脚推地跳起、单脚落地同时动作腿可在任何舞姿上的跳跃动作。原义为单脚直上直下的跳。以右为例右脚向前伸腿,落下同时跳起踢左后腿45℃。
d.巴斯克舞步Pas De Basque (帕德巴斯克):从法国巴斯克民族舞蹈动作发展而来的舞步。原义为巴斯克舞步。
以右脚为例:8伸出左前腿,右腿蹲,1跳同时换脚右脚伸出,2右脚立半脚尖,3左脚跟后面立半脚尖,右脚抬起。2-2-3左面反复。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43拍
准备拍:8拍不动,手在小二位手allongé,脚小八字步脚小八字步,4个角准备(1)1- 2第一组小碎步跑上来,手小二位手allongé
3-4脚向在前迈单跪立,双手交叉花型手,右膝跪立。
5-8第二组上来重复(1)1-4动作
(2)1-三位手向前下胸腰
2-打开二位手向后下胸腰
3-4重复(2)1-2
5-6三位手向前下胸腰,同时站起右脚半脚尖后点地
7-8打开二位手向后下胸腰
9-12左脚在前五位小碎步到两横排,2点方向,小二位手allongé。
(3)1-2,右脚向2点方向上步,收左脚在前五位,同时手经过准备位一位到三位
3-4,左脚向前伸腿绷脚点地,同时右腿半蹲,双手经过一位准备位伸到右手一位allongé左手三位allongé。
5-8 8点方向,反面重复1-4动作。
(4)1-右脚向旁,经二位蹲站直,左脚绷脚旁点地,手在小二位手allongé同时身体转向2点方向
2-反面重复(4)1-动作
3-4右脚在前,五位脚半脚尖小碎步向右转一圈
5-8反面重复(4)1-4动作
(5)重复(3)的动作
(6)1-向2点方向第一arabesque同时右脚在前跳Temps releve左腿向后踢腿
2-右脚向后半脚尖点地,手花型手
3-4重复(6)1-2的动作
5-6右脚在前,五位脚半脚尖小碎步向右转到8点方向
7-8左脚落到半脚尖后点地行礼,小二位手allongé
(7)1-4右脚在前五位脚小碎步向四个角行进,手在小二位allongé。
5-左脚落到半脚尖后点地,手花型手。
6-8不动
(8)分组做:
1-3第一组2和6点方向的人右脚在前五位脚小碎步向右转一圈,同时手经三位向旁打开
4左脚落到半脚尖后点地,同时小二位手allongé
5-8第二组人4和8点方向重复(8)1-4动作。
(9)1-4所有人逆时针做四次pas de basque左脚起,手在小二位手allongé
5-6面对圈里左脚向前经四位蹲,站直右脚绷脚后点地。同时手经过三位一位准备位从旁边到三位allongé。
7-8向右转面对圈外反面重复(9)5-6动作
(10)重复(9)动作继续转圈
(11)1-4变成八字队形,右面的人对2点方向,左脚前五位小碎步,小二位手allongé,左面的人相反动作。
5-8右面的人向前迈左腿,落到右腿单跪立,双手交叉花型手,左面的人相反动作。
(12)重复(2)动作
(13)1-6重复(6)1-6动作,(左面的人右脚在前向右转到8点方向,右面的人相反动作,转圈时手保持三位)
7-脚落五位,同时手落回一位
8-右边的人伸左脚绷脚旁点地,手经准备位到大舞姿allongé,左边的人相反动作。
4、教学提示:
a. 第一Arabesque(阿拉贝斯克)手在打开过程中,逐渐变成手心向下,手指间长,胳膊肘,手腕放松,稍有点自然下垂,整个胳膊要往长延伸。
b. 所有腿部动作,要注意从髋关节处最大限度外开,膝盖伸直,绷脚。
c.选自舞剧第二幕中糖果仙子与众仙女群舞时的音乐,表现出糖果仙子与仙女们轻盈婀娜的舞姿,用思想充实动作,使动作具有表演性。
5、教育意义:在学习舞蹈的同时,欣赏古典交响乐,培养孩子们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了解《花之圆舞曲》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
舞剧《胡桃夹子》中的著名圆舞曲。
6、歌词:无
一、《follow me》跳跃练习
教学法
一、训练目的:进一步训练和提高跳跃能力
二、主要动作
a吸跳步:动力腿绷脚吸至主力腿膝盖旁,主力腿原地起跳一次。
b吸踢跳:动力腿经过绷脚吸腿,然后向前快速弹踢至45°,主力腿立半脚尖原地起跳一次。
c旁踵步跳:(以右为例)双脚同时起跳分开,移重心到右脚,右腿屈膝半蹲,左腿勾脚向7点方向直膝伸出,脚后跟点地。
d暖洋洋:双手经体前握拳小臂重叠右上左下,一拍打开至体旁,扩指手型,肘收至肋骨两侧,小臂微向上。小臂上下交替摆动,身体和胯左右扭动。
e飞呀飞:双手经体前握拳小臂重叠右上左下,一拍打开至体旁,手型扩指,肘收至肋骨两侧,小臂微向上。双手从旁经过正上位扩指抖手落至胯旁。身体和胯左右扭动。
f打招呼:(向前)左脚向前上步至前弓步,双腿微屈,左手叉腰,右小臂折回90度,与头同高,扩指摆手。
(向旁)旁弓步,向右向左打招呼,
(向上)左脚向前上步,
三、教育意义:将时尚动感的音乐与欢快活泼的跳跃练习相结合,释放孩子们的情感像他们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二、《留连戏蝶》手眼练习
教学法
一、训练目的:古典舞手眼练习和花邦步练习
二、主要动作
a单指手眼练习:手型兰花指,空心拳食指伸出,无名指与小指微翘,贴于前一个手指上。位置二点斜上、一点斜下、八点斜上,八点斜下、一点斜上、二点斜下。要求眼随手动,一拍到位。手腕经过松到点,不能僵。
b单指下弧线手眼练习:手型兰花指,由二点平位提腕经下弧线至八点斜上,手指指腹发力划出下弧线,眼随手动。
c单指回头手眼练习:左手兰花指于八点斜上不动,回头看右斜下方,一拍回头看至手指指尖方向,同时放神。
d花绑步:正步位,大腿和膝盖轻靠,膝盖微屈,双脚半脚尖细碎的移动。身体不能晃动不能有起伏。跟的脚要快:
e大家闺秀舞姿:左前踏步蹲,身体像右前做冲,出右腮。双手三指扣在一起,左上右下于左胯前。
f微撩罗裙:双手兰花掌,双手从身体两旁经过旁平位到头顶正上位对腕,同时左腿小腿像旁勾脚踢起,似踢裙,右腿直立,左倾头。双手停至旁斜下位,左斜前踵步,右腿半蹲,右倾头。
g小闪腰拾花:左斜前踵步基础上,左脚向二点方向探出 ,身体后仰目视一点。快速向二点上步至正步位,身体前倾,右手向二点斜下似拾花,左手后斜上位。
h戴花:左前踏步蹲,身体微向左后靠。右手兰花掌放于右腮旁,左手手背朝上指尖托于右手肘下。眼视左斜下方
i扑蝶:掌型手微屈,双手于体前相合,似蝴蝶被捕捉于手心中,右上左下。屈膝半蹲,身体前倾眼视手。
三、教育意义:
1、通过学习古典舞的手眼练习,用手眼配合的动作、运动轨迹以及节奏处理强化眼睛的张驰聚放收含等能力,更为了解身韵中形神劲律-神的多样表现形式 打下基础。
2、组合中的花邦步,丰富了古典舞步伐部分的训练内容。
三、《相思》呼吸练习
教学法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xie/),此物最相思。
一、训练目的:强化提沉气息练习与云手的开范
二、主要动作
a沉:由尾椎、腰椎、胸椎、肩、头依次下沉至身体完全放松含回,同时气息慢慢吐气,视线慢慢收神随头向下。
b提:由尾椎、腰椎、胸椎、肩、头依次上提至上身完全直立,同时配合气息提气,视线随头抬起放神。
c云手:(以右为例)1、双手兰花手型,左手躯臂收于体前,右手旁平位,身体经含向右旁提。2、送左后背左手向2点斜上送出至拧仰。3、身体继续画平圆双手打开至仰。4、送右后背至反面拧仰右手向8
点斜上送。5、最后身体经左旁提收至含胸,右手屈臂收于体前,左手经头顶盖下。头与视线随动。
d旁提:(以右为例)身体由直立向左拧身的同时,左肋向斜上提起。右肋放松,身体像一轮弯月。头向右做枕头,视线看2点斜下方。
三、教育意义:通过组合的诗词背景,以物寄情,感受气韵相统一的审美特点,使人能够在浮躁中恪守住一份心灵的宁静。
四、《小船谣》古典舞表演组合
教学法
一、训练目的:运用古典舞的题材,将戏剧中的一些基础表演和知识融入到舞蹈课堂中。
二、主要动作:
a、圆场步 :正步位,大腿和膝盖轻轻并拢,膝盖微屈。勾脚经脚跟、脚心、脚掌连续抬踩,双脚交替半脚的距离,步伐小而快,身体保持平稳。
如果出现晃动,看腿的内侧不要夹太紧,要松弛,膝盖也不能僵。
【形象动作】
a.摇船浆 :
双手轻握拳,为突出女子的秀美,小指和无名指弯曲微翘。左手于左胸前,右手于右肩前,成一个斜线。右手手心对观众,左手手背对天花板。手上里外画圆,送肩,身体随动。右手主动摇船桨,带动身体向二点画立圆。
左脚向2点上踏步蹲,膝盖随着身体起伏。眼看一点。
b.裙摆翩翩 :左前踏步蹲,右手兰花掌放于右腮旁,左手手背朝一点左右摆动。身体随手左右摆动,膝盖随着起伏。
c.小船儿摇 :双手山膀位,双脚正步位半蹲由膝盖带动脚,让出去,感觉像船摇着没站稳向右左摆动。脚和视线方向相反,目视脚尖斜前方向。
d水中倒影1:右手兰花掌放于右腮旁,左手手背朝上拖于右手肘下。双膝半蹲,左脚像旁伸出旁点地,身体向左下旁腰目视左脚尖方向。
e.水中倒影2:双手呈一条斜线旁推,双腿半蹲,右脚向旁点地,目视右斜下方。
三、教育意义:了解高级别表演训练的方法和重点;通过情景、故事情节来体验表演的过程,学会用肢体面部表情表达出人物丰富细腻的情感。
五、《花帽》维吾尔族
教学法
一、训练目的:维族风格性组合的学习
二、主要动作:
a花型手:(恰其玛)拇指与中指放松相捏,其它三指自然翘起。
b绕腕:摊掌,指尖带动向内绕呈花型手立腕。
c遮羞手:右手花型手于前斜上位,身体后仰下胸腰,左手自然垂于体侧。
d三步一抬:平步交替向后退三步,嗒拍快速勾脚向后踢起,主力腿有弹性的压颤。
e平步:双脚立半脚尖交替,双膝微存。
f击掌:双手耳旁高度击掌,十字交叉。
h夏克:(以右位例)一手前平一手8点前平位,双手摊手向右移动,保持手臂间的距离,经过绕腕到右手托帽位,左手在肩前位。
三、教育意义:了解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建立团结民族一家亲的意识。
六、《故乡的草原》蒙古族舞
教学法
一、训练目的:蒙古族舞蹈,训练柔臂的运动路线和胸背的灵活性
二、主要动作:
a、单柔臂:单手由肩带动大臂、肘、小臂、手依次上提或落下(提至斜上位)
b、双柔臂:双手手由肩带动大臂、肘、小臂、手依次上提或落下(提至双手对腕)
c软手:双手经提腕团手然后压腕展指,肘随动。
d胸背:身体向前含胸一拍到位,双肩向内。一拍向后展胸,肩胛骨向内夹。
e大雁舞姿:身体前倾,抬头挺胸,双臂体旁 屈臂架肘压腕。肘与肩高度一致大臂架平。
三、教育意义:进一步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性和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七、《拿波里》芭蕾性格舞
教学法
组合介绍:
1.性格舞是指将各国民族民间舞蹈以芭蕾的动作规范化表达,这些民族民间舞主要指的是欧洲的民间舞,如西班牙舞、弗拉门戈舞、卡楚恰舞,匈牙利的查尔达什舞,波兰的玛祖卡舞、俄罗斯舞、鞑靼舞,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舞等。
2.芭蕾舞剧中的意大利舞,大多以“塔兰泰拉”节奏为主。“塔兰泰拉”本是一种毒蜘蛛之名,被它咬伤之后,必须剧烈舞蹈才能解毒,音乐一般是极速的,情绪热烈欢快,舞者常常手拿铃鼓或手持曼陀林琴舞蹈。
3.《拿波里舞曲》是天鹅湖舞剧第三幕中,在为王子举办的舞会上,一群外国客人跳起了欢快的民族舞蹈,整个舞蹈的风格充满着轻快和浪漫的情调。
一、训练目的:初步认识古典芭蕾性格舞蹈的风格性
二、主要动作及规格:
1、Sur le cou-de-pied(库德po lie 耶)(前小吸腿、后小吸腿): 前cou-de-pied 一只脚外开地点在另一只脚的踝骨上;后cou-de-pied 保持前cou-de-pied的样子,放在后面脚腕最细的地方,两个脚腕最细的地方交叉,动作腿的脚跟在后面贴住支撑腿的踝骨,注意脚的小拇指始终外开向上翘。
2、 Pas jeté(ba re dei)(开头的换脚跳):本意为“抛、扔”,是单起单落的跳,在此组合中做的是向前移动位置的Pas jeté
Ta-左脚jeté往前跳出移动位置
1- 左脚落地plié,右脚放后cou-de-pied
3、 Pas de bourrée(巴滴ber rui)(2、8点 换方向的) 有连接、辅助、结束等多种用途。从一个动作过度到另一个动作,从一个方向换到另一个方向,在此组合里做的是直腿的Pas debourrée
1- 左脚向2点方向半蹲,右脚后 Cou-de-pied,双手在三位基础上向两旁斜上打开
2- 右脚落五位,半脚尖伸直
Da-左脚向旁迈重心移到左脚上
3- 右脚向8点方向半蹲,左脚后Cou-de-pied,双手在三位基础上向两旁斜上打开
4- 左脚plié,右腿伸腿绷脚向旁伸出
4、Pas emboîté(昂不rui dei)(左右换脚):本义为“跟踪”,指后脚上步跟前脚的小跳,是两脚交换的跳。
1-2 plié,右腿屈膝,左脚向前点地伸腿绷直,左脚尖与支撑脚脚尖成一直线一双腿稍稍交叉,往上跳起,
3-4右腿往前伸直,左腿半弯曲,与地板和支撑腿相距不远,双腿稍稍交叉,强调直腿换脚。
5、教育意义:通过学习古典芭蕾性格舞蹈,了解不同的世界文化;通过交响乐的熏陶,提高艺术审美力。
八、《喵星密语》表演组合
教学法
一、训练目的:表演组合,以音乐剧的形式训练孩子们在舞台上的综合表现力。
二、主要动作:
a猫爪式:扩指基础上,五指指尖弯曲,手腕微上提。
b立式猫跳步:经左右后踢步,停至左腿半蹲,右腿在前前半脚掌点地。双手猫爪式经体侧画立圆。
c立式猫走步:(以右为例)右腿经吸腿向前迈步,双脚半脚尖并立。双手猫爪式,右手体旁,左手体前。向右拧身送肩。
d猫探步:体朝八点,左腿半蹲,右腿向前半脚掌点地。迈步时向八点方向探出上步。身体后靠 重心在后。体旁猫爪式左右拧身。
e小猫摆臀:(以右为例)双脚与肩同宽,身体前倾,双手体前猫爪式。向右摆胯时弯左膝内扣,同时向右转甩头。
f蹲式猫走步:半蹲身体前倾下压,猫爪式左右拧身,动力腿经绷脚吸腿向前迈步,目视前方。
三、教育意义:通过组合的学习,初步了解音乐剧舞蹈表演形式。
九、《小牧民》蒙古族舞
教学法
一、训练目的:表演性训练
二、主要动作
【形象动作】
a.双抱头舞姿:脚站大八字位,体对3点。双手手心抱于脑后,挑胸腰仰头看于3点斜上45度角。
b.扶头瞭望:脚站大八字位半蹲状,体对1点方位,左手经头前划至脑后,右手直臂伸向2点,犹如做远望的形象。
c.缠马绳:双手体前做横掌掌心在上准备,向内绕圆,右先左后绕三圈做缠马绳的动态动作。
d.卷袖手:以右为例,右手在左手腕部做卷袖向上的动作,由掌型手卷向上时变空心拳,犹如捋袖上提状。最终,提至左肘关节处。
【训练动作】
a.摇篮步:双脚交叉右脚在前,大腿略加紧,双脚内外侧左右滚动,上身随动,一拍一次。
b.穿手:五指自然并拢,右手自体旁手心向上起于45度角时留肘折小臂划立圆与腋下贴身下穿,左手同理,右左交替,一拍一次。
c.弹拨手:手臂旁平位,肘微屈,手指弹动,身体向斜后方微靠,肩膀随动
d.硬肩:双肩放松,右肩向前,左肩同时向后,动作速度快有顿感。连续前后交替,一拍一次。
三、教学意义:
通过学习小牧民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男子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充分感受游牧民族对草原和马儿的热爱,同时,让他们知道蒙古族也被誉为“草原骄子”。
- 一、《节庆欢鼓》印度舞
-
教学法
一、训练目的:印度风格性舞蹈以及转的练习
二、主要动作
a 捧花手(pushpaputam):双手前平位,手心朝上做捧花瓣状,肘微弯微驾;
b手镯扣手型(kadakamuckha):中指食指与拇指相捏,其它手指尽量上翘。
c莲花手型(alapathma):扩指的基础上小指带动向内轮指,手腕伸直不要转动。
d原地碾转:双手旁平位,以左脚为轴右脚点转,留头甩头一拍一圈。
e横追步:动力腿向旁伸出,主力腿追着动力腿向旁挫步。
f前追步:动力腿向前伸出,主力退追着动力腿向前挫步。
g开膝踏步跪:(以右为例)左前丁字位全蹲,右脚立半脚掌膝盖二点方向跪地于右脚脚后跟上。左脚脚跟微抬,膝盖朝八点方向。
三、教育意义:通过印度不同的风格舞蹈,了解东方舞的特点,认识世界舞蹈,丰富自已的舞蹈语汇。
- 二、《羊脚花儿云里开》羌族
-
教学法
一、 训练目的:初步了解羌族舞蹈风格特点。
节奏明快 动作有力 粗犷
二、主要动作及规格:
a连臂:左手搭在前一个人的左肩上,右手折臂搭于自己的左肩上。自己的手在后面人手的上面。
b羊角花造型:双手花型手,左手折臂于胸前,右手胳膊肘放在左手手背上,手掌托于右腮旁。
c摆肩:身体直立,上身微向后靠,双手自然下垂。用肩带动身体,重拍在右肩,往前顶,左肩随动。脚下右脚掌垫步,与身体形成同手同脚动作,重拍都在右。
d摇臂点头:(以右为例)重心在右,左脚旁点地,右手从体前经正上划力圆至后斜下位,左手旁斜下位,同时点头两次膝盖微颤。
三、教育意义:
通过组合了解羌族地理位置、生活环境、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感受羌族舞蹈风格特点。
三、《丰收麦田》藏族舞
教学法
果谐 藏族的一种歌舞形式,流行于农村地区,跳法一般重拍起步、三步一变,跳时膝盖到脚掌硬直落地,结实稳扎,节奏鲜明,以抒发集体的热烈情绪
一、训练目的:训练脚下的灵活性以及手脚配合的协调能力。
二、主要动作:
1.摆臂踏步:双臂在正上、正下摆动,左腿颤膝,右脚同时颤踏。
2.欢乐奔跑步:双肘曲臂在腰间交替自然摆动,侧头身体微向后仰,脚下交替颤踏步行进。
3.踩踏步:身体前倾,双手肩前交替曲臂砍手,同时脚下丁字步交替踩踏。
4.三步一踏:走三步踏脚一次,身体右左转体,腰围手。
5.踏踢步:左脚踏一步,右脚向八点斜下位撩踢步。
6.赶步:丁字步,右脚踩踏屈膝,左脚自然抬起的同时向前迈步,落左脚直膝收右脚。
形象动作
抱麦子:曲膝大八字步,前倾上身,双手从体旁向下抱麦子。双曲肘收回,上下叠臂于胸前,大丁字步坐歇胯。
三、教育意义:通过学习“果谐”的典型动作,让孩子们了解藏族人民质朴纯真的风土民情,感受他们欢快、愉悦的劳动场景。
四、《欢腾》蒙古族筷子舞
教学法
一、训练目的:掌握蒙古族舞蹈风格,表现筷子舞欢快又抒情的舞蹈特点。
二、主要动作及规格:
a.肩部打筷子:单手或双手同时用筷子上半部轻轻敲击肩膀,大臂架起。
b.十字交替打筷子:双手握筷子,筷子上半部十字交叉相搭,交替进行。
c.地面打筷子:以右为例,膝盖打开对二八点跪坐,右手握筷子,经过地面敲击向二八点方向伸出,左手手臂弯曲放于左胯旁,手腕放松。
d.踮步:左脚前踏步,一拍一踮,重拍在左脚。
e.蒙古舞五位脚:自然位基础上出单脚向前或向后,两脚之间距离约一脚,重心在后脚。
f.展翅跳:一脚向后迈同时跳起,另一只腿抬起45度。一手身前一手身后,跳起同时双手经敲胯上扬到旁斜上位,红绸甩起来。
三、教育意义:
让孩子们了解蒙古族筷子舞蹈的起源,同时感受草原辽阔和美好。
五、《小卜少》傣族舞
教学法
一、训练目的:傣族舞的风格特点及表演性舞段的训练
二、主要动作及规格:
a.嘎光步:以右脚为例,右脚半脚掌上步踩地,左脚屈伸一下并向前踮错一步,手上右垂臂,左手心冲上直托胸前,向里绕腕一圈后,手心冲前,压腕立掌向下直抹,右收垂,右手心冲上直托胸前。
b.勾踢步:大腿靠拢,双脚交替勾脚后踢,同时胯部经下弧线随重心左右摆动。后踢时,快踢慢落。
c.立掌:掌形的基础上,压腕立掌指尖冲上,手心冲外。
d.追鱼手:(以右为例)右臂微曲,指尖朝下掌形,左手掌型手,胯旁按手,右脚靠步。
e.打招呼舞姿:手在头顶斜上方,五指并拢,折指根手指向里做绕手,脚下半脚掌,胯做左右小摆动,头随动,眼视1点。
f.提裙舞姿:三指相捏,指尖朝下提于腿前,小臂微曲架起。
三、教育意义:
通过舞段中队形的变化让孩子们了解在集体中相互配合相互感染的表演形式。
山东省艺术培训行业
考级、师训、比赛、交流
的高品质综合服务平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详情~
六、《花鼓舞韵》安徽花鼓灯
教学法
1. 训练目的:安徽花鼓灯的风格特点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燕子试水:右腿带动向后起跳,同时双手经下往后划立圆,然后碎步向斜前方行进,上身向前俯身,模仿燕子快速从高空往下俯冲至水面,轻轻掠过水面的情景。
b .上下动律:两侧肋骨至腋下上下提压,肘部架起。
c.风摆柳:平足重心移动,重拍在右脚同时翻扇。“风摆柳”模仿的就是垂柳枝条随风轻轻摇曳的情景,演员在表演这个动作时步伐要轻盈,配之以扇舞,生动地展现出了女子柔美的形态。
d.碎步撞移:动作流动前,欲动先倾,后脚紧促前脚移动。
e.单凤展翅:左手手绢花搭右肩,右手拿扇,注意紧收。
f.手搭凉棚:左手位于胸前,右手拿扇,扇面放平至额前斜上位。
g.招扇别步:扇尖由外向内画最大圆,脚往外划半圆迅速撤至踏步。
h.三点头动律:注意气息和眼神的收放配合。
3教学提示:
a. 加强虎口拿扇的练习,灵活运用扇子。
b. 强调兰花的表演,要体现出淮河地区汉族女子的挺拔秀丽、热情泼辣的风格特点。
4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安徽花鼓灯,让孩子们感受我国民间艺术文化的魅力,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体态:重心微前倾,上身弧线上提,中段收紧,下额微收。
兰花特点:脚下梗着走,上身风摆柳,拐弯靠着旋,亮相三道弯。
七、《功夫》表演组合
教学法
一、训练目的:初步掌握武术的基本拳法,体现武术的精气神
二、主要动作
a、弓步冲拳:成左弓步,左手向左平搂收回腰间抱拳;冲右拳。目视七点前方。
b、弹踢冲拳:重心前移,右腿向前弹踢,同时冲左拳,收右拳。目视前方,踢腿出拳要有力量。
c、马步架打:右脚落地,向左转体90°,下蹲成马步,同时左拳变掌,屈臂上架成亮掌,冲右拳;目视右方。
d、歇步冲拳:1左脚向右脚后插一步,同时右拳变掌向前平,掌外沿向前,身体左转90°,收左拳;目视右掌。2下蹲,膝盖贴地,臀部坐于脚上,左手向前出拳,右手收于腰间。
e、提膝穿掌:两腿起立,身体左转。随即左拳变掌,顺势收至右腋下;右拳变掌,由左手手心向上穿出于旁斜上位,手心向上。同时左腿屈膝提起,左腿绷脚开膝吸至主力腿膝盖窝,目视右手右腿直立。
f、仆步穿掌:右手斜上,左手斜下一条斜线,掌型手心朝一点,左脚内扣踩地腿向旁伸腿,右腿半蹲提胯,身体前倾,目视左手方向。
g、斜托掌双膝跳:掌型手,掌心朝上。右手旁斜上位,左手旁平位。同时双腿并拢收紧,吸腿起跳,小腿向后踢起。
三、教育意义:通过具有武术风格性的组合练习,让孩子们懂得励志成才要靠自己的努力,学会修心、修行,不断磨练意志。同时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武术精神。
八、《舞动青春》
九、《孔雀》独舞
教学法
1、训练目的:训练傣族孔雀舞的基本舞姿与独舞的个人综合表现力。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嘴式手:拇指与食指相合于拇指在食指的指肚线位置呈嘴型,其余三指张开立于正上方。
b.三位手:掌式手型,双手背对背提腕至正上位。
c.上托掌提裙式:一手基本掌型托于三位,一手提裙于胯前。
d.跳端步:(以左侧为例)半脚掌向7点踮步至左腿微曲膝,右腿小腿平端于体旁。
e.孔雀飞步伐:双手经体下绕翻掌,横抹成飞翔姿态,身体前倾留头,脚下同时做踮步。
f.抖肩平展翅:踏步曲膝,仰胸抬头,指尖带动双手经由三位,后穿掌至平展翅,同时碎抖肩。
3、教育意义:在传统的动作元素基础上,用现代的表现手法和审美,让孩子们了解傣族孔雀舞的起源与发展。

培训费:1200元
服装:考试白T65元(必订)、黑色芭裤65 、裸色鞋25元(可自备)
4—6级道具:45元 八角巾 红领巾
7—8级道具:65元 八角巾 扇
9—10级道具90元 丝巾 铃鼓 扇 八角巾 筷子
《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考级》简介
-
中国舞
中国舞蹈家协会的“中国舞考级”教材注重舞蹈素质教育,倡导“快乐、健康、科学、人文”的教育理念,以展现孩子自我风采为目的,把枯燥、紧张的考试变为孩子们热衷参与的表演活动,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材共分为10级,适用于4-17岁的少年儿童。
教材编写的质量和水准具有坚实保障,集中了国内优秀舞蹈编导和教育专家的精品教学组合,拥有全国最具权威教师组成的考官队伍。教材更多地入了中华文化与舞蹈精的内容,经过专家编委们的精心编制与而成。
以孩子年龄为切入点,在训练的基础上引领孩子立志成才,在快乐舞蹈中认识社会,在风格特点中了解多民族大家庭,在异域风情中体验我中华之包容,一套良心之作,这是一套负责任的教材,它代表着一定的高度,势必要引领舞蹈考级的教育之路。2022-09-22
-
云南民族民间舞
2022-09-22
-
诗舞国风古典舞
2022-09-22
-
《国际青少年流行舞》教材展示(1)
2022-09-22
-
健康养生舞
2022-09-22
-
天使芭蕾
2022-09-22